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分数线

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理工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据最新成都理工大学招生网和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浙江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9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5541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成都理工大学,不过每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浙江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理工大学

1、浙江高考2022年考生上成都理工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4971名;

2、浙江高考2021年考生上成都理工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9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2908名;

3、浙江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理工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9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2438名;

4、浙江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理工大学的综合最低分需要59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5411名;

二、成都理工大学在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浙江 综合 - 1段 594 54971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浙江 综合 - 1段 590 52908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浙江 综合 - 1段 595 52438 省政府
2020 浙江 综合 - 2段 592 55411 省政府

高考先出分数线还是先填志愿

一、选出心仪的志愿专业及院校

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二、仔细阅读招生简章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可见招生简章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不可轻易忽视。

三、确定志愿专业及院校

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后,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也可以与其他人沟通咨询,最后选定几个适合自己且自身符合条件的院校及专业。

提前批和普通批有什么区别

一、录取时间以及录取院校不同

提前批的录取时间要比普通批的录取时间要长。提前批是在正常的录取之前被录取的,而且提前批的录取院校一般都是一些艺体类的院校,也就是适合特长生录取的院校。当然,提前批也可以填正常录取的院校。

二、志愿个数不同

一般来说,提前批只有一个志愿可以填,而普通批有十二个志愿可以填。多填一个志愿,就意味着自己多了一份希望。

三、没有被录取的影响不同

提前批如果没有被录取的话,是直接可以将学生的档案录入普通批的志愿的,而普通批如果没有被录取的话,就是滑档,滑档之后就有一些学校已经不招人了,也就是说滑档之后的选择性更少了。

三、成都理工大学学校介绍

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7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12月26日,我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建校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 学校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学校本部位于成都市主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2887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000亩,校舍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267人,其中本科生30392人,全日制研究生560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9人。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学校有7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各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4门。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4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有2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质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54人,其中,有教授(级)338人,副教授(级)729人。特聘中国科学院刘宝珺院士为名誉校长。柔性引智高端专家(院士)58人。截至2021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的152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的447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20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54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省级政府奖和社会力量奖近926项(次);获得授权专利1920余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川藏铁路、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学校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校级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学校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类作品一等奖8项,连续3届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学校10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4次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获中宣部、团中央表彰15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3项,国家级铜奖10项,省级金奖26项。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省一等奖26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省一等奖13项;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133项(次),省级奖励264项(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728项(次)。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6万余件标本。现与成都市在校区内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现有3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57.6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0个,电子图书259.7万册,电子期刊4.8万种,形成了以地学、能源、环境等学科文献资源为优势,以理工文献资源为特色的多科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学校档案馆管理规范,达到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6种,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种,CSCD核心期刊2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