总结心得

党员个人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心得体会精选

导语: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这九个字看似新鲜,其实是父母和老师从小就教过我们的最起码的做人原则,我们也在思想品德课上巩固学习过。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党员个人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心得体会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和矩,本是校正圆形?方形两种不同的工具。现在我们所说的规矩,可以解释成遵守或养成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行为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规矩是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守规矩要靠自觉,这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对自己要求严一些,标准高一些,才是把讲规矩视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懂规矩,到守规矩,是一种自觉,一种成熟,一种忠诚。只有自觉遵守规矩,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才是担当起责任和使命。

守规矩不仅是把工作中该自己做的事主动做好,更要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凡事不等不靠,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榜样。对既定决策部署,不折不扣,一抓到底,不敷衍应付;该配合的工作,不遗余力配合好,不推诿不扯皮。"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党员干部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意识,守规矩,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这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让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不步入形式主义、不走过场的重要手段。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让守规矩成为一种习惯。

虽然规矩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做到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却非易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思想意识一度盛行,一部分党员干部在这种意识影响下,用"活思维"看待规矩,为实现个人利益拼命钻政策法律空子、打"擦边球","不为遵循规矩找理由,只为破坏规矩找借口".于是,一些不良风气迅速蔓延:不讲工作业绩讲感情,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人浮于事;不讲原则不守规矩搞变通,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情大于法等。产生的蝴蝶效应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道德缺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破坏规矩的行为都会受到"规矩"的惩罚,从中纪委披露的一大批案件可以看出,心存侥幸、破坏规矩者,其结果必定会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

守规矩就要知规矩、懂规矩,养成守规矩的行动自觉。有些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很强,但规矩意识淡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王松阳,任团结镇镇长期间,带领团结镇闯进全国百强镇之例,但因为不守规矩,由"公认"的"先进、典型、能人",沦落阶下之囚。党员干部要牢记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树立法纪意识,真正做到知法、学法、用法、守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坚定性,时刻记住法律与纪律的"红线",在原则面前懂得坚守,在需求面前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坚决抵制,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的认可,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守规矩要强化监督,让规矩无处不在。权力失去监督,便是一种灾难,失去监督的权力更无规矩可言。领导干部随着权力的上升,唱赞歌的人多了,吹喇叭、拉关系、套近乎的人也多了,在面对这种环境,要想保持头脑清醒,守好党纪法规的底线,关键就在于要有胆识和气魄,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确保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触碰党纪法规"红线".

守规矩要加强执纪监督,让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让守规矩成为一种习惯,知规矩、懂规矩是基础,强化监督是重点,严肃惩处是关键。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要加大对制度执行力度,凡违反党纪法规踩"红线"、闯"雷区"的都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人员,必须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公开曝光,形成强有力的高压震慑态势。通过严肃惩戒问责,让违纪违规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心痛的代价,促其猛醒并悬崖勒马,警示教育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守规矩这根弦。

党员个人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心得体会

今年两会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番讲话精辟阐述了“规矩”和“作为”之间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遵守规矩”即“三严”,又要“有所作为”即“三实”。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慎用权力,切实为百姓办好事、谋好利,开创工作新局面。

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新制度,出现落实规定靠经验、检查指导凭感觉的现象。他们或是只当“传声筒”、“收发室”,一切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知也不会随机应变;或是只能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发生的改变置若罔闻,依然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去想问题、做工作。美其名曰守规矩,其实不过是固步自封,“旧瓶”装“新酒”,让好政策变了味、走了样。

就像渔夫打鱼要讲求方式方法,医生治病要对症下药一样,领导干部在面对“新酒”时,也应该学会用“新瓶”去装。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要能够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打破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思变谋变、善变敢变;在新制度、新政策面前能够突破惯例、超越本本,少一些机械的执行和生搬硬套的模仿,多一些创新和探索,打造亮点、做出特色。

用“新瓶”装“新酒”,不仅要敢用,而且要善用。敢用“新瓶”,需要领导干部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创新勇气,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和事不避难、动真碰硬的担当精神。善用“新瓶”,需要领导干部勤学善思,不断盘活知识存量;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忧民为民,以民生为导向。

当然,“新瓶”装“新酒”,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就能够以创新、担当为由无视规矩、纪律,而是要更加注意把规矩、纪律作为一把标尺、一种责任,时刻置身于规矩之下,始终坚持按制度程序办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对既定决策部署,不折不扣、一抓到底,决不允许敷衍应付;对潜规则、旧习惯,大胆叫板、果敢说不,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只有秉持守规矩、守底线,敢创新、敢担当的精神,摒弃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观念,才能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真正做到“三严三实”。

党员个人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心得体会

1月25日,我们机关召开了“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专项治理活动动员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新春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林波宣读了《中共临汾市委组织部关于在部机关开展“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武卫东主持会议。

我认为要要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专项治理活动的严肃性。持续引深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专项治理;持续推进从严治吏、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从严开展专项治理;持续推进从严治部、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必须强化规矩意识、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要聚焦主题任务,从严把握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这次专项治理活动,以“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为主题,“讲政治”是根本,“知敬畏”是关键,“守规矩”是目标。广大组工干部肩负管理党员、管理干部、管理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有更高的境界、胸怀、担当、格局,坚守政治信仰、做讲政治的表率,牢记担当使命、做知敬畏的表率,严明纪律要求,做守规矩的表率,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树立标杆、做好榜样。

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警觉性,认清严重性和紧迫性,强化针对性和纪律性,坚决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以这次专项治理为载体,对照《准则》《条例》,深化“两学一做”,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把这次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用坚强的党性、严格的纪律严肃解决好突出问题,为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后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活动,切合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服从服务大局,搞好组织指导,确保组织系统专项治理活动走在全市前列,努力展现组工干部的严明纪律作风、良好精神风

党员个人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心得体会

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对规矩的敬畏之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做人不“妄为”、有权不“任性”,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一是心怀敬畏。敬畏法律、敬畏群众、敬畏权力。古人云:“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领导干部应从自身做起,自觉敬畏法律、敬畏群众、敬畏权力。敬畏法律就是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做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切实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敬畏权力就是认清权力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则害人害己,把外在的能力化为内在的责任;敬畏群众就是把群众视为衣食父母,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标准。

二是严守纪律。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不强的试金石。心中明明白白,牢记纪律和规矩,才不会走岔了路、走偏了向。多少腐败分子,不就是从不讲规矩始、以腐化堕落终?从这个角度看,守纪律、讲规矩,对领导干部既是约束更是爱护,既是限制更是保护。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更要讲忠诚、在组织上更要讲纪律、在行动上更要讲规矩,始终如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做到“四有”。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坚持心中有党,始终对党忠诚。心中无党,公心就会被欲望替代。要坚持心中有民,始终心系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你放在台上;要坚持心中有责,始终勇于担当;要坚持心中有戒,始终廉洁从政。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