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网和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浙江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7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3596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不过每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在浙江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1、浙江高考2022年考生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2、浙江高考2022年考生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4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1383名;
3、浙江高考2021年考生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4、浙江高考2021年考生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的综合最低分需要37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5969名;
二、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在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2 | 浙江 | 综合 | - | 1段 | - | - | 省政府 |
2022 | 浙江 | 综合 | - | 2段 | 421 | 231383 | 省政府 |
2、2021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在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1 | 浙江 | 综合 | - | 1段 | - | - | 省政府 |
2021 | 浙江 | 综合 | - | 2段 | 373 | 235969 | 省政府 |
多少分能上211院校
我国211大学一共有116所,有一些211大学由于受师资外流且地理位置较偏等因素的影响,报考热度和综合排名在211中处于末流的位置,分数也相对较低。根据历年211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情况,物理类/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要超过本科线85分左右,而历史类/文科的话要超过本科线95分左右。
当然每个省份情况不一样,四川、河南、广东、天津等地由于高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线会偏高一些,大约在510-530分左右,像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211录取分数线会相对较低,490分左右就能上。
2022年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信息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江西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88分,文科502分。
宁夏: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12分,文科487分。
山东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523分。
陕西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40分,文科475分。
天津市: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581分。
浙江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560分。
内蒙古: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319分,文科484分。
四川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33分,文科540分。
山西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387分,文科513分。
上海市: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416分。
容易捡漏的二本院校有哪些
学校名 | 性质 | 批次 | 2022分数 |
长治医学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70 |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70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67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65 |
吉林医药学院(中外合作)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64 |
齐鲁医药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64 |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61 |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61 |
河北中医学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57 |
锦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56 |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55 |
山东协和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55 |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51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 民办 | 本科二批 | 426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26 |
赣南医学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26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公立 | 本科二批 | 426 |
三、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学校介绍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山东省、临沂市两级管理,以临沂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始筹建临沂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4月,破土动工,12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验收,创造了临沂速度、临沂质量,赢得省验收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20年3月,省政府批复学院成立,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2021年1月,市委市政府将原临沂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整体并转学院,实现强强联合,对深化科教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制,增添了新力量、丰富了新资源。 学院位于临沂市河东区,北面为北京东路,依靠规划建设的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和临沂艺术学校,学院东侧是学院教职工宿舍区。规划占地面积1218亩,建筑总面积58.4万㎡,计划投资32.4亿元。目前,累计已经投入23亿元,建成教学实训楼等建筑单体23栋。学院整体规划以龙山路为轴、东西对称布局,校园建筑物以红色为主体,大气沉稳而不失典雅活力,建筑物分散坐落,气势恢宏,如云雅致,花草树木组团点缀,河流景观湖贯穿其中,相互映衬、美美与共。根据功能需求,学院整体分为教学实训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后勤区、行政办公区、校内实习农场及融合发展区等“六大功能区”。 学院规划设置6个系,计划建设49个专业,目前已设置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环境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宠物临床诊疗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药品经营与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包装工程技术、金属材料质量检测、早期教育、舞蹈表演、安全技术与管理等28个专业。去年招录2020级学生2139人,今年招录2021级新生4298人,在校生规模人数达到6437人,明年计划招生5000人,预计三年内在校生人数规模将超过1万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30余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84人、占比19.4%,中级职称117人、占比27%;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64人,占教职工总量的64 %。同时,聘任国家千、万人才计划高端人才、专家教授100多人做兼职教授,每个专业均配备“理+实”双带头人。先后购置1.5亿元的仪器设备图书,建设12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成69个校外实习基地,投入70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省内首家校园5G和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目前拥有知识产权155项、软件著作权65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6项,广大师生先后荣获省级比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180篇,新申报国家专利17项、科研项目13项,参与起草“1+X”证书标准1项。特别是8月12日,省教育厅2021年科研课题83所高职共立项教研课题137项,我院入选3项,立项数进入全省前十。 学院积极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成为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累计筹办培训项目39个,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学院承办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分会暨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第六次(2020年)工作年会,参与发起成立鲁南职教联盟,先后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校园,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先进集体,被临沂市市总工会授予“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状”,被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百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院实行“系部为主、学院为辅”的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学院领导带班、系部值班、班主任跟班”的三级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学生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及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会课制度、学生干部例会制度等20余项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保证了学生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进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学院设立乡村振兴新媒体社团等10余个学生社团,举办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个性发展;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家庭等状况,及时提供资助管理或勤工助学,去年减免贫困生学费11.92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36.36万元,办理助学贷款45万元。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借助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市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公共平台,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积极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继续深造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学院坚持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高质量就业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学院等3个股份制二级学院,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12个,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10个,推进共建外派劳务基地、乡村振兴优质校等校政合作项目9个;先后与华为、京东、东软、临工、金锣、天元、鲁南制药等168家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4所高校、12个政府部门、3个县区和10个经济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0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