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实现追赶超越演讲稿
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敢于担当的人,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士不可以不弘毅”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胸怀担当精神,事不避难,忠诚履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正是这些敢于奉献、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今,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也空前严峻,“担当”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时代需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每名党员做合格党员,我觉得,合格党员的标准一直就是要有担当精神。
第一,担当,就要心诚。一要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生命线,也是根本点,对每名党员来说,既是一个最高要求,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绝对忠诚本来就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只有忠诚于党,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事业,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面临原则问题,才能看清路、认清人、瞅清事,不做墙头草、随风倒。二要真诚。真则诚,真心方能实意。担任“第一书记”的这一年里,从最初来到村上,大家认为我是城里人,又是女同志,根本就吃不苦,就是来镀镀金,走走过场,不愿与我深谈,到如今,不论走在哪儿遇见了,大家都会热情地招呼一声:这就是咱村的许书记啊!正是因为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真心诚意地对待大家,才得到了大家信任和认可。
第二,担当,就要品高。一要谦逊。办公室的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谦逊的基础上。“满招损,谦受益”,要把自己放低一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多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多发现工作的漏洞,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就不会在荣誉和赞美面前迷失自己,更不至于在自我陶醉中成为孤家寡人。二要低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低调方能内敛、涵养人生。不能因为在办公室工作,就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要时时处处自觉做到和气说话,以礼待人,默默作为,取得成绩不显摆,人生出彩不招摇。三要厚道。对人多看主流、对事多看大局、对己多看长远,受到委屈能忍耐、平时吃亏不抱怨、遇到同事失误善补台。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更不能一山还望一山高,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
第三,担当,就要人勤。古语讲“勤能补掘”。一要脑勤。脑勤就是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遇事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这样才能理出头绪,真正为领导工作排除干扰、提供帮助;二要眼勤。眼勤就是要多观察、多看,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事学,学以致用;三要嘴勤。嘴勤,就是对重大事务和横向业务要多汇报,多沟通,加强科室间的协作与配合多;四要手勤。手勤就是要多动笔,多记读书笔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多记多写,踏实认真地办好各项日常事务;五要腿勤。腿勤,就是要多做事,多跑路、多流汗,不提困难、不讲条件,说了就干,尽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第四,担当,就要行端。一要不忘本。“礼不忘本”、“饮水思源”,一个人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不能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党员都在默默地坚守、实实地奉献;在灾难灾害面前,广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救灾第一线,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勇气来自哪里?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本心,共产党员的初心。此刻,在我耳边回响,在我心间萦绕的始终是这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二要敢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刚担任“第一书记”时,面对全新的环境,承担着脱贫攻坚的重任,在每个项目的争取、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矛盾叠加,也面临许多压力、挑战甚至是误解,可当眼前浮现群众期盼的眼神时,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该协调的主动协调、该牵头的主动牵头、该督办的主动督办,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组织和人民的信任,给了每一名干部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我们应该感恩组织、珍惜机会。要懂得,一名党员干部如果离开组织的培养,个人本事再大,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所以说,办公室干部不论是从事哪一项具体工作,都要珍惜岗位,把岗位当作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平台,多比工作不比待遇,多比贡献不比索取,以实干实绩回报组织的培养。
篇二:实现追赶超越演讲稿
当前,党中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省委提出要把陕西文化的大旗举起来,推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名市战略,与中央、省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一脉相承。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文化名市建设,打造中国汉文化传播示范基地,在“追赶超越”中彰显文化担当,既是重要的时代命题,更是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一、传承汉风汉韵,留住文化自信根脉。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汉王朝的发祥地。英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记载:“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代。”汉朝、汉族、汉语、汉字之称来源于汉中,世界各国称中国文化为“汉学”。一要培植共同价值理念。要以为引领,深入挖掘和弘扬汉中以两汉三国为代表的传统地域文化,通过主题活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公益广告、“最美系列人物”评选等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全面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二要耕植共同文化记忆。要积极从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等资源中汲取营养,挖掘张骞、诸葛亮、蔡伦等名人先贤的核心价值典故,大力弘扬开拓进取、开放图强、诚实守信、鞠躬尽瘁、勇于创新等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心灵、陶冶情操。三要留住共同文化遗存。要精心打造青木川、华阳、骆家坝等特色文化名镇,深入挖掘阐发历史传说、地域文化标记,保护好、传承好古遗迹、古村落、古建筑,做好静明寺、东塔、饮马池等古建筑、古遗址的修缮,使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二、构建文化地标,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叫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以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提升汉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汉中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市级十大公共文化项目,改造提升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镇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群众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互联通。二是做活文旅融合大文章。文化决定城市品质,旅游提升城市活力。汉中在全国地级市率先编制了全域旅游规划,启动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正在加快打造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升级版。加大“汉中天坑群”保护、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品牌效应;目前,正加快建设兴元汉文化示范区、天汉文化公园、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中心城区新的文化地标。三是抓好文化惠民工作。打造城乡居民“15分钟文化休闲圈”“一小时文化服务圈”“三小时精品文化旅游圈”,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开展送图书、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抓好“群众大舞台、月月喜相逢、天汉放歌、送欢乐下基层、汉中民歌五进”等群众文化活动,夯实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
三、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文化自信主体。
围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的目标,全力以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充实文化名市内核。一是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破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释放文化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二是培植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实施“文化 ”行动计划,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产业。三是培育文化产业龙头。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推动文化领域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高端化发展,同时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具有“头雁效应”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带动全市文化产业扩规上档、提质增效。四是加快建设文化园区。重点加快龙岗遗址文化生态园、中华汉城文化产业园、勉县诸葛文化产业园、城固张骞文化产业园、洋县蔡伦文化产业园、宁强略阳氐羌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两汉三国文化、秦巴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四、讲好汉中故事,叫响文化自信品牌。
立足扩大汉中文化对外影响力,讲好汉中故事,传播汉中声音,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唱响城市品牌。立足“丝路源点城市”品牌,借力央视等高端平台,用好“张骞使团大篷车队”平台,持续宣传汉中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广泛开展“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形象宣传,努力提升汉中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二是打造精品力作。邀请名人、名家、名编导,深入挖掘整理汉中丰厚的文化资源,寻找文化力量,传播文化价值,打造推出彰显汉中地域元素的优秀文艺作品、影视剧作,以精品佳作引领汉中文化由“高峰”向“高原”迈进,推动全民文化自觉自信。三是深化文化外宣。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联系协作,全面抓好“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等系列节会活动宣传。积极组织汉调桄桄、汉中民歌等特色文化剧目参加中省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努力彰显文化自信。
篇三:实现追赶超越演讲稿
建立干部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省委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娄勤俭日前与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座谈时强调,要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树立良好导向,促进干部紧扣落实“五个扎实”干事创业、始终保持追赶超越精气神。
实现追赶超越,关键在干部。当下,我省干部队伍总的表现是好的,涌现出了一批拼劲十足、甩开膀子大干的实干家和创新者。但同时,一些人不担当、不作为,瞻前顾后、畏葸不前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建立激励、容错、能上能下机制,就是要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鼓励全省干部积极有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愿干事、敢干事,还能干成事。
用制度激发干部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就要坚持用制度管人,把规则定在前面。要从制度层面强化决策落实、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跟踪督办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要保持制度刚性,营造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等“为官不为”问题。要推进实施“能上能下”,把是否造福百姓作为衡量干部“能上能下”的标准,让上的干部更有热情、下的干部心服口服。
用制度激发干部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就要强化激励机制,树立良好导向。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要用种种措施促进干部放开手脚履职尽责、甩开膀子干事创业。要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用制度激发干部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就要认真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给勇于干事者吃下“定心丸”。对于那些出于公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是谋私利的干部,要宽容而不是求全责备。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别开来;要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在守牢安全、稳定、廉政和生态保护等底线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宽容失误,客观准确评价衡量干部,切实把能干事、干成事、有活力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千钧重担惟担当。只要建立起激励、容错、能上能下机制,让为官不为、不思进取者无处容身,让勇于干事者轻装前行,就一定能引导各级干部自觉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有担当、敢作为,把来陕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落到实处,确保陕西与全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四:实现追赶超越演讲稿
在陕西视察期间,深刻阐述了关系陕西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这既是对陕西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陕西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锐意改革创新,全方位发力,努力实现追赶超越。
一、深刻领会追赶超越重要论断的科学内涵
作出的追赶超越的重要论断,是新常态下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是对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也是对未来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追赶超越是新常态下后发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关于追赶超越的重要论断,既切合陕西实际,又着眼全国发展大局,是区域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完善,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明确方向,特别是对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后发地区的崛起,一般都会经历一段快速发展的追赶超越期。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各地历史文化、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也是要鼓励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中高速增长实现中高端发展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在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和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推动发展,扶助和支持后发地区立足自身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追赶超越,能快则快、宜快则快、又好又快。
追赶超越是对陕西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陕西属于西部后发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经济总量偏小,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但更要看到,陕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绿色版图向北推进超过400公里,积蓄了后来居上的强大势能。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扶贫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与全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辩证审视陕西发展态势,追赶有空间,超越有优势,正处在追赶与超越并存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显著特征。
追赶超越是对陕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时期,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按照在陕西视察时提出的“五个扎实推进”的要求,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发展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实现追赶超越。三者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偏废。量的扩张,就是力争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质的提升,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创新,就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四化”同步,推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还要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坚持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
二、牢牢把握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
关于追赶超越的重要论断,从战略高度揭示了陕西所聚集的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蕴含的转型升级的巨大势能,勉励我们要发挥优势,积极有为,牢牢把握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
全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赋予追赶超越的使命担当。陕西正成为国家新的战略空间和经济增长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地区。目前,有17个国家发展战略涉及到陕西,从发展定位、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对陕西形成了全覆盖。陕西处在“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当好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是国家对陕西的明确要求。陕西还肩负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使命,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的有利地位,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平台构建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断加大,陕西又迎来了发挥领先全国的科教优势、走在创新驱动发展前列的空前机遇。此外,建设*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要任务,也极大拓展了陕西的发展空间。总体来看,陕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大支撑。
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奠定追赶超越的坚实基础。陕西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四化”同步加速推进,发展处于上升通道。能源化工产业持续迈向高端,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新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西安港”成为全国最大的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进出口增速全国领先。学前教育、医药体制改革、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有条件农民进城、移民搬迁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系统化推进,城镇化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深化改革起步有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这些都为陕西追赶超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增添追赶超越的不竭动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陕西推动发展的多重动力相互叠加,拥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规模速度型增长模式和质量效率型增长模式共同发力,在投资、资源型产业持续发挥支撑作用的同时,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成长性良好的新支柱产业迅速形成。产业结构和优势产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高度契合,为“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雄厚,作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富集,能源产业居全国重要位置,文化产业占比超过4%,并有望成为支柱产业。
坚定信心主动作为赢得追赶超越的发展空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我们按照要求,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担当,埋头苦干,奋力赶超,在雁行破阵过程中领先作为。相继出台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文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的重大方略,采取了稳工业增长、投资拉动、金融支撑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从而确保了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了基本面整体向好,为追赶超越赢得了先机。
三、系统谋划追赶超越的科学路径
按照要求,在不片面追求GDP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坚持尊重经济规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保持应有的发展速度,迈向中高端发展水平,是实现追赶超越的题中应有之义。陕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现代产业格局。首先是不断优化动力结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稳定传统消费,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外贸水平,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其次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展农田测质建档、精准施肥,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新支柱产业;依托“互联网+”,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最后是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围绕打造国家生态安全新屏障,着力推进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构建关中柔性水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绿色发展。
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必须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冲破利益藩篱和观念束缚,把各项工作推向纵深。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和于法有据、系统化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力推进改革,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与全国同步的改革,不折不扣积极推进,做实做精做优,对标沿海、领先内陆;示范引领性改革,勇于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快出成效。二是坚持东西并重、内外并举,促进国际国内资源有序流动和产业集聚,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空中、陆地、信息一体化的丝路经济带大通道建设,高起点打造国际陆港“西安港”、全国高铁交通中心、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构建“一带一路”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化贸易中心;加大对世界500强、行业领军和相关配套企业引进力度,密切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科教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以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围绕国家战略、新支柱产业培育和领军人才培养开展创新,打造西安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结合国家级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产学研综合体,以大企业引导技术研发,带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及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卫星技术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创新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以文化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弘扬,建设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发展支柱产业的现实需求,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抉择,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加快建设国家级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力促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文化资源产品化;加大重点文化工程实施力度,创建文化产业基地;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探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打造精品力作,构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发展基准。民生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追赶超越的重要基准。要坚持把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两个80%”用于民生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持续推进避灾移民搬迁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搞好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全面落实扶贫责任,确保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让三秦父老在追赶超越中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