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时,森林保护专业学什么、培养目标、主要课程有哪些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森林保护专业主要开设课程
通识类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构成,其基本学分比例控制在总学分的15%~20%。公共基础课程应在不同学科间构建共同的基础知识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等。公共选修课课程分为思政类、语言类、理化学分析类、数理分析类、信息技术类等。学生选修与该专业重复或相近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学分。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美学与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数理化及计算机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外语知识能够掌握1门外语知识,并达到规定的水平(按各高校学位授予要求)。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指有关学科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由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性课程和学科大基础课程构成,本标准提供了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掌握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标准。各高校可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在基本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扩展或调整课程内容。学分比例不低于25%。
参考课程: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土壤理化分析、遗传学、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土壤学、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微生物学、林学认知实习等。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反映学科前沿和区域特色,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分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应包括5~7门理论课程和相关实验实习课程,设置时应体现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15%。选修课程应以核心课程为依托进行拓展与延续,按照专业特色与前沿、社会需求等情况,分模块灵活设置。各高校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体系。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课程。
参考课程: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2、森林保护专业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森林保护专业、园林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牛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含科技开发与推广)、教学、管理、创业的拨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3、森林保护专业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可攻读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方向研究生。
就业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林业局、森林保护、园林、动植物检验检疫、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控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行政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