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月24日,四川泸县公安局民警蔡松松因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壮烈牺牲。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蔡松松四川救人牺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蔡松松四川救人牺牲心得体会(一)
7日,泸州市公安局和泸县政府组成的慰问小组,经过14小时长途跋涉,到达松滋市?市镇蔡松松的家乡进行慰问。
1月24日12时许,泸县玄滩幸福水库两名8岁男童玩耍时不慎落水,正在附近的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蔡松松听到呼救后,迅速赶到现场跳入水中,奋力将两名落水儿童推向岸边,孩子虽然获救,他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蔡松松是松滋人,年仅31岁。“松松其实是有机会生还的,最后关头他完全可以自保,但在猛推一个小孩上岸时耗尽最后一丝力气。”
泸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詹红很沉痛。“松松是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两个素不相识的家庭完整,你们失去了松松一个儿子,但泸县300位民警从此都是您的亲人,100万泸县人民永远感谢您!”泸县公安局局长宋军向蔡松松家人致敬。“谁都不会想到有这样的结果,我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骄傲。”蔡松松父亲蔡帮楷说。
蔡松松救人事迹在泸县产生强烈反响,当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被称为当代“罗盛教”。
蔡松松四川救人牺牲心得体会(二)
“我就是那一滴水,那一寸阳光,那一颗最小的螺丝钉”,这句话摘自英雄蔡松松的《理塘结对认亲心得体会》。就是这样一颗平凡朴实的“螺丝钉”,纵身一跃,跳进冰冷的水库,奋尽全力救起了两条鲜活的生命,而他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地停留在那一刻,也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女儿。面对这样的生死抉择,他没有迟疑,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回答出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答案。
蔡松松就像这小小的螺丝钉一样平凡,有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千千万万个国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你不要小瞧这颗小螺丝,只有这千千万万的小螺丝,才支撑起了这么庞大的中国。雷锋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功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蔡松松同志虽然已经牺牲了,但是他的这种螺丝精神,会激励和感召几代人。如今,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无论发生什么变化,螺丝钉精神却永远不会变。没有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各个部位的状态将无法正常,整个机器也不能运行自如。一个人,正如一颗螺丝钉,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从事何种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人人恪尽职守、勤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更应该时时刻刻牢记螺丝钉精神,甘当平凡、永不松劲的螺丝钉,把脚下的路走好、把手中的活干好,只有这样,才会释放出活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岗位上像螺丝钉一样,拧得紧、站得稳、靠得住,为社会的发展增砖添瓦。
蔡松松四川救人牺牲心得体会(三)
2月中旬,川南泸县已是油菜花开,而800多公里外的川西高原冰雪未融。
理塘县公安局院坝里的宣传墙上,蓝底白字,用藏汉双语写着“让党委政府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这里,蔡松松再熟悉不过,2010年5月2日,他和新同事们一起到这里报到。“海拔这么高,土壤不肥,白杨怎么能活下来?”那时,院坝外,是几棵白杨,高耸,挺拔,叶片新绿,树冠呈锥子形,像是要钻入蓝天。蔡松松伫足,喘了口气,问一起报到的同事??当地人曲忠。“根扎得深,当地老人讲,除了水和土地,树也要靠信仰,就像你这个内地人来这里,要靠信仰坚持。”曲忠笑着说。
蔡松松点点头,高原反应下说话困难,他向着曲忠竖起大拇指。
这个场景,曲忠记得特别清楚。
蔡松松在这里一待就是6年,在31岁的短暂生命中,占据了五分之一。直到去年3月,他调到泸县工作。
用奉献筑牢信仰
到理塘县公安局报到后的当天晚上,新同事们聚在一起吃饭。
“这里氧气都不够。”“太苦了,不该到这个地方来。”不少人感叹。
“蔡松松没有附和,他说,‘男人嘛,选择了事业就要好好干下去’。”泸县公安局应急处突大队教导员曹磊和蔡松松是四川警察学院的同学,一起分到理塘县公安局。“刚来,条件艰苦,风沙大,灰尘多,牲畜在街上跑。”曹磊说,连他这个野战部队侦察兵出身的人都忍不住说了句“啥子地方”。平日,两个人走得最近。
一个月后,有同事忍受不了艰苦的条件,辞职离开。
“我不走,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来。”电话里,蔡松松曾对妻子吴娟说。吴娟支持丈夫的决定,知道丈夫有高原反应,训练任务又重,她给蔡松松寄去红景天口服液、维生素片等。一年后,她辞去在泸县老家玄滩镇卫生院的工作,陪丈夫驻守高原。
“别人用一个月决定离开,他用一个月克服了高原反应,成为业务尖子。”曹磊说,几次训练下来,蔡松松都脸色苍白、嘴唇发青,但一天假也没请,一次训练也没落下。后来他担任应急处突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在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中,蔡松松总是挺在最前面。“2米高的院墙,他在同事助力下翻身一跃就过去了。”应急处突大队大队长彭杰说,翻墙给队员开门这种小事,蔡松松总是亲力亲为。应急处突大队是理塘县公安局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抢险的拳头力量,蔡松松带领的二中队,是这个拳头中最硬的骨头,急难险重任务,他都主动申请,冲在最前面。“松松走了,太可惜了。”理塘县佛教协会会长、长青春科尔寺查达格勒降措活佛记得蔡松松。2013年11月16日,长青春科尔寺发生火灾,当地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应急处突大队和消防官兵火速赶到事发地点。“有个小伙子冲在最前面,翻过火海到楼房上抢救文物。”查达活佛说,事后,他专门问了小伙子的名字,才知道叫蔡松松,汉族,民警。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寺庙重要文物全被抢救出来。“我们经常向信教群众讲这次救火,讲消防官兵如何奋力扑救,讲党员干部如何冲进火海抢救寺庙文物财产,讲那个冲在最前面的小伙子蔡松松。”“他的心里有群众。”曹磊说,一次大队举行的讨论会上,当提到人民警察为什么冲在最前面时,蔡松松说,人民警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就要挺在群众身前,去阻挡危险。
1000公里外的湖北松滋市?市镇复兴场村,蔡松松的父亲蔡邦楷、母亲许蓉照看着他们的两个孙女,面对孙女偶尔问“爸爸好久回来”,老两口潸然泪下。客厅茶几上,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装着警徽、肩章、荣誉证书、抗震救灾纪念章和一些照片,那几乎是蔡松松在湖北老家留下的所有遗物。
“他人温和,但认定的事情说一不二,执拗得像头牦牛。”蔡邦楷说。高三毕业前,蔡松松试着跟父亲提出想去参军的想法,“不许去,要好好读书,考大学,人生才有价值。”对于家里的独子,蔡邦楷是这样安排的。
“参军同样是实现人生价值,是报效国家。”这一次,在父亲面前向来温顺的蔡松松,执拗得像高原上的牦牛。后来,蔡松松找来大姨做说客,蔡邦楷外出务工的几年,一直是她在帮着照看松松,她的话在父亲那里最有分量。最终,蔡邦楷让步,但与儿子有了一个约定“不干就不干,要干就要干出名堂”。
2003年11月,蔡松松入伍,来到武警凉山州支队一大队一中队,一干就是5年。2010年10月,作为优秀士兵代表,他考入四川警察学院。
用真情滋润信仰
这段时间,只要空下来,理塘县雄坝乡古君村的曲巴就翻开手机,看看日子,离清明节近了。他有一个心愿,和家人一起去给蔡松松上坟,带上以前蔡松松来家里时最爱喝的酥油茶。
2012年甘孜州广泛开展“结对认亲”,蔡松松与曲巴家成为亲戚。“我年长几岁,他叫我大哥。”看着家里的院墙、自来水台,曲巴总是触景生情,这都是蔡松松和他一起修的。
曲巴的妻子扎西曲珍觉得,松松弟弟走后的这段时间,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她边织布边用藏语哼唱着民间流传的仓央嘉措写给理塘的诗,“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仅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来……”
只是,蔡松松再也回不来了。夫妻俩商量好了,清明节开车去泸县祭奠松松弟弟。
理塘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益西多吉拿出一份蔡松松写过的结对认亲体会,上面写着:在平凡的岗位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时刻心装群众,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益西多吉心中有一份遗憾,2013年下半年,面对来请假的蔡松松,他只给了10天假。“我是真后悔啊,该多给几天,他是回家给娃娃看病的。”谈到这,这位40多岁的康巴汉子当着大家的面抽噎着。
2012年9月,吴娟怀孕了。为了能安心待产,她从高原回到内地。直到2013年5月26日双胞胎女儿出生,蔡松松由于工作忙都没能回家。蔡松松第一次见到双胞胎女儿,孩子已过满月。“小女儿心脏有问题,重度三尖瓣返流,松松请了10天假。”吴娟说,从理塘县到重庆永川区的家,连续赶路都要一天一夜。
“他哪是不爱家不爱孩子。”彭杰说,二中队承担了大队里最重的活,5月份正是采挖虫草高峰期,安全隐患多,蔡松松要带队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采挖点维护治安,出去一趟就半个月。他常说,自己是中队长,应带头上去,如果有非法采挖者闹事,藏族农牧民的利益受损最大。
蔡松松喜欢小孩。彭杰说,走在理塘县大街上,看到农牧民的小孩,蔡松松会摘下战术手套,摸摸孩子的小脸,笑一笑,用不太熟练的藏语与孩子父母交流,告诉他们,他也是个父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一次,接到群众报警,街上有个小孩找不到父母在一直哭,蔡松松把孩子带回岗亭,自己哄孩子,还塞给同事20元钱,让他们帮忙买一板娃哈哈饮料回来,并派出队员到菜市场周围找孩子父母。根据他的经验,这是来县城采购物品的牧民不小心和孩子走散了。最终,孩子父母找到。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孩子父母朝蔡松松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卡卓”(藏语,谢谢)。
蔡松松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曾和蔡松松一起在武警凉山州支队服役的战友陈进龙记得,2008年,他们参加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救援时,蔡松松和战友按照上级命令挨家挨户搜索未撤离群众。一处山坡上,有位老奶奶怎么也不肯搬离,蔡松松就带着战友定期划船给老人送米。“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坚持,松松说,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看到她就想起自己的奶奶。”陈进龙说,最后一次送完米,老人给几个战士一人一包当地的核桃,大家推辞不了收下。离开时,战士们又悄悄将核桃放在老人房前的石头上。老人发现后,抄近道追上蔡松松,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老人说自己亲人都走了,子弟兵就是自己的亲人。
陈进龙看见,蔡松松和老人抱在一起,哭得像个小孩。
“我不怨松松。他热爱自己的事业,我支持他。”吴娟说,2009年,自己的姐夫、蔡松松从军时的排长何超把蔡松松介绍给她时,她知道,选择这样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她的幸福感依然很强,高原有时网络信号不好,视频聊天时老是卡顿,蔡松松就做个鬼脸逗自己和孩子,哪怕不说话,画面定格在那里,也能感受到对方深深的爱意;去年回到泸县工作,有时蔡松松周末回家正赶上吴娟在医院值夜班,蔡松松总是买一份她最爱吃的羊肉米粉,悄悄送到医院,等她忙完时看着她吃……
2017年1月24日,蔡松松走了。遗体从事发地所在的医院送回泸县殡仪馆的那个下午,沿途所有派出所、执勤卡点的民警,自发列队,向着车辆敬礼。
1月25日,在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开始前,与会的200余名全省各级公安战线领导干部,集体为蔡松松默哀。
1月27日,农历除夕,载有蔡松松遗体的灵车,从泸县殡仪馆缓缓驶出,驶向泸州殡仪馆,沿途站满上万名为他送行的百姓,这其中有他的同事、亲友,更多的是为他舍己救人事迹感动的普通群众。
蔡松松所信仰的、热爱的,正是人民群众。
英雄不死,信仰常青。□本报记者 张立东 刘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