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考分数线

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计量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3-09 22:58:48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中国计量大学招生网和新疆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新疆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5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925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中国计量大学,不过每年中国计量大学在新疆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计量大学

1、新疆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国计量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5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252名;

2、新疆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国计量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5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671名;

3、新疆高考2021年考生上中国计量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162名;

4、新疆高考2020年考生上中国计量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737名;

5、新疆高考2022年考生上中国计量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03名;

6、新疆高考2020年考生上中国计量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3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52名;

二、中国计量大学在新疆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中国计量大学在新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 456 9252 省政府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单列类外语) 351 3671 省政府
2022 新疆 文科 本一(单列类外语) 412 803 省政府

2、2021年中国计量大学在新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新疆 理科 本一 482 8162 省政府

3、2020年中国计量大学在新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新疆 理科 本一 504 7737 省政府
2020 新疆 文科 本一 532 1652 省政府

大学与学院的不同

办学规模

大学的办学规模更大,学生数量差距比较明显。大学的最低人数比学院多,全日制在校生数量要大于八千人,研究生的数量不能少于总人数的百分之五。

而学院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只要大于五千人即可,而且对研究生的数量没有要求。人数上的差异也导致大学和学院的其他资源的差别。

大学人数多,因此占地面积也比较大,教学和住宿场地都比较大,教学设备以及图书馆资源都比较丰富。

专业学科

学院需要以一个学科为主要学科,而大学则需要以三个学科为主要学科,这一点也可以解释大学里有一些学院,可能也达到了人数的标准,但只有一个主要学科,就不能独立分划为大学。

师资力量

大学的学生数量比较庞大,还有一部分研究生,需要的教师资源会更加丰富,对高素质教师资源也有需求。

比如大学的专任教师人数规模最少是四百人,一半老师的学历要在研究生以上,五分之一的老师是博士学历;而学院老师的最低数量要求是二百八十人,百分之三十的老师是研究生学历。

教学水平

大学一般硕士教育有比较高的要求,最少有两个硕士授予点,学院就没有这一特殊规定。一般教育部对大学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

偏远地区的公办二本大学有哪些

偏远地区的公办二本大学有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呼伦贝尔学院、河套学院、赤峰学院、毕节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安顺学院;

昭通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理工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

贵阳学院、凯里学院、铜仁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普洱学院、红河学院、大理学院、昆明学院、保山学院、文山学院等。这些地区的院校录取分数线相当要低一些,相比之下还是不错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填报。

三、中国计量大学学校介绍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万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连续四年位列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校、硕士培养高校第一名,2020年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硕士点高校第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70%。拥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重点资助人选等省部级人才50余人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5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 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40个。建有质量发展研究院、制造强国与标准化战略研究院、浙江自由贸易标准化研究院、应急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诗路文化高等研究院、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院、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计量法治研究基地、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杭州)、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国家认证认可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基地、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培训中心(杭州基地)等高水平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浙江省一流学科10个。 学校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服务创新驱动战略,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100余项。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00余项,发表高水平收录论文29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0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130余项。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国家质量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12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浙江省一流课程79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浙江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12门示范课程、6 项教学研究项目、2个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功立项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标准化高等教育奖”,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回访。 学校全面落实“实践育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399项、省奖2875项,其中“挑战杯”获国家级奖项19项;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7项,总成绩连续多年排序全国前列、浙江第一,2018年获本科组最高奖Matlab创新奖。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65位,2020年排名浙江省属高校第5位。近五年学生申请并获授权各类专利690项;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6项、省一等奖40余项,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打造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千秋计量》,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全面实现重点批次招生;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5.22%,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8年入选首批“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2020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航天航空、舰艇船舶、兵器核电等国防军工行业作出重要贡献,多人获国家科技奖。 学校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深入合作;与义乌市签署深化全面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省市共建协议落地;与绍兴上虞、宁波余姚等地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地方园区;与新昌、烟台、黄山等地共建地方研究院;与温岭、余姚、安吉、昆山等地共建15个技术转移机构;参与共建30个产业技术联盟;与省内外40余个市、县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举办362期计量标准质量专业人才培训班,学员近2.7万人。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1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国、英国、新西兰、德国、法国、捷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50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和学士项目,与新西兰、英国高校举办2项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捷克高校合作共建1所孔子学院,建有中东欧研究院和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与“一带一路”捷克站等共建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7所高校加盟,并建立“一带一路”学院。设有杭州—德累斯顿联络办公室,推进中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合作、中德师生交流及科技合作。 当前,学校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乘风扬帆,始终秉承“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奋进。 (以上数据截至2021年10月31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