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和四川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四川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16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8298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不过每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7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2987名;
2、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6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8081名;
3、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5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1677名;
4、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7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8034名;
5、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6064名;
6、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2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3241名;
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专科 | 176 | 282987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专科 | 273 | 198034 | 省政府 |
2、2021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专科 | 165 | 258081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专科 | 217 | 196064 | 省政府 |
3、2020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专科 | 259 | 251677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专科 | 220 | 203241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填报的流程
1、录入院校志愿。
考生须在规定时段内凭本人考生号和密码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如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已经绑定的手机号码重置密码),按照事先填写并校对正确的《考生志愿表》草稿表,录入各批次志愿的院校代码、专业代码、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并在网上提交。
2、网上确认志愿。
考生需逐批次填报志愿,在提交某一批次所填报的志愿后,系统会先进行志愿校验,如果出现红色警告字符,该批次所填志愿将无法保存,请考生仔细核对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直至修改正确为止。
确认该批次志愿无误后,请保存所填志愿。考生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均填报并保存后,须进行网上确认。网上确认时,须点击获取短信验证码,并输入收到的验证码(发送到报名时已绑定的手机)后再进行网上志愿确认。
3、修改志愿时限及次数。
考生志愿未在网上确认前,在规定时间内可多次上网修改自己填报的志愿;考生首次“确认志愿”后,如有需要可最多进行2次取消志愿确认,修改志愿并重新确认志愿。
当考生确定不再进行志愿修改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志愿确认。取消志愿确认后重新修改的志愿,必须再次进行网上确认,否则志愿修改无效。录取时以考生网上最后确认的志愿数据为准。
中国最好100所大学排行榜
名次 | 学校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1 | 北京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2 | 清华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
4 | 复旦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5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
5 | 浙江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
8 | 南京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
9 | 武汉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
10 | 中山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
11 | 吉林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2 | 华中科技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3 | 天津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4 | 四川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 |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
16 | 南开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7 | 北京师范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
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
20 | 中南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0 | 山东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2 | 厦门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3 | 同济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4 | 东南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6 | 东北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7 | 西北工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8 | 华东师范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9 | 北京理工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0 | 华南理工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1 | 大连理工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2 | 湖南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3 | 重庆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4 | 中国农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35 | 兰州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6 | 华中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37 | 电子科技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38 | 西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39 | 河海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40 | 武汉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1 | 西南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2 | 北京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3 | 华中农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4 | 北京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5 | 西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6 | 郑州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7 | 南京农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8 | 华东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49 | 苏州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0 | 南京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2 | 东北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3 | 南京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4 | 中国海洋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5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5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58 | 北京邮电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59 | 湖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9 | 上海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1 | 暨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2 | 合肥工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4 | 南昌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5 | 陕西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6 | 华南师范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7 | 昆明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8 | 东华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69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70 | 云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71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72 | 上海财经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73 | 福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4 | 中国矿业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74 | 中国政法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76 | 江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77 | 北京化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7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79 | 华南农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80 | 燕山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81 | 河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2 | 宁波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3 | 首都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3 | 福建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5 | 浙江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6 | 深圳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7 | 浙江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8 | 江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9 | 广西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9 | 上海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1 | 长安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2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4 | 扬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96 | 天津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7 | 山西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8 | 齐鲁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8 | 中央民族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
100 | 太原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0 | 河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0 | 西南财经大学 | 5 |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
三、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介绍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8年,原名哈尔滨技术专门学校,是我党在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一所建筑类职业技术学校,经过整合1998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和黑龙江省第一所独立建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不断发展,学院历经高职校、示范校、优质校、双高校建设,历经70多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结出了丰硕成果。建院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德能兼融、行知合一”的校训精神,深切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以“行知精神”为引领,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实践体系。学院始终坚持“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传承奉献”的校风,恪守“敬业、善能、重导、爱生”的教风,倡导“惜时、善学、精技、求真”的学风,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本位,以巩固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成果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双高”为发力点,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龙建院方案”。 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校,黑龙江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院校,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智慧建造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被列为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单位标兵。 学院现占地面积88万㎡,建筑面积33.4万㎡,馆藏图书72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357.24万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6人,其中正高职47人,副高职2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名、博士11名、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国家*名师2名、学院有4位专家是全国行指委、省级名师11名、省级青年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新秀2名、教学能手1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及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等26人,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技术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系、建设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艺术设计系、信息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军事体育部、思想政治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图文信息中心、教学实训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院拥有建筑面积达8.73万平方米的集教学、科研、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348个,形成了以土建为优势,以建筑工程技术、设备管理为特色,土建、制造、财经、材料、电子信息、艺术、旅游9大类44个专业协调动态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学院坚定*办学方向,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全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院内涵建设,推进“三教”改革作为学院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聚焦“双高”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行知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类型特色突出,提质培优,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本位,聚焦建筑行业区域支柱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的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教学成果丰硕,建筑特色凸显,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建设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社会输送12万余名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