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开展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找短板,首先就要解放思想,解决“面子”问题,消除“鸵鸟”心态。只有敢于正视发展的短板,勇于找出短板,才有机会消灭短板。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开展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开展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个时间表的确定,代表了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后,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九十多年来一直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凭借的就是诚信。既然做出了承诺,那就一定要践诺;答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决不能留下“短板”。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同样的道理,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GDP总量位列世界第二,确实令人振奋,但我们国家的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这就是一个“短板”。重视并关爱老区,努力不让老区群众掉队,就是为了补足“短板”。事实上,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我们国家都客观存在着一些“短板”,如果这些“短板”不补足,就不能说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然,“短板”的存在,既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是事物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无需过多追究“短板”形成的原因,当务之急是要“甩开膀子”、埋头苦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5年内把“短板”全部解决。

正在召开的2015全国两会上,有的代表提出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年龄老化、断层严重、观念陈旧、能力缺失、地位不高等问题;有的代表指出看病贵、看病难、医患关系没有解决好,医院以营业额高低论英雄等问题;还有的代表指出,一些地方为了保证经济数字,对一些粗放型的工厂和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很严厉的进行治理,等等。各方面的“短板”很多,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决不能在任何一块上“偷工减料”。

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找到“短板”提供了平台。一些典型和不典型的、集中和零散的、热门和被忽视的问题,纷纷被代表委员们收集整理出来,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这对补足“短板”是大有裨益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唯有集思广益,凝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智慧,才能消灭一个个“短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国家正迈着坚实的步子,解决一个又一个“短板”,向着2020年的总目标前进。在这之中,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开展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二)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这些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总体布局相一致。全党全国要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共同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二?二?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那么,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短板在哪里?结合我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不难看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所以,现阶段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所以,当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城市和乡村、不同区域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所以,当前需要根据各贫困地区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引进项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开展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心得体会(三)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关键指标和任务,就是着力补齐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三农”工作等方面的短板,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全面小康要求覆盖的领域全面,是“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的小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出现短板,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着力补齐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降低。但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突出短板。这主要表现在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的生态恶化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一些地方还未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片面追求GDP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无限制开采自然资源,任意排放废弃物,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等。

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多管齐下,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十三五”以至今后较长时期,我们都要深刻领会并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环境的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制度。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看病、上学、就业、住房、养老等基本民生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仅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会让制度的优越性失去光彩。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短板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现在,我国有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全体脱贫,这意味着每年必须减少贫困人口1100万左右。另外,还有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医疗服务的便利性;有2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要让他们逐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等等。如果这些人群的基本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得不到明显提高,就不能说我们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十三五”时期,各级财政收入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因此,我们既要加大保障民生的力度,又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还要抓住重点,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民生工作。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全面小康要求覆盖的区域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同志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只有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才能稳定,各项工作才会比较主动,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十二五”时期农民收入也保持了“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行之有效。但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只有着力补齐这一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同志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把帮助困难群众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形成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合力,努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更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既强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勤劳致富,又强调形成各级党委政府主导、各部门各单位协同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扶贫合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