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手抄报

4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边框简单又漂亮

 4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1】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4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2】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终于找到了资助人--布伦斯维克公爵费迪南(braunschweig),答应尽一切可能帮助他,高斯的父亲再也没有反对的理由。隔年,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这年,高斯十五岁。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并且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逆定理」(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g?ttingen)大学,因为他在语言和数学上都极有天分,为了将来是要专攻古典语文或数学苦恼了一阵子。到了1796年,十七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最为人所知,也使得他走上数学之路的,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

希腊时代的数学家已经知道如何用尺规作出正 2m×3n×5p 边形,其中 m 是正整数,而 n 和 p 只能是0或1.但是对于正七、九、十一边形的尺规作图法,两千年来都没有人知道。而高斯证明了:

一个正 n 边形可以尺规作图若且唯若 n 是以下两种形式之一:

1、n = 2k,k = 2, 3,

2、n = 2k × (几个不同「费马质数」的乘积),k = 0,1,2,

费马质数是形如 fk = 22k 的质数。像 f0 = 3,f1 = 5,f2 = 17,f3 = 257, f4 = 65537,都是质数。高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二千多年来的几何难题,他也视此为生平得意之作,还交待要把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后来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是十七角星,因为负责刻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来。

1799年高斯提出了他的博士论文,这论文证明了代数一个重要的定理:

任一多项式都有(复数)根。这结果称为「代数学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

事实上在高斯之前有许多数学家认为已给出了这个结果的证明,可是没有一个证明是严密的。高斯把前人证明的缺失一一指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一生中一共给出了四个不同的证明。

在18XX年,高斯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算学研究》(disquesitiones arithmeticae),这本书以拉丁文写成,原来有八章,由于钱不够,只好印七章。

这本书除了第七章介绍代数基本定理外,其余都是数论,可以说是数论第一本有系统的着作,高斯第一次介绍「同余」(congruent)的概念。「二次互逆定理」也在其中。

二十四岁开始,高斯放弃在纯数学的研究,作了几年天文学的研究。当时的天文界正在为火星和木星间庞大的间隙烦恼不已,认为火星和木星间应该还有行星未被发现。在18XX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piazzi,发现在火星和木星间有一颗新星。它被命名为「谷神星」(cere).现在我们知道它是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带中的一个,但当时天文学界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行星,有人说这是彗星。必须继续观察才能判决,但是piazzi只能观察到它9度的轨道,再来,它便隐身到太阳后面去了。因此无法知道它的轨道,也无法判定它是行星。

4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3】

在西方,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数13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因而在大多场合都尽量避开这个数,而在东方则不然。

台湾作家东方白出版过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三生肖》,以人为第13生肖;台湾诗人黄人和,原姓杜,排行十三,后来过继给黄姓人家,取笔名杜十三,意在不忘本;华裔法国人周勤丽女士,13岁结婚,26岁守寡,39岁出版世界畅销书《巴黎泪》。这些有成就的人都不以13为不祥。

事实上,中国古代很喜欢数13。如中南海内的丰泽园,原为皇帝亲耕之处,其面积正是一亩三分地。帝国将相的宫殿、府第门前总要摆上一对铜狮子或石狮子,雄狮居右,左爪下踏着一个球,俗称“狮子滚绣球”,象征着统一天下和王权的至高无上;雌狮右爪下踏着一只小狮子,俗称“少师太师”,象征着子嗣昌盛、继往开来;狮子头上的“疙瘩”亦有讲究,一品官员府前的狮子,头上有13个疙瘩,俗称“十三太保”,每降低一级官品则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以下的官员则不准在门前摆放狮子。

苗族的神话《枫木歌》中说,蝴蝶生下13个蛋,孵出苗族的远祖姜炎。至今苗族每隔13年都举行一次大祭祖(史称“吃牯脏”),以祭祀姜炎和蝴蝶。相传大禹治水历时13年,忙得三过家门而不入。商鞅变法时,要求县令要知道13件事,称为十三知,“知县”一词便由此而来。汉代将全国行政区域分为十三郡,明代亦将天下分为十三布政司。北京至今尚有明十三陵,中国佛教亦分为十三宗。

唐末李克用有义子13人,官皆太保,时称“十三太保”。以后凡事物以此数成之,多以十三太保相和。

养鸟的人讲究百灵十三口,即训练百灵鸟学会模仿其它鸟、兽、虫的13套鸣叫声,如麻雀闹林、母鸡下蛋、猫叫、鹰鸣、蛐蛐、小车轴声等等。我国过去的行政级别中,13级以上的干部便称为“高干”,13便成为一道重要的界线。通常台风中心风力最大为12级,当我们说“刮起13级台风”时,多用来形容强烈的政治风暴,含有极限的意思。

总之,数13在东西方的文化里,其含义有较大的差别,外国的风俗,中国人不必信。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中外交流日益增多,我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也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对其数字文化亦应如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