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榆林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榆林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韩世忠、杨业、佘太君、李继迁、高永能、李显忠,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榆林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韩世忠

韩世忠自小在绥德生长,十八岁便应募从军,早年在榆林地区的抗夏征战中初露头角,金兵南下后组织各地军队与金兵对抗,为南宋政权的建立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历史名人,是一座城市活着的灵魂,是城市胸口最闪亮的那枚徽章,是一座城市精神的代名词。正如韩世忠,其骁勇善战、胸怀天下的气度,成为榆林人学习的榜样,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杨业

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满门忠烈,奋勇当先保家卫国,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杨家世居河西麟州(今陕西神木),从第一代杨宏信自为刺史起家,历经五代传承,尤以杨业最为知名。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曾经,杨家将为了祖国挥洒自己的一腔热血,将忠义刻进血脉,以胆魄换取凯旋,成为守护中原最牢固的防线。如今,作为杨家将故里,杨家将忠勇爱国的精神和历史文化,已融入到榆林文化之中。走在神木,随处可见的杨家将历史文化元素展示其中。

佘太君

佘太君名叫佘赛花,其实应为折赛花,因两字同音,后世就讹变为佘赛花。折赛花出身名门,家中父兄都是一代名将,因此受其熏陶,自幼喜欢研习兵法、舞刀弄枪,并且立志戍边御敌,颇有巾帼英雄的气度。嫁给杨业之后,他们夫妻的爱情故事,也留存在了榆林大地上,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一座城市,真正让人难以忘怀、触动心灵的,必定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色彩,特别是历史长河中风姿绰约、魅力独具的杰出人物。例如巾帼英雄佘太君,不仅在中华文明浩繁的星辰中熠熠生辉,更以英雄热血,为榆林的后辈子孙们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李继迁

李继迁,本姓拓跋,银州人(今陕西横山党岔)。党项族平夏部落首领,西夏王朝奠基者。史书载李继迁幼年时勇敢果断,即以“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在榆林,千百年南北民族的冲撞、糅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黄河传统文明,养育和锻造出了一批体魄健壮、潇洒英俊、粗犷豪放、纯朴耿直、能耕能牧、能商能文的杰出人物,李继迁便是其中之一。西夏这个神秘的国度,亦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高永能

高永能是出生于绥州的抗夏老将,他征战卫国的一生大都在今榆林地区度过,他的故事多已散落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只留给今人只言片语。传说高永能临死前曾感叹:“吾束发从军,战末尝挫,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恨无以报,此吾死所也”。之后,换上士兵的衣服,力战而死。

英雄的城市哺育英杰。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总有榆林英雄挺身而出,书写风流!榆林,一座英雄人物奠基的城市,如今金戈铁马的历史已成过往,但高永能的名字,却随着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和他生命最后一刻的慷慨话语,被历史所铭记,回荡在榆林的土地上。

李显忠

李显忠是南宋年间活跃在卫国前线的名将,他出生于榆林清涧,曾被迫辗转西夏与金国之间,却始终不忘故土,在国家大义的驱使下远赴万里回归大宋,在隆兴北伐的战场上挥洒热血,成为南宋年间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二、榆林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

三国时期,上郡、西河郡为匈奴占据,未设置郡县。东晋时期,匈奴王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镇,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设夏州。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设夏(治统万)、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治龙泉、今绥德县城)、银(治儒林,今横山境内)四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将绥州改称上州,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朔方、雕阴二郡。

隋末唐初,本市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 自称梁国,潜皇帝位。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升州(今之府谷)。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北宋时,榆林市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未设郡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收复,元符十年(公元1096年)后,得失无常。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鹿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横三县。

清雍正年间,设有榆林府和绥德直隶州两个省辖行政区。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州制度,设榆林道。后又废道,各县由省直辖。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阳区外,各县先后解放,在原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人民政府,设置绥德、三边两个分区,分别管辖绥德、米脂、佳县、横山、清涧、吴堡和靖边、定边、安边(后撤销)。1944年1月10日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及延属分区的子长五个县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子洲县,属绥德分区。当时,神木、府谷之东区设神府特区,归晋绥边区管辖。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撤销三边分区,设榆林分区,管辖榆林、定边、靖边、横山、神木、府谷六县。1950年5月成立绥德、榆林两个专区。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县并入榆林专区,子长、延川并入延安分区。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三、榆林简介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辖1市2区9县、155个乡镇、29个街道办事处、296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5.59万人。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2920.2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市情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包西、太中银、神朔等铁路以及包茂、青银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年货物外运能力超3亿吨。境内有“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总里程达到1369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5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榆阳4E级机场是陕西第二大航空港,直通国内26个主要城市,开通5条国际直飞航线,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已初步形成。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2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673.4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7.91亿元,增长5.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71.4%和2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80816元,约合25962美元。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三大目标,聚焦企业和群众所急所盼,坚持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环境、推进项目、加快发展,为奋力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