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实现互联互通,造福沿线和世界。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推荐的2017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会喜欢!
【2017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1】
过去3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概念到行动,从倡议到落实,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贸易投资不强劲,增长动力不稳固。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13%,贸易增长仅略高于1%,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因为当今世界缺乏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而是因为那些碎片化、排他性的国际合作,难以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尤其是近一个阶段,“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逐渐凸显,“黑天鹅”事件的不断发生,给世界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也给国际经贸深度合作带来了变数。应对这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动向,需要中国能够担当起大国责任,继续擎起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旗,积极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以中国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增长激发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的建构与完善,并与国际社会更紧密地携手合作,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习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宏伟构想,正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潮流,秉承了开放包容的新理念,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合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彰显了以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世界共同繁荣,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因而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商 共建 共享”的“一带一路”实践进程。
3年多以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总体框架顺利搭建,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目前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比如,“一带一路” 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共识不断凝聚,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推进迅速、合作协议陆续签署,产能合作全面推进、贸易往来日益紧密、金融支撑基本到位,等等。
当然,“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尝试,各参与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极不平衡,诉求也不一样,在全球化和多极化仍在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尚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当今,实现“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不只是一个倡导国的事情,更需要各参与伙伴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惟有各方共同付出努力,才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上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创造持续繁荣的新世界。
【2017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智慧,尤其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几亿人口摆脱贫困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发展可能性的方案,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能回应世界关于“中国崛起之后何去何从”的疑问: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发展与治理承担更多责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次贷危机之后,欧美国家通过刺激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应对危机,政府大幅介入市场。此前发展中国家多次遭遇金融危机后,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次都会提出苛刻的救助条件以及财政紧缩的药方。而面对金融与债务危机,欧美政府却不再遵从这些理念,反其道而行之,IMF可信度严重受损。
这使得危机爆发后,七国集团(G7)、IMF等几乎原有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失去作用,代之以二十国集团(G20)框架应对全球危机。美国在全球推广的自由市场模式自身遇到危机,在此理念之下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也不同程度失败,要求全球治理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G20、金砖国家集团等组织走上历史舞台。
2008年爆发的欧美金融危机,不仅让自由市场模式遭受质疑,另一个重大影响是,此前全球的经济结构中,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主要的需求市场,东亚地区则是主要的制造业基地,中东、非洲等地区主要供应能源和资源。但是,危机使得欧美国家经济遭受重创,欧洲的债务问题以及美国家庭、企业去杠杆,导致需求大幅萎缩,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增加储蓄,减少支出才能恢复平衡。
全球发展中国家急需一个新的方向与发展模式,同时也渴望出现新的替代需求帮助振兴经济。“一带一路”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倡议,当世界丧失方向与前进的动力之后,雪中送炭式的“一带一路”方案闪耀着光芒。从一开始就受到欧亚大陆另一端欧洲的欢迎,而在东南亚等地区,互通互联的倡议让很多国家纷纷提出了基建项目需求,到今天不仅已经有巨大的收获,欢迎程度也远超预期。
作为追赶型国家,中国的发展经验可以用“要想富先修路”来表达,只有建立起能够满足生产与物流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逐步发展起来。但是,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看,落后的基础设施已严重制约未来经济发展。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基础设施的不足已经成为了亚洲经济增长的瓶颈,到2030年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计将超过22.6万亿美元,在2010-2020年,升级改造并扩建基础设施网络成为亚洲发展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背景下,中国总结自身发展经验提出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将更多国家和更多资源吸引到公共产品建设中来,以便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为各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奠定新基础、创造新条件,并在合作方之间建立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倡议并成功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以便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截至目前,一些重大项目已经落地,具有丰富的项目储备。越来越多的国家踊跃参与并希望借助“一带一路”为自己的国家带来机会和希望。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首先,中国为全球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几乎可以说唯一有价值的方案,中国的成就、经验与支持也让这个方案更有魅力;其次,改变了此前全球治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格局,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对全球治理做出发展与贡献,也是一次确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
当然,基于开放、包容、透明理念的“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金融机构、新的国际合作平台等,都不会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而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补充与完善,是全球治理的新载体,也将会孕育一个更加民主的全球治理体系。美的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