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17时高考数学考试已经结束,山西频道邀请了太原成成中学高中数学教师王双兵就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进行了点评。王双兵就本次考试(理科)数学试题难度及特点谈了几点看法。 一、新课标山西卷文理试题结构完全一致,相对稳定,重点突出有创新。 从总体情况看,试卷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依然是延续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5+3(3选1)道大题,选择填空每题5分,大题每题12或10分(选作10分)。从命题风格角度看,2014高考数学试题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试卷仍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考试说明,基础知识考察全面。强调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纵观整套试题,今年没有繁、难、偏、旧,试题结构比较稳定。不过今年的风格有较大创新,无论文理在填空题14题考察了一个关于逻辑推理和实际相联系的基础题,在概率统计的解答题18题中考查了估计的思想,理科进一步考察了正态分布的有关内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以前从未考过),在形式上感觉到比较"反常规"。 选择题波澜不惊,全都是立足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当然11,12题稍难一些,12题有一定的综合度和能力要求。解答题仍然考察的是五个重点类型:数列(2013年考的三角)、概率统计(文科2013年考茎叶图,考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列(理科2013年考离散型随机变量,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 考题从宏观上来讲命题结构与2013年、2012年类似,题型、题量、分值、难度、知识分布与覆盖上保持相对稳定。函数知识所占分数约为27分(理科约为22分),立体几何约为17分,解析几何约为22分(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涉及到了),文科数理统计、概率约为17分,理科数理统计、概率、二项式定理约为22分,三角函数约为15分,数列约为12分,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分别占5分,选修占10分。试题结构与平时考试训练相差不多,面对这样的试题同学们应该似曾相识。 二、命题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难点题型数学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从命题特点看,新课标以来高考数学试题总能感到亲切,顺畅,自然,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考生不能用数学知识记忆、数学技巧来代替数学能力。例如2013年理科的解三角形大题,过程简单,思维能力要求却比较高,让人回味无穷。今年的考题在形式上很有创新,像填空题的14题,理科解答题的18题正态分布的考察,这都是创新点,不过这些题依然继承了新课标高考以来创新题型的命题思路。在解答题17题中文科考了一个错位相减法求和(2013年考的裂项相消法求和),需要考生在考试中冷静处理,认真分析,精确计算。 三、命题难度稳中有变。 从整体难度看,2014新课标高考山西卷数学试题理科难度略微有一定上升,文科试题略微有一点下降,变化不明显,但是大多数题目难度基本与2013年持平。 今年试题重点仍然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水平;考查考生提炼相关数量关系,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难度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形式上更加灵活。 集合、复数、算法与程序框图、概率、二项式定理等问题的考查难易程度与2013,2012年几乎没有区别。 数列较去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题型变成一道解答分值增加,三角函数考查三道小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有关基本公式的灵活应用及解三角形问题(涉及的三角形不在一个平面内,学生不易解答)。函数的考查有三道小题(理科两道)和一道解答题,还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立体几何,考题中这一模块主要考查三视图与立体几何大题的常规考法,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小(文科更易,理科更难12题),大题第一问考查证明,去年和今年都是异面直线垂直,第二问去年求体积,今年是求高,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理科第二问,去年求线面角让求正弦值,今年回归求二面角,对大多数理科生而言,二面角的计算习惯于利用建系的方法解决,本次试题建系也是可以的,与去年比较难度有所增加),小题在第8题(理科第12题)来考查,整体难度加大,圆准曲线小题考查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基本知识,解答题是对圆与圆锥曲线(理科是椭圆有关的)的综合考查,比较复杂,运算量也较大,第一问考查轨迹方程(理科考标准方程)的确定,第二问属于圆锥曲线有关综合问题。 数理统计主要考查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沿袭了去年侧重应用和实际密切联系的考查方式,但理科考查到了我们不太容易关注的正态分布问题,值得回味。 考题面较广与去年遥相呼应,互相补充,比如我们说去年未考到的简易逻辑,线性规划,排列组合,正态分布等今年都涉及到了。需要指出的是,考生需要注重解题规范,用清晰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从而让自己把会做的题做对,使做对的题得相应的满分,完善自我,展现自己,训练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