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多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7:29:16 思而思学网

“两会”是春天里的一次盛会,规划着一年的蓝图,孕育着一年的希望。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1】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发出了“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号令。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3年至2017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所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剩下的大多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言必信,行必果。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迎难而上,确保如期完成。

推进脱贫攻坚,必须牢牢牵住“精准”这个牛鼻子。要把“精准”落实到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都要算好明细账、做好科学安排。既要善于在面上“织布”,又要善于在点上“绣花”。从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到选准产业扶贫方向,从选派好驻村干部到整合涉农资金,只有多下调查研究的苦功夫、对症下药的硬功夫、一户一策的细功夫,才能精准发力、落地见效。

推进脱贫攻坚,必须牢牢把握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的要求,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扶贫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时间表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对数字脱贫、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肃问责。要深刻认识扶贫脱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把防止返贫放到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位置,继续巩固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农村,硬骨头也在农村。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很大程度源于农业生产落后、质量效益不高导致农民增收无门、致富无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兴农强农惠农的治本之策,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只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才能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让惠农的产业旺起来,让致富的门路多起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完善扶贫保障机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今年全国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围绕扶贫脱贫积极建言献策,不断为推进脱贫攻坚凝聚智慧和力量。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拿出滴水穿石劲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7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2】

5日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单个工匠力量虽微,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来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和企业的品牌,逐渐涌现出众多的“中国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就能打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塑造出光灿灿的“中国形象”。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亟待匠心回归,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场信心,培树国际形象,筑就“中国品牌”。

弘扬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觉,也靠文化涵养;既靠政策的激励,也靠环境的营造。既需要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企业治理理念并注重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经济环境,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既要建立体现人才和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迎接质量时代和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的需要。让我们高扬工匠精神,照亮质量时代之前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