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才能冒出好老师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统一为初、中、高级;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同时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

这是自1986年建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三十年来,首次对这项与中小学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它能否真正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日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邬志辉教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最美乡村教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刘岗庄中学教师刘月升。

重学历和论文,不公平

记者:此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邬志辉:实行多年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主要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中学职称体系设置存在错位,最高级职称分别只对应大学的讲师和副教授职称;虽然设立了“特级教师”,但只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荣誉称号,不属于职称系列;职称评定过程中,忽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和长期性特点,只重视教师的学历和论文发表情况,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实际教学业绩重视不足。这些问题,导致出现教学效果不好、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教师能凭学历、论文评上职称的现象。

张人利:一些教师在评上职称后脱离教学一线,甚至转岗到行政上。由于缺乏职称评定后续制度的相应约束,优秀的一线教师的流失现象较为常见。职称评定的鼓励年轻教师发展、稳定教师队伍本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刘月升:在很多地方,把发表论文当作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城市教师条件好,视野宽,写一篇论文可能并不太难。但是,对于乡村教师而言,资料无处查,书籍无处找,写篇论文难度较大。如果单从论文而非一线教学成果去评价教师,做法片面,特别是对农村教师来说不公平。

尊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

记者: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在哪?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邬志辉:此次改革试点的亮点在于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了正高级岗位,相当于大学教授职称。这样做,使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大学教师职称形成一定的对等性,充分体现对中小学教师独立的专业地位的尊重。

张人利:中小学教师职称一体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很多年前,大学毕业生才能当中学老师,中专毕业生就可以当小学教师,确实存在差异。但是,现在大量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他们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甚至硕士学历。用同一种标准进行评价,既符合实际,又体现公平。这不仅扩展了职业发展空间,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也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基础教育。

刘月升:职称改革向农村倾斜,有助于激励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此前,职称评定指标往往是城市高于农村,造成了农村教师的晋升渠道过于狭窄。而正是为了这两三个名额,教师之间也难免展开争夺,发生摩擦。职称评定改革让扎根一线的乡村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待遇也能得到相应提高。

评聘一体,待遇差距应扩大还是缩小?

邬志辉:在评聘分离制度下,职称不与待遇挂钩,职称容易成为“空头支票”。此次将职称的评聘相结合,可以改变过去评聘分离政策下教师评上职称而待遇不提高的状况,让职称真正“实惠”起来。

张人利:之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已经经历评聘一体到评聘分离的过程,此次再次采用了评聘一体的做法,不仅在政策上容易造成“钟摆现象”,即有限的岗位和职称终身制势必造成压缩其他教师的成长空间,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整个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利。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把握评价和聘用的平衡难度很大。

刘月升:现在相邻职称的待遇相差可以达到每月1000元,不应该让职称的差别带来工资等待遇的巨大差异。既要让有真本事的教师得到职称评价系统的肯定,也要让没评上的教师能够专注教学。

 评上职称,还需要坚守教学一线

记者:在具体操作层面,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会遇到哪些现实困难,该如何解决?

刘月升:此前的教师职称评审过程缺少监督,造成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脱节。这导致很多老师把精力放在了准备材料和想方设法找评委、拉关系上,违背了职称评定的本意,甚至荒废了教学本身。在新的评价标准执行过程中,引入监督和惩罚机制,从而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邬志辉:在推行新的评价改革时,许多根本性的问题需要突破。一是高级职称比例太少。目前有的地区高级、中级和初级教师的比例严格控制在1:3:6,上中级难,上高级就更难。优秀教师都感觉不到希望,就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

想通过职称评价而稳定和优化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必须要细化职称评价系统。例如,依照岗位评定职称的制度,保持乡村教师队伍合理结构,对在乡村学校教师岗位任职且达到一定服务年限的教师进行倾斜。

职称是评价过去的业绩,如何保证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依然坚守教学一线?我认为,他们的工资应该与教学在岗率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