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敢担当,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干不成事不罢休的精神品质。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心得体会1】
“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坐言起行的精神。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为政之要。
什么是担当?简言之,担当就是义务、是责任、是能力、是品格。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在其位谋其职、担其责。面对困难和矛盾,不回避、不闪躲,牢记责任、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是一种担当;面对挫折和过失,不粉饰、不诿过,汲取教训、百折不挠、奋勇向前是一种担当;面对机遇和挑战,不畏惧、不茫然,铁肩担重任、妙手破难题、奋力促发展是一种担当。担当是一种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担当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儒家孜孜以求的担当。担当是一种信念。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还是在和平建设的新时期,无数共产党员胸怀革命的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刘胡兰为了掩护群众、保护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焦裕禄带病坚持带领兰考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成功治理“三害”。这是一种以信念为支撑的担当,也是以担当为体现的信念。担当是一种责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了抗日救亡大旗,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担当。二战后,德国在深深的忏悔中担当起了向各受害民族赔偿的责任。1970年,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一跪,展现的是这个国家的担当精神,世人投去的不只是原谅的目光,更有对担当责任的敬佩。担当是一种境界。1944年反法西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胜利后,时任盟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演讲,将胜利归功于大家。其实,为应对战争的不确定性,他还另外准备了一份演讲稿:“我们登陆失败了。这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我向所有人道歉”!这是叱咤风云的大将风范,也是勇于担责的崇高境界。
无论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还是在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都需要党员领导干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发展的大责、为民的重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许多问题的挑战性世所罕见。特别要看到,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在这关键时刻,如果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如果不能掌握主动、抢占先机,不敢决策,不敢管理,不敢作为;如果不能从“等”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我们所面临的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路一带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将会从指缝中溜走,美好的憧憬将永远在梦中,小康社会将不可能成为现实,桥头堡的宏伟蓝图将永远在规划中。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敢于担责,敢于担难,敢于担险,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唯有担当才能趟过改革的深水区;唯有担当才能扬起对外开放风帆;唯有担当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鲜明观点。实现中国梦,当好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理所当然的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没有付出、没有担当,何谈党员领导干部,何以率下?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也是不敢担当的表现,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在加快发展中敢于担当。只有敢于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困境中找出路,义无反顾地担起加快发展的重责,才能在解放思想上求得突破,才能为德宏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和要求,找准扩大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找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脉搏,树立起抓“大产业”的思想,着力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服务、大旅游产业,努力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要在化解矛盾中敢于担当。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矛盾层出不穷,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涉法涉诉案件、无理缠访等信访案件,党员领导干部要敢担当,要在突出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一个领导干部越是上推下卸,怕得罪人,遇到问题绕着走,群众就会积怨越深,矛盾就会越来越多;相反,一个领导干部越是能担当,越是敢于处理和解决问题,群众越能理解、拥护。要在急难险重中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在危机时刻、在压力之中,只有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的党员干部,才能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才能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从盈江抗震救灾、芒海“7?21”泥石流抢险救灾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队伍,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危险,都有锐气、有勇气站在群众的最前头,冲在攻坚的第一线,以大公无私的境界、英勇无畏的精神、逢战必胜的决心负重任、解难题,保平安、促发展。要在维护群众利益中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要履行好主体责位,做到守土有责、为民尽责、敢于担当,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把群众诉求“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结果”作为基本要求,把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事”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赢得群众信任。针对芒市群众反映强烈的奥环水泥厂搬迁、勐板河水库移民、城市综合治理等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立足当前抓突出问题整改、又着眼长远抓长效机制建设,着力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勇于担当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真正得到体现。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全面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中,敢不敢于担当,善不善于担当,能不能够担当,就是“疾风”和“烈火”。只有全社会都以天下为公、知行合一的境界,才能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只有人人起来担当,社会才能进步;只有人人起来担当,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心得体会2】
作风建设应该走在其他干部前面。然而很多干部还是存在作风不转、“不在状态”等问题。有的心浮气躁,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灵,抛弃踏踏实实做事,热衷于摆架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的“做官”的想法越来越浓,做事的想法越来越淡,重在当官,轻于干事;有的干得顺利时“在状态”,遇到挫折时就“心不在焉”;有的处于进步、晋升时 “在状态”,一旦“进步无望”晋升瓶颈时便偏离“状态”。
敢作为,勇担当是转作风的关键。古人有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把纪检岗位当平台,把监督工作当追求,有所坚守,有所舍弃,执著向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纪检干部有担当,群众才有依靠,发展才有方向。纪检干部就是要干事,群众把干部视为父母官,如果干部不干事,群众怎么能依靠干部,支持干部?古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买红薯。”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也曾经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纪检机关干部作为一名人民干部,必须树立担当意识,力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庸心态,如此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成为*人民的好干部。
敢作为,勇担当,必须破除怕担当的传统思维。传统纪检机关干部思维里:“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守着“不出事”的逻辑,扮着“老好人”的角色,成为推脱难题的“太极高手”。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不能让这种传统思维侵入工作思维,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重任面前敢与迎接,敢做挑梁人。勇于担当就是要在重任面前敢接敢迎,敢想敢干,不推诿,不避事,勇挑重担,履职尽责;如果重任面前不敢迎接,或躲躲闪闪,或推推迟迟、或缩头缩脑、或推推嚷嚷,那就会愧对时代、愧对历史、愧对群众、愧对俸禄、愧对领导厚爱。纪检机关需要的好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挑起双肩,勇敢地将其担当起来,在干事做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传统面前敢于创新,敢做领头人。在传统面前敢闯敢试,不畏首畏尾,不瞻前顾后,敢于创新,开拓进取。面对传统工作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了,不能一味地回避,视而不见;不能一味地迁就,任其发展;不能一味地重复,借规避之名,行躲避之实,不愿创新。纪检机关需要的好干部应凭借自身敢闯敢做的拼劲,做“铁匠型”敢于碰硬,一路披荆斩棘,扫除障碍,突破传统工作方法,淘汰落后工作方式。
困难面前敢与作为,敢做披荆人。在困难面前敢作敢为,不观望,不退缩,理直气壮,雷厉风行。“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纪检机关需要的好干部要有不畏困难的勇气、迎难而上的霸气、化难为易的睿气,敢闯敢试,才能在困难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壮景。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有 “宁愿自己累弯了腰,也不让人笑弯了腰”的骨气,“宁愿现在多吃苦,不愿将来找苦吃”的硬气,大力发扬“事不避难,知难不难”的良好作风,把困难当做锤炼作风、磨炼意志的试金石,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