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江苏一以贯之的明确要求,也是全省上下的共同愿望。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江苏省两聚一高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江苏省两聚一高心得体会1】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两聚一高”这一主题,紧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取向,体现了历史与时代的统一,为江苏的发展确立了新目标,指明了新路径,是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发展的行动指南。
“两聚一高”是体现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的新战略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历史使命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12月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江苏从建设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以鲜活的实践赋予全面小康新的内涵,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江苏理应以历史的使命感,在已经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高水平全面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全国的发展探路,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贡献江苏力量。
聚力创新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现实需要。实践证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而创新驱动则是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最持久动力源。从发展规律上看,江苏已经到了创新驱动阶段。从现实来看,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劳动力成本逐步上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投资边际效率递减趋势日趋明显,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难以为继,正确的应对之策只能是“聚力创新”,将创新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聚焦富民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173元和16257元,分别高于全国5978元和4835元。但是,我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苏北地区特别是农民收入还比较低,即使在苏南地区,富民也有很强的诉求。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聚焦富民”,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回应民心所盼的务实利民之举。
“两聚一高”明确了江苏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路径
“两聚一高”是在全面总结过去发展的历史经验,客观分析江苏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现实条件基础上,确立的江苏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路径。内涵丰富,路径精准。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现实性、整体性。
“高水平”赋予全面小康新内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凸显在“高”“全”“新”三个方面。“高”主要是指质量高、标准高。主要体现在六个“更加”: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全”强调的是发展要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主要指全面小康覆盖的对象是全面的,是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确保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新”主要是指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更高、群众获得感更强。
“两聚一高”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鲜明特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是战略举措、战略路径。“一高”引领“两聚”,“两聚”是为了确保“一高”的实现。“聚力创新”是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战略、“聚焦富民”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二者分别突出了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在工作中,必须要把“两聚一高”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推进新常态下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
“两聚一高”是建设新江苏的行动指南
“两聚一高”是今后五年我省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也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因此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两聚”上求大突破、见大成效,开创发展新境界,打开发展新天地,展示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硬成果。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苏是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仍有明显差距。“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为抓手,以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聚力创新”、推进创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激情和活力;要突出人才支撑,充分利用江苏的科教资源优势,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不断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要注重产业的创新方向,坚持依靠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要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形成创新的制度保障,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把富民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老百姓的“口袋”鼓不鼓,是衡量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核心、最直观的指标。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通过进一步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群众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坚持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实现更加稳定更有质量的就业,让居民通过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要补齐农村短板,通过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乡村经济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要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着力解决好老百姓看病、上学、养老等焦点问题;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要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使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共同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
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两聚一高”的坚强保证。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投身到“两聚一高”的实践中去。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同志的党中央权威。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严明党的纪律,使遵规守纪成为江苏党员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锻造坚强堡垒。要强化责任担当,提振干部“精气神”,自觉主动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扎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江苏省两聚一高心得体会2】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6个方面,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江苏是东部沿海省份,多年来,全省上下为圆梦小康孜孜以求、扎实奋斗,创造了丰硕成果。底,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美好蓝图。我们要积极展开实践,赋予全面小康建设新的内涵;我们要在已经凝聚起强大力量、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6个方面,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围绕这一要求,今后5年我们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是: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苏省的发展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受着调整的阵痛。未来5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在这一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要推动全面创新,着力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现在江苏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5年要打赢的主攻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