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因为不足;不足,才需要学习。”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参加井冈山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参加井冈山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红色信仰的力量】
作为现代人,我们大多衣着光鲜,出行有车,饮食无虞。但若被被问起“你幸福吗?”只怕很多人避而言他“我姓曾……”
又曾几何时,相当世人热衷于追名逐利,工于心计,精于世故,恬不知耻。流行“宁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抄近道少奋斗十年”论,社会上一度活跃着郭美美之流……
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代,大家到底怎么啦?
怀揣着疑惑,我来到了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里,我很快被深深震撼……
1929年2月2日,柔弱女子伍若兰,为掩护新婚一年的丈夫朱德撤离时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种种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的利诱,豪情万丈地说出了要想改变自己的信仰,除非太阳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最后被割头示众,腹中六个月大的胎儿被剁成肉浆……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徒留朱总司令题诗寄深情:“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井冈山市茨平镇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纪念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红军医院,抓捕了身负重伤的130多位红军战士。敌人用尽种种威逼利诱,许诺只要一人说出红军主力转移方向,马上就给大家一条生路,但铮铮铁汉无一人开口。敌人机枪扫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陨红土埋;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
曾志作为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遗言逝世后“魂归井冈山”。曾志墓位于小井红军墓左侧小山包上,平平常常,毫不起眼。四百米外,便是她80多年前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在这里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曾志有着传奇的一生并始终对信仰坚贞不渝。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第三任丈夫陶铸文革中蒙冤屈死,三个小孩在革命时期或忍痛送人或被迫卖掉。1928年11月,曾志产下一名男婴,但因革命需要,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至亲骨肉托付?一名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1952年,曾志终于在广州见到了她阔别24年的儿子石来发。石来发8岁时养父母双亡,乞讨度日。解放后,成了大井村一名拿工分的农民。这位老革命家、前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广州市委书记满怀愧疚和心疼,但也不肯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谋一官半职。还说,毛泽东能把儿子送上朝鲜战场,我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当农民呢?于是,她的儿子就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的兢兢业业的护林员。曾志,也长眠于此,守护着她的战友和亲人后代……
在井冈山这块革命的土地上,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很多。
这些人,也是他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为什么能狠心舍弃家庭,为什么能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到底是为什么?为了名吗?多少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如小井烈士墓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记载。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为了利吗?很多人还是出身富裕的地主、资产阶级家庭,他们背叛自己的阶级投身革命。当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的利诱,也是断然拒绝。
为了什么?革命志士用生命给出答案:为了崇高的革命信仰。烈士陈毅安在写给未婚妻的信中说到(大意):在这里(井冈山)身体很好,心情很愉快,因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曾志晚年对儿女袒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曾志第一任丈夫的哥哥、烈士夏明翰曾说,“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支撑他们的,是坚定的信仰,那就是牺牲小我,为天下人谋永福。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只有两样东西可以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则道出了信仰和幸福的关系:如果信念的热力不能使心灵感到温暖,那定谈不上什么幸福。
当前的问题,是物欲横流前信仰的缺失,精神的溃乏。人没有了信仰,就会变成行尸走肉。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波,是最致命的滑波。一个共产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
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当务之急。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现在的井冈山一片祥和宁静,枪声和炮声早以不复存在,只有青山依旧,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回顾战火硝烟的岁月,我们真的更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继承井冈山革命精神,感恩先烈,坚定信仰,刻苦学习,精耕烟草,增长税利,为实现中华复兴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井冈山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红色精神的力量】
没来井冈山时,对井冈山的了解仅仅来自于书本的介绍;对井冈山的历史,也是非常有限和肤浅的;对井冈山精神,更是觉得遥远和说教的故事而已。而亲临井冈山后完全改变了。不仅从认知上,从思想上、思维上,对工作、对生活、对生命和幸福的解读上也有了新的感知和感受。2017年5月16-21日,真是难忘的一周,民建福建省委第三期骨干会员进修班在井冈山干部学院举行。全面细致的井冈山精神的学培训活动,感受深刻,受益良多。特别是井冈山后人对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以及为此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走进井冈山的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创新思维,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灵魂。我想,井冈山精神所传递的信心和力量,必将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在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一切为民、为主义而献身”等等,听起来似乎觉得教条、枯燥,就是一句口号而已,然而亲临感受起来却有着不一般的亲切和自然。走访实景遗址,观看红军剧场的演出,倾听教授们的讲解,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建国故事就活灵活现般彷如昨日,虽然岁月早已更替,但史料隐含的价值却依旧迷人,真实的战斗故事、真实的风雨故人,听起来还是那么地亲切、感人!聆听着老红军与其留在井冈山遗孩们之间动人的真实故事,备受启发和鞭挞;从革命先烈、开国将帅的子孙们讲述发生在他们间平凡可信的亲情故事,会觉得井冈山精神弥足珍贵,对现实的启迪意义十分深远。特别在当代正在追逐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亲临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址以及著名的战斗遗址,在红米饭里咀嚼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斗争,亲身感悟着那段艰苦生活中的达观,反复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豪情,教科书上的历史和亲历的现实场景擦出了火花,耳熟能详的政治话语显得那么地鲜活、有力!在事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业复兴的大征途上,我们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井冈山精神中感悟力量,珍惜现代生活的幸福,感受时代的责任与荣耀。好好学、勤奋工作、储备好能量,随时为国效力;同时培养好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凝聚人心的能力,永保乐观的心态!
“逝去的硝烟,不灭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井冈山培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红色培训,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还有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历史沉淀、自然风光,一切的一切,都将对我们产生久远的影响,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之旅,是我们总结经验,完善自我的好机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终将激励着我们沉着冷静、脚踏实地、坚定勇敢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