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如何塑造完美职业生涯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危机与压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当公众的目光一次次被政府组织、商业企业遭遇的突发性事件和危机风波所吸引,当艰难求职和频繁跳槽令人疲惫不堪,当各大城市高企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不少人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个更加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个人的职业生涯。

高校扩招、组织变革、年龄增长、知识老化,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发展的迷茫,"职业危机"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痛不已的字眼。从刚刚走出校门的天之骄子到闯荡职场多年的白领人士,从普通企业职工到高级经理人员,不同角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们的字典里,"职业危机"一词开始出现并日渐清晰起来。

具体而言,职业危机可能因人、时间、环境、机遇而异,但普遍来说,从年龄层次来划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大多数人最可能遇到以下四类职业危机。

20岁~25岁:选择危机

20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生理上的黄金时期,他们充满活力、精力旺盛、富有进取心、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却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一方面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尽快取得成绩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一方面心境又比较浮躁,初涉职场,不少人会感到很难适应,甚至有时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由于受到自身性格、价值观、社会经验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职业选择的危机和困惑。

所以,选择第一份工作,找到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起点,对于这一时期的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毕业生们,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往往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在危机和压力面前,很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清高。初涉职场,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们在市场上几次碰壁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在这种情绪感染下,有人会选择继续进修,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有人会降低要求,草率的找份工作。还有一些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干脆在家待业逃避就业。而自视清高的人由于对工作单位、岗位职务、薪酬福利的期望值太高,在求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挫折,从而陷入盲目就业的境地。

在职业状态上,大部分人刚刚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从职位分布上看,这一阶段的人基本上是企业普通职员或基层人员,或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科员、干事等。当然,不排除一部分特别优秀的人,在天时地利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在这个时期就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整体上,这个阶段的人多数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

对策与建议:把握起点,融入社会

理性分析:这一阶段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第一份职业。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考虑两个因素,首先是自我剖析,包括准确分析自己的核心优势、核心劣势、能力短板、发展潜能等。这个环节做好了,在择业时可以减少很多弯路。举个例子,如果你很不习惯与别人沟通,就不要试图做人力资源的招聘经理;如果你天生嗓音很差,就不要尝试成为歌手。自我剖析还包括认识自身性格和兴趣,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去做销售和市场,通常会更容易成功;让不喜欢小孩的人去做幼儿教师,只会误人子弟。

再次,要理性分析和把握地域、行业前景、企业环境等因素。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同样资质相近、素质差别不大的人,有人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很可能就由于行业选择的不同。所以,初涉职场,应该在做好充分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地思考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份职业,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

树立形象:第二项任务,就是要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树立自己作为职业人、社会人的形象。年轻人从学校踏入社会,给人的最初印象、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到单位工作后不屑于做琐碎小事,不甘于从底层做起,不能给同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危机。

平衡目标:由于大部分为白手起家,缺乏经济基础,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对物质往往有很强烈的追求和依赖感,他们希望尽快拥有车子、房子,过上体面地生活,这种心理往往导致在择业方面更具功利性,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报酬。我并不反对在选择工作时追求薪酬福利,甚至当年在刚刚工作时也有很强烈的类似想法,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天上不会白掉馅饼,一个人的薪水收入,基本上是和他为组织创造的价值相对应,如果能力达不到,一味追逐高薪职位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一点,某些短期收益很高的行业和职位,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推动作用并不大;而某些行业则属于短期内直接收益不高,但却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选择职业生涯的起点时,需要平衡考虑短期利益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

25岁~35岁:定位危机

经历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和融合,人的职业发展将迎来第二个阶段:从25岁到35岁的调整和定位时期。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职业基础和平台,将直接决定以后的职业高度和成就。譬如在公务员队伍中,35岁前能够做到处长,那以后就很有可能上升到厅局级领导。商业企业中,三十多岁就已经是人力资源总监或分公司总经理,那日后进入总公司或集团决策层的机率将会非常大。因此,把握好这十年时间,以后的职业生涯将变得平坦畅通,而错失这段宝贵的黄金时光,将很难再有机会弥补。

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30岁就如人生的期中考,是检验前阶段成绩的时期,审视过去,思考未来,并自觉不自觉地将此当作人生的重要门槛。许多人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调整:有些打工的自主创业了,有些从这个行业跳到另一行业,有些人尝试在公司内不同部门和职位间进行轮换,"定位和调整"成为30岁左右职业人士的主题词。因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最容易出现的职位危机为定位危机。

出现定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速,让一些看似前途无限的行业和职位在短短几年内变成冷门,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巨人则纷纷倒下,这一变化趋势必然直接影响到组织中的个体。当三株公司从年销售额80亿元的顶峰迅速滑落直至宣布破产,其引以为豪的15万员工不得不重新选择职业;当90年代繁荣一时的IT产业泡沫在21世纪初期相继破灭,无数软件公司研发人员开始重新思考职业前景;当长期占据垄断性资源的国有企业逐一暴露于公众面前,丧失"铁饭碗"的职工们只能选择接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