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莆田外地人户口上小学条件和要求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带上相关材料向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根据其实际暂住及当地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定学校接收就近入学。那么2023年莆田外地人户口上小学条件有哪些,哪些学校比较好。

一、2023年莆田外地人户口上小学条件

(1)父母至少一方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务工一年以上;

(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本地公安部门核发的居住证,另一方为非本地户籍的;

(3)在本地有稳定的住所;

(4)符合本地规定的入学政策年龄。

二、2023年莆田小学前十名榜单

1.莆田市第一实验小学
莆田市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小学,被誉为“福建省实验小学教育的摇篮”。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现有教职工170余人,学生3000余人。
2.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
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于1988年,是集科研、实验、示范、普及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小学,也是福建省首批实验小学。学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共同编织美好未来”的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品格、智力、体魄、美育等全面素质的培养,目前在校学生2800余人。
3.莆田市第三实验小学
莆田市第三实验小学创办于1986年,是一所文明、和谐、、创新的小学,是“莆田市最美校园”之一。学校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的有机结合,目前在校学生2400余人。
4.莆田市城关实验小学
莆田市城关实验小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先进的小学,目前在校学生3200余人。学校注重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5.莆田市南亭小学
莆田市南亭小学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优质小学,也是福建省教育厅评定的“福建省优秀小学”。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在校学生2000余人。
6.莆田市大洋山小学
莆田市大洋山小学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以“创新、拼搏、和谐、发展”为校训的小学,目前在校学生2200余人。学校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7.莆田市东宝小学
莆田市东宝小学创办于1955年,是一所享誉莆田的重点小学,目前在校学生1800余人。学校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注重学生的智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8.莆田市黄石小学
莆田市黄石小学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声卓著的小学,曾被评为“福建省模范小学”。学校以“勤奋、创新、和谐、开拓”为校训,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校学生2100余人。
9.莆田市荔城湖小学
莆田市荔城湖小学成立于1998年,是一所以提高学生素质任务的小学,目前在校学生2600余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
10.莆田市湄洲岛小学
莆田市湄洲岛小学创建于1965年,是一所海岛小学,也是湄洲岛唯一的小学,目前在校学生70余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岛民社会风气的传承和弘扬。

三、莆田小学相关文章分享

(一).2020年莆田小学一年级入学报名时间及入学报名条件

1.入学政策年龄凡年满六周岁即2010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可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2.户籍要求1、父母及儿童本人是莆田城厢区户籍。2、父母在莆田城厢区内工作,父母及本人户籍在农村但随父母在莆田城厢区内暂住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随父母在莆田城厢区内暂住的其他流动人口子女。...查看更多

(二).2020年莆田小学一年级入学报名时间和报名条件入学政策年龄规定

入学政策年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可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莆田幼升小入学注意事项入学条件1、市区户籍(招生报名截止日即6月13日前入户)2、年满六周岁 3、有剩余学位的学校,可接受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登记,符合入学条件的,在规定的班额内可接收其入学。入学材料1、常住人口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2、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3、免疫证原件及复印件4、独子证或《莆田市计划生...查看更多

(三).2020年莆田市小学入学条件年满6岁及入学所需材料

(一)城区公办学校片区就近划片入学对象条件1、户籍在2015年12月31日(含)前迁入城厢区城区公办学校片区内,能提供居民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明的适龄就学对象,就读初中的非城厢区小学毕业生还须提供全国电子学籍档案。具体要求如下:(1)居民户口簿须标清与户主关系,适龄就学对象及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同在户口簿内,投靠或挂户定为不符合条件;(2)房屋所有权证明(房产所在地须与户口簿中的地址相符)为房产证或购...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