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习

高校如何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表明: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遵循,是指导各项事业推进的根本指针。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五年,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校需要认真学习、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它及时、准确地贯彻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工作中。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和输出创新成果

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德文版)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后来,人们关于创新概念的应用越来越宽泛,不再局限于企业,而是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十三五”期间,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输出这两个方面应该积极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提前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在学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并没有相应得到提高,特别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强化特色,下大力气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素质教育,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创客教育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过去一些年,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之地,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面临着一流科研和原创性成果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改进。具体来说,就是高校要主动投身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积极参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主动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积极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妥善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十三五”期间,从国家层面讲,在牢牢把握总体布局的前提下,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从高校层面来说,现阶段,协调也是保持自身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大目标下,要花大力气着重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学风问题使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备受困扰,面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状态,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常是束手无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发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主动下功夫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改进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感召力和课程的吸引力。对于学生则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和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大学而言,教学自然应该处于中心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教学工作成果体现周期较长且不容易评价,科研工作则与之相反,显性成果突出且容易量化考核,加之社会上对高校学术水平的考量、高校对教师学术水平的判断,科研成果往往占很大比重,由此导致相当多的教师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实际上,在大学里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钱伟长曾经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而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每年虽然讲同一门课,但应该不断变化,使一门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三十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往前发展。”所以说,对高校而言,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起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把科研和教学统一起来。三是要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的关系。多年来,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内,大学的性质虽然被确定为事业单位,但管理模式与一般的行政单位并没有太大差别,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因为在大学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比较健全,管理运行比较顺畅,所以导致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出现。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下决心构建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框架,实现依法办学。同时,厘清大学行政权力、民主权力、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完善民主管理和决策的制度,建立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使行政权力、民主权力、学术权力之间,能够相互匹配、相互制约。

★坚持绿色发展,从理念培养到行动引导同步推进

《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高校工作中,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要使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绿色发展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问题,这是我们国家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为了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觉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需要我们现在就采取必要的手段,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课外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绿色发展的意义,接受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而成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二是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运行中。实践的育人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最有效的。为了使青年学生接受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采取简单说教的方法,而是要从自己做起,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校园环境治理方面,在节能、节水、节电方面,在减少污染和避免浪费方面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体验到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切身感受到绿色发展的魅力。三是要努力为社会输出能够促进绿色发展的科研成果。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北京,既要依靠人力的付出和努力,更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北京地区高校而言,有责任和义务下大力气研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如水资源不足、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和雾霾频袭等现实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为建设绿色北京持续贡献智慧和成果。

★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教育未来实现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相对而言是较高的,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有力地提升了我国教育的对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新要求,高校对外开放的质量还不够高,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还不充分,对外交流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十三五”期间,高校的对外开放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一是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学科,开展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活动,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聘请世界名校师资,通过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使之能够长期稳定在华工作。主动与国外名校联合开发在线课程,构建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积极与国外高校尝试联合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探索高层次科研合作的新模式。借鉴世界名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完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的现代大学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着力增加与国外合作高校的数量和类型,扩大对外派出学生的比例,尽最大可能满足更多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的需求。同时,继续积极为教师出国交流提供便利机会,特别是要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三是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对外战略中主动作为。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外语、金融、贸易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开展合作,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中国高校走出去战略,尝试在境外开展独立、双边或多边办学的新模式,展示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力。

★坚持共享发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建议》强调:“共享是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那么,高校如何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呢?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包括两方面含义,即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就是学校办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高校而言,学生不是产品,而是消费者,学生进入大学是接受教育服务的。所以,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和多种选择的机会,努力使所有的学生都成长为人格健全、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一线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要务,把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作为检验自己工作效果的唯一标准。行政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关注学生需求,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功夫。服务保障人员要对学生投入感情,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成长尽职尽责。办学以教师为本就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教师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学校要对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保证他们在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中享有必要的发言权。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生态,使他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要建立一整套奖励机制,充分认可教师的贡献和付出,对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