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荐读(3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04:12:22 思而思学网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下面是思而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以*同志为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举措

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西方大国武力崛起的“铁血史”。中国共产党*民破除“国强必霸”的陈旧历史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志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前所未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以*同志为党中央在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实施这一决策,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具活力和最富潜力的地区,也是当前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我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有助于相关各国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推动各国关系协调与和谐,使沿线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同时,对保障我国战略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稳定能源供应、保障经济安全,突破遏制我国的战略包围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对接,对于推进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同志强调:“彼此坦诚相待,不惧怕分歧、不回避问题,就各自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充分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同志在访俄时表示,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在访欧时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这些倡议得到受访各国元首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之路,是我国与其他大国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

承载丝路精神的文明载体。推进中国和平发展,既需要与各国经贸合作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促进。*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交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战略纽带

*同志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

创造战略机遇的中国智慧。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南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世界主要国家针对这一区域的贸易自由化战略或区域经济合作方案,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机遇。*同志强调,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这既能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条件,又能向相关国家和地区辐射“中国红利”,实现战略机遇的对接、交汇。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加快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而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

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推动践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道义。新形势下,中国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实际举措,既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这样的主张与行动,顺应天下人心,彰显人间正道,赢得广泛认同,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桥梁,谱写新的追梦华章。

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二)

“一带一路”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能说清楚的并不多,能说出道道更是凤毛麟角。“一带一路”是近现代中国智慧的最高境界,它摈弃了零和游戏的弊端,它能让每一个参与者得到丰厚的报偿,它是中国崛起的天梯。

何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真有那么神奇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地理上指,沿古指丝绸之路,将亚欧非大陆和海上许多国家点缀成线,构成的区域。“一带一路”由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的一个倡议,受到了沿途各国的热烈响应。习主席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以升华了的古老丝路精神为抓手,将中国的产能与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共同构筑人类利益的共同体。“一带一路”,人类智慧的花朵,我为你感到骄傲和志豪,我们有理由为这样的大智慧、大手笔、大战略而欢呼!

毋庸讳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强必霸。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文明进程的国度,虽受尽凌辱却衷心不该,力图走一条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道路。为此,整个世界都睁大了眼,想弄明白中国是如何挣脱“国强必霸”的魔咒。

国强必霸是传统国家的必经之路。中国能否成为另类和平崛起?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中国,试探着中国。中国政府虽然在多种场合宣传和平崛起的新主张,但收效甚微。毕竟别人要听其言观其行。直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全世界为之动容。毕竟中国自明朝中叶衰落以来,只有挨打求饶的命,哪里还敢提什么倡议?更别提得到各国的响应。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可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不到5%。改革开发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后,经济总量和质量节节攀升,08年经济总量超德国,2011年经济总量超日本,2020年前后全面超越美国已成为大概率事件的独特背景下,中国主动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这枚探空火箭,探测世界的反应,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想到该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广泛响应,因为整个世界感觉到崛起后的中国像一只温柔的大象,是那么彬彬有礼,那么腼腆不善言辞,那么温文尔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全国人民追逐梦想追求幸福追求财富的能力,在WTO机制的保障下,中国商品以质优价廉的形象,潮水般地涌向世界,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中国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靠全民的勤奋有为,靠商品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市场经济的力量,全球化的力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敬仰!中国人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第一次站立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第一次平心静气的环顾周围的世界,第一次深思熟虑地道出自己的主张一一“一路一带”。中国成为利益悠关方,责任悠关方,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未来将把世界带向何处?这一系列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吸引世界的目光,自然而然会引起世界的焦虑、世界的关注。

让历史告诉未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中国的崛起应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英签署雅尔塔协议,布局战后远东的政治地貌。但我们不应忘记,美国为了减轻美军的伤亡,以出卖我国东北的利益为代价,诱使苏军出兵东北,逼迫国民政府承认外蒙独立,阴谋让日本窃取钓鱼岛治权,埋下中日两国永远仇恨的祸根,并让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分治的状态。要说那时的中国就崛起显然于事于理不合,应该说,那时的中国应该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捷克,其利益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你能说这样的国家是强国?这样的国家是崛起中的国家?五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挟解放战争之余威,主动出击,与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展开了一场生死力竭的战争,让全世界的霸主美国第一次正视了中国的存在。

六十年代中国支持北越对抗美国,让美国最后狼狈撤出越南。八十年代初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八九年六四事件,美国组织全世界孤立中国打击中国,一直到现在美国和欧盟仍旧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或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炸伤数十名其他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台海危机期间,克林顿直接命令两艘航空母舰开进台湾海峡耀武扬威。目前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美军驻外部队的60%集中到亚太,对我国形成钳形包围。美国就是这样一个既让人烦,又让人厌,更让人爱恨交加的国家。

如何让中国脱离美国的遏制加接触战略的束缚,让中华民族能够在新时期脱颖而出需要大智慧。中国首先不动声色的主动融入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中,让现有国际规则为我所用。我们不但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各项维和行动,还出动舰艇为索马里海域的商船护航,打击海盗,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倡导者、建设者的声誉。中国开始用全球视野审视世界事务,意识到中国周边的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都是世界秩序的麻烦制造者,中国只有同美国等世界性的大国联合起来,举行朝核谈判,伊核谈判。中美双方都意识,和则两利,都则两害,中美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在解决世界事务中谁也离不开谁。正是基于同样的认识,中美双方通过沟通消除误解,彼此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的利益攸关方、责任攸关方。

思路决定出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关键是中国能否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中国提出“一路一带”合作倡议,就是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有助于中国从全球视野考虑价值链供应链,构建海陆统筹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大智慧需要大担当。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中国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智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它一定也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的行列已为期不远,中国的崛起一定会给世界不一样的惊喜。

愿“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关于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三)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其共同特点是都以中亚为轴心,但通达的目的地却差别很大。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从而扩大自己经济、能源安全的外延,并更加有效地拓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计划更详,范围更广,涉及国家、地区更多,受益面更大。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强调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因此,这一构想不仅受到中亚各国,也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以及如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赞扬和积极响应。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各国走向共识的合作构想。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

“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

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