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反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心得体会【多篇】

导语:最近四川校园暴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可怜的孩子遭受暴力殴打,令人心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反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心得,欢迎阅读。

反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心得1

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面临的普遍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涉及立法、执法、校园管理、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复杂的问题。但我们有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力挺,有社会普遍的关注,有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响应,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两会委员、代表的提案,我们有足够的决心破解校园暴力难题,我们也必将有足够的智慧解决问题,不让巩汉林的童年梦魇再延续下去。

对于弱小而单纯的孩子,校园暴力是童年的可怕梦魇。弗洛伊德童年阴影理论告诉我们,童年受过的创伤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中,这是以后性格缺陷或者不健康的根源。

我们都愿孩子远离暴力,可是巩汉林的童年梦魇却未曾离校园远去。就在近日,一则甘肃嘉峪关市第二中学一名女生被打的视频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一年轻男子以散打的姿势殴打一女生,多名学生围观嬉笑、做鬼脸……“来来来,露个脸……”有的女生还去摆正被打女生的身子,让她正对镜头。被害者蜷缩在墙根,施暴者得意洋洋。好在,涉嫌犯罪者很快落网,但我们纠结依然。

从巩汉林的童年到现在,校园暴力不是偶然事件。近年,手机拍录流行之后,更是频频成为社会问题,引爆舆论。据统计,仅2015年前5个月,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就达40件。四川乐至初中女生遭扒光拍照羞辱,福建南安两初中生3分钟狂扇小学生25个耳光,福建芗城北斗中学7女3男扒光一女生,20多个学生围观……施暴视频还被上传到互联网炫耀,更让这一起起暴力事件成为刺进人们心房的尖刀。而在央视新闻联合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推出的《两会问吧》特别策划相关的微博下,“校园暴力”“严惩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立法”成了留言里频繁出现的字眼。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想借媒体传达给庙堂之高的心声关切之一。

3月2日,针对恶性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的恶劣社会影响,学生组织也自发行动起来,全国学联权益维护与自律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开信,呼吁严厉惩处并防范中学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并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要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权益维护,重视广大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坚决打击中学校园恶性暴力事件。全国学联的呼吁响应了学生与家长的呼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全国学联的呼吁同时也点出了校园暴力的严峻性,但斩断校园暴力不能只限于呼吁。“两会”是纵议国是的大会,更是针对存在问题开出有强力和强效措施的大会,希望事关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成为“两会”的热议题,帮助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建议和提案成为党和国家强力推进的政策和措施。

反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心得2

最近在妈妈的手机上,在电视的新闻里,我常常看到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到的几则新闻:江西南昌市一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事件;重庆女生因邋遢被5名同学围欧致10级伤残;海东市互助县一名八年级学生陶某某,因不堪同学长期欺凌而在刚过完六一儿童节不久便服毒自杀了。看到这些新闻让正读五年级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愤怒,更让我对今后的初高中生活感到十分恐惧。

校园本是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古人已然了解,与人交善,才能带来进步。而作为未来主人翁的我们,却野蛮的去践踏这种思想,是何等的无奈。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毁灭,作为新一代的主人翁我感到无

比痛心。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维护校园的学习环境,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在我们身边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

反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心得3

人们通常把基础教育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诟骂,嘲笑打击,心理强制,不理不问等称之为校园“软暴力”。校园“软暴力”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予以铲除。

1 成因

从个人来看,一是“人们总是有着一种驾驭他人的欲望,当一些诸如体罚等硬性暴力行为行不通时,便转而采用隐晦、富有弹性的‘软暴力’行为来满足这种内心需求”。二是“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观念作祟,教师觉得一些学生大逆不道,会在施教过程中对学生采取隐性的惩治。这些是校园“软暴力”产生的主观原因。从社会而言,一是社会对升学的重视,使教师、学校唯成绩论学生,潜意识中不齿所谓的“差生”;二是社会对教师职能的传统定位使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教师职能的这种诠释,就认定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权威者,其在施教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将被视为合理化和合法化。即使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由受教育者引起的,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一种纵容。从学校、家庭而言,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只停留在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上,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心理上的引导,忽视了教师教育方法、技巧的培养,教师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冷眼相待或视为不存在;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或者某一方面的缺失,使某些教师心理灰色,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去”,这些都是校园“软暴力”产生和长久存在的客观原因。

2 表现

校园“软暴力”方式方法也比较生活化,比较隐性,往往很难界定。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⑴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讽刺挖苦,歧视诟骂,嘲笑打击。如,把学生比作动物:讲了这么多遍,就算是驴子也会了!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从此,便在学生中确定了他的“驴生”身份);取笑学生的缺陷:你整天睡觉,和猪有什么两样?(让“猪”学生对自己的长相产生深深的自卑,可能让他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用侮辱性的语言嘲笑打击学生:这道题小学生都会做,你怎么不会做,不知道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对其自尊心打击很大,很可能使其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给学生起外号:同学长得小一点,就称他“小不点儿”、“小乖乖”;同学长得矮一点,就称他“根号2”;同学长得高瘦一点,就称他“麻杆儿”、“瘦猴儿”;同学长得漂亮一点,就称她“花瓶”、“绣花枕头”等等(这会使学生或多或少带有某种心理阴影生活在班集体中,有可能这种外号会跟着他们一辈子)。

⑵从学习生活环境上孤立学生。如,认为某个同学弱智,让大家不要跟他在一起,有可能使其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一些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喜欢影射学生家长,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回打洞”之类(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从心理上疏远父母) ;还有一些老师很武断地给学生定性:你就是这样的人;这事准是你干的,我们班上同学都不错,就你整天胡闹。(强化同学对“东西”、“这样的人”、“胡闹者”身份的认定――他不是好人,我们不能和他一样) 。

⑶从心理上威胁强制学生:如,有的老师经常讲“哪个同学再不守纪,就请你滚出教室;不写作业,我就让你抄xx遍;考试考不好,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你怎么经常这样,再这样,把你家长喊来”类似的话,这实际上是在威吓学生,让学生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把所有问题都由学生自己默默承受,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恐惧,畏怯,哪还有什么轻松愉快的心情遨游在知识的殿堂里。

⑷对有“前科”的学生放弃关心、不闻不问: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些老师这样对学生讲:“你自己不想学,老师教你学,你又不学,随你好了,以后我就不问你了,只要你上课不违纪就行。”之类。使学生感到很无助,成为被师爱遗忘的人,无心上进。老师,难道你不无能、无聊与无爱吗?

3 危害

“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虐待,是精神上的控制,心理上的摧残,如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无情地刺伤一颗纯洁向上的生命,摧残的是心灵,毁灭的是灵魂。它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明明白白的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软暴力”会对学生造成内伤,心理上产生长久的阴影,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哀莫大于心死嘛,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精神颓废,厌倦学习,心理扭曲,破罐子破摔,吊儿郎当,厌烦老师,厌烦学校。这种不该产生的压力,一旦学生承受不了,学生会走极端,甚至会酿成悲剧。同时它极有可能使学生在无形之中也沾染“软暴力”倾向,甚至会外化为暴力行为,攻击他人,以宣泄自己这种被人为扭曲的心理。校园“软暴力”在伤害学生个体的同时,也在腐蚀着我们的校园,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不能健康发展,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看到施暴者的心理扭曲、肮脏丑陋;让我们看到“施暴者”的无奈、无能与无赖”。

4 应对

我们必须向校园“软暴力”开炮,决不能姑息放纵,听之任之。根治校园“软暴力”,是一种净化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这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要根除校园“软暴力”,仅仅对有此倾向的教师从道德上予以谴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社会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使施暴者受到惩罚。从外部强制性地消除校园“软暴力”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基础。国家、社会、学校与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在引起高度重视的同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研究分析校园“软暴力”形成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和方法,拿捏好分寸,并注重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更需要作为被侵害对象的学生,在遭遇校园“软暴力”时,要敢于和善于同校园“软暴力”作斗争,以还自己一个纯净的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地,乐观地对待它;通过多种恰当的途径,合情合理地抗争,使自己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遭遇校园“软暴力”时,作为被伤害对象的学生,到底该怎样做呢?这要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请看:本校2012级初二学生张晓霞的做法:端正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她说,遭遇“软暴力”时,绝不能因为老师的态度灰心丧气,反而应该越挫越勇,认真读书,激励自己,用优异的成绩证明给老师看――自己是最好的。久而久之,老师对我们定会刮目相看的。

诚然,要根除校园“软暴力”,除了学生的努力外,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中外教育成功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学会“抓两头带中间”,通过优秀生的带头作用和后进生的转化辐射作用共同带动一般学生,而不是只看好优秀生,压制,歧视、打击后进生,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实施校园“软暴力”的刽子手;教师也要更新理念,坚信“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全人格”;要认识到只要教育得法,问题学生也就没有问题了;要真正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合作意识,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有创新精神,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要宽容、理解学生,帮助其找出缺点,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自己的形象,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根除校园“软暴力”,还教育以本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