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抓内控机制落实的思路还不够开阔,要求还不够严格,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理想,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1】
结合所在地税局的实际情况,从税务内部行政管理的思想认识、岗责明晰、人员管理、制度优化等方面入手,分析本局目前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达到加强地税机关自身建设,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能,构建和谐地税,促进地税事业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税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一是概念不明确:有的同志将税务行政管理与办公室标准化建设或后勤保障、搞好接待等工作等同起来,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单纯抓好相关科室的工作;二是责任不明晰:有的认为规范行政管理是一把手的事,与自己无关,或者认为那是办公室抓的事,是后勤摊子上的事,致使各职能科室在行政管理上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重视程度不同:少数干部职工重视税收业务,忽视行政管理,总认为做好税收业务是实,做行政管理是虚的,是上面的事情,而完成任务“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的观念不同程度的存在,使得行政管理措施在落实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不全面、工作运行紊乱等现象。
(二)工作落实上有偏差。一是凭经验办事,忽视了制度管人。有的同志在接受工作任务之后,沿袭老的工作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很少想到管理制度,总是采取“求快”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忽视了工作质量。二是重平衡协调,忽视了系统管理的导向性。如在评先表优、奖惩处罚等方面,往往想尽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从而忽视了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舆论导向。三是重制度完善,轻抓落实。往往是制度规范完善后,就装订成册,束之高阁,而不能在日常工作中长期贯彻落实到位。
(三)管理手段上欠科学。一是人治管理、人情服从仍占一定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其决策快、效率高、约束少的优点,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质差异或不稳定,带来了工作随意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二是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制订出台了许多新制度、新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适用、不常用、用不好的现象。三是精细化管理不深。存在岗位职责不明、操作流程不优、管理措施不细、协调配合不当等问题。
(四)管理机制上缺活力。一是激励评价机制不全面。地税局一直有个现象,很多人宁可去进行个体户征管或到大厅坐八小时,也不愿意做行政管理工作,主动申请到办公室的人少之又少。目前对内部行政管理其他工作内容上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二是检查监督与考评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管理一些岗位职责界定的还不是很明晰,还没有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以及执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苦乐不均的现象也仍然存在,相互观望停滞不前或者得过且过的思想也就制约了行政管理难以创新或突破。
二、加强税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历史的,有当下的。究其根本,主要是大多数税务干部对内部行政管理在思想认识上比较模糊,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重视,在狠抓落实上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因此,要改变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推进税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也就是要紧紧把握税收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实施人本管理,统筹规划好税务行政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实现相互支持、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管理工作格局。
(二)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和统一行政管理人员乃至所有人员对行政管理的正确认识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前提,我们应从三个方面解决以往少数同志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偏差认识。首先强化引导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的方式着力开展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引导,促进人员思想认识的提高。其次强化形势教育。我们可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讲的形式组织人员到大型企业、私营企业学习内部行政管理做法和经验,增强人员不搞好管理的危机感和搞好管理的责任感,消除“求稳心理”、“迷茫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其三是强化观念更新。应立足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跳出行政事务复杂繁琐或不定性,找准其内在规律和与其它工作的内在联系,实施人本管理,更新管理理念,促进行政管理人员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管理的树立与巩固。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首先进一步规范基层机构设置,准确界定各机构职能,防止各单位之间因职能重叠交叉、工作量分摊不均,而影响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其次明晰岗位责任。准确对各岗位进行分析、评价,制定各岗位职责,划分相应类别与等级,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督促各岗位人员按照岗位设置抓好税务行政管理工作。再次不断规范完善规章制度。要在分析县局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现行制度进行清理整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完善,尽可能地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考评标准、执行口径以及管理服务平台,为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行政管理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必须加以细化,实行分类管理。结合实际,可以细化为人事、政务、财务、后勤、监督等分类进行管理。
人事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上结合实际完善符合各类人员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激励机制,抓好干部的日常教育和考核评定,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各项制度和考核考评以及奖惩机制的落实,以加大执行力和督办落实形成从上到下的自觉遵守、行动统一的氛围。
政务管理电子化。在运用传统手段抓好政务工作的同时,要突出提高政务管理的电子化程度。充分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电子办文效率;加强基层网站建设管理,应用电子档案等系统,提高政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程序化。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努力实现运行有序、务实高效的财务管理目标。
后勤管理制度化。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房屋管理、清洁卫生管理、安全保卫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严格接待管理程序,坚持接待标准,加强用车审批,规范车辆使用,确保后勤管理服务周到、价廉质高。
监督管理公开化。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行风评议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党内党外、社会舆论、系统内外全方位开放的监督体系,全程监督税务人员管理行为,树立良好的地税部门形象。
(五)严格责任落实制度。一方面从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工作格局入手,要统筹规划好内部行政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建立相互支持、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管理工作格局。另一方面从提高和加大执行力入手,把执行力的强弱作为衡量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标尺,因此,应紧紧围绕地区局工作部署和县局阶段安排的督办落实、督促考核岗位职责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等内容,树立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观念,对上级决定、本级部署做到主动接受、积极落实、执行有力、保质保量保时保效。
(六)继续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阳光行政”。认真总结过去信息公开工作的经验,严格按照公开制度和公开时限公开相关内容,确保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的公开,从而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
总之,笔者认为做好税务行政管理工作要按照“谋划于决策前、督办于决策后、协调于全过程”的工作思路,以争创一流业绩、打造管理规范精品,建设节约型机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精英为目标,推动整体行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行政管理日常工作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关于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2】
在最近参与的财务集中检查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加强健全内控防范机制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一把手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则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为由,将一切责任推给会计承担。因此很多单位的内控制度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有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但通过检查发现不少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如有的票据记录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内容不合常规;一些货物销售企业在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单位发票,导致开票单位与领购单位名称不一致;一些单位使用往来结算收据、自制收据和单位内部收据作为依据报销等。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如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 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 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 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 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 支出核算混乱。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资产已不存在, 而有些实际使用的资产却未作价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另外还存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等现象。
(三)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当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失效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多数只限于追究直接领导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相关人员影响不大,没有明确的追究问责制、无章可依。因此,财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总达不到一个高度、没有休戚相关的意识、没有急迫感。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一)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三)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做出了规定,但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以后,单位负责人要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并要通过宣传和动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范和条例进行学习,同时将每一项规定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工作部门,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在内部控制中要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内部控制的作用。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内部审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由审计机关负责对全市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于经培训后资质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财务、内审人员,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整。鼓励审计机关采取“以审代训”、联合审计等多种形式,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更好地整合部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益。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以外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审人员并确保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切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之不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对本单位财务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准确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帮助有关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惩结合,才能激励和鞭策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总之,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