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女性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8篇)

大一新生入学都要对自己未来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女性学专业大学职业规划一般是什么呢?思而思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大学女性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8篇,请仔细阅读。

• 专业简介

女性学,是一门研究女性相关主题的科际整合,它一般包括了女性主义理论、女性史、女性健康、女性文化以及其他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新闻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中与女性相关的研究课题。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的跨学科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和熟悉性别分析方法,并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国际组织、大、中专院校及社区,从事妇女发展、性别与政策分析、性别与传媒、女性学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 培养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女性学系要求学生要掌握较宽厚的跨学科知识,拥有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和熟悉性别分析方法,掌握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名人学者

张炯、陈骏涛、闫纯德等。

课程要求

• 主干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与制度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法学概论、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教育学概论、社会心理学、女性学理论、女性史、女性心理学、女性与健康、女性领导学、性别与发展、妇女与NGO组织等。

•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政治、语文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政治、法学有兴趣,同时善于文字表达、社会交流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就读。

• 知识能力

1.系统地掌握女性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较熟练地掌握NGO管理理论、方法与技巧;

2.具备一定的分析性别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熟悉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3.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妇女政策提供服务。

查看该专业就业前景

1、女性涉足传统的男性职业领域
女性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广度与深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走出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除了传统的“女性”专属职业外,有更多的女性进入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如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等。她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高品质的生活感悟力,并深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强调独立和职业抱负。
2。双轨型职业女性多、压力大
既重视家庭,又重视事业的“双轨型”女性日益成为社会典型。这些女性承担着双重角色期待,一方面社会期望其积极工作,实现职业抱负,另一方面,仍希望她们成为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的主力。当这两种角色相冲突时,就会给这些女性带来沉重的压力。赫伯?戈德伯格和汉瑞特?布莉卡指出,兼顾“事业和个人生活的女性,常常陷入两难的困惑中,并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3。女性就业歧视仍然存在
现今社会仍存在职业性别歧视现象。如,研究者对江苏5所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曾因性别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多次被拒绝的高达34.3%。2002年全国妇联权益部组织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十年实施情况调查,在“因性别就业受到排斥”这一项调查中,有7.1%城镇女性有此经历,而有此经历的男性仅3.3%。在职业生涯中,女性还会面临受排挤、只能担任副职、没有实权等问题,障碍随着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增加,出现“玻璃天花板”效应。
4。女性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系统不够健全
为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的社会辅导机构较少,为女大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辅导也不够健全。她们主要是从学校职业生涯辅导课中获得有关职业生涯发展信息,但学校的职业生涯辅导主要是就业辅导,侧重就业技巧培训,就业信息发布和就业政策宣传,很少考虑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另外,从事职业生涯辅导人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社会待业及下岗女性能求助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就更少、更不专业了。

5、个体因素
(1)人格因素影响职业选择偏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模式化人格倾向,会影响职业行为。女性较男性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言语能力突出,富于情感表现,耐心、仔细是女性的人格优势。这些人格倾向会影响女性选择从事教育、护理、服务类等传统女性职业。
(2)职业认知影响职业选择的适当性。职业选择的适当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决定。女性职业生涯选择及职业生涯决策困境,与其对自身和职场的认识密切相关。女性个体对自我和职业的认识越清晰准确,职业选择就越适当。
(3)受教育水平决定职业选择层级水平。高知女性,越可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针对拉美国家的调查发现,2/3的女性劳动力增长额归功于女性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晚婚晚育,改变了传统家庭形态。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强烈的职业生涯成就倾向,摆脱传统职业刻板印象的约束,扩大了女性职业选择的范围和类型。

6、社会因素
尼克尔松认为,女性的“本性”是从生活经历中得来的,是社会的、历史的和政治的。因而,家庭、教育、组织等社会环境变量都影响着女性职业生涯发展。
(1)家庭教育形成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性别偏见。父母的行为、态度、抱负及对子女的期望深刻影响子女的人生轨迹。布迪厄认为,家庭拥有的“文化资本”承袭性比物质资本更大。父母往往会着重培养女孩听话、整洁等生活特质,缺乏对勇气、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家庭对女孩接受教育的期望值较低;希望女性获得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研究表明,家庭对待女性的态度会代际相传。若母亲不外出工作,她们的女儿今后很可能不外出工作,她们的儿子更有可能娶不外出工作的女性。
(2)学校教育不利于现代女性职业生涯发展。学校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传播着性别不平等。例如,教材隐晦地传达“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标准,传播的优秀女性形象多为勤俭爱家、充满母性,优秀男性形象多为勇敢坚强、奋斗拼搏、知识渊博。在教学中,尤其在数理学科,教师往往将男生的学业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将女生学业失败更多归因为能力差,进而对女生期望值不高,消极影响着女生的自我评价和未来职业选择。

7、对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
1.发挥女性人格魅力,完善女性人格
女性的善解人意、善于沟通、具有韧性的人格应在职业生涯中得到良好发挥。女性应明晰自身优势,女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树立自信心,拥有良好心态,在不断夯实自身优点时,还要积极培养进取、勇敢的能力,使自己达到一个人与环境匹配的状态。
2.引导女性社会化过程,消除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女性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多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向优秀女性人物学习,如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更需从外到内建立自身意义,在职业生涯中完成自我实现,消除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女性在现代社会“所学习和领悟到的,已经开始超越一味承担自己分内义务和责任的境界,而转向追求那些能够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务。”

8、.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关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
(1)政府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障职场性别平等法律法规;设立更多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储备更多的职业生涯辅导人才,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为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
(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为女性创造平等、安全的职场环境。不仅要设法吸引女性人才加入,还要设法帮助女性平衡工作和生活;鼓励女性参加培训,提高她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女性人才评价机制,使女性人才得到公正评价。
(3)社会媒体。媒体应广泛宣传女性就业的政策法规,报道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用人单位,鼓励社会单位平等对待女性职员,引导和改变不利于女性的价值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