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玄奘、宋太祖赵匡胤、李隆基、太平公主、刘协、司马炎、刘炟、独孤伽罗、长孙无忌、苏秦,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洛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01 玄奘:
重要事件: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主要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他先后翻译了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此外,他还将《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并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影响:玄奘的翻译事业开创了中国佛教翻译的*,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译经成果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也成为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
评价和争议:玄奘被誉为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的巨匠,其翻译的佛经始终为后世所钦佩。但也有人对他的译经方法和成果提出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例如,有人认为他的翻译过于注重音韵,忽略了佛经的实际意义。此外,他在佛教传播中所代表的唯识宗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02 宋太祖赵匡胤:
重要事件:赵匡胤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他在陈桥兵变中发动了兵变,推翻了后梁政权,自己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宋朝。其在位十六年,开创了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局面。
影响:赵匡胤的建立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几百年的封建王朝时代。在他的治下,北宋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评价和争议:赵匡胤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的上位方式却引起了一些争议。他通过兵变夺取了皇位,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问题和政治风险,例如皇位的合法性、政治权力的稳定性等。
03 李隆基:
重要事件: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他注意拨乱反正,开创了开元盛世。
影响:李隆基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他的开元盛世被誉为“唐朝最盛世”。在他的治下,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李隆基在唐朝历史上被视为一位杰出的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使得唐朝得以巩固和发展。但也有人对他的一些政治手段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例如他在位后期的荒淫腐败和失政,以及对安史之乱的处理方式等。
04 太平公主:
重要事件:太平公主是唐朝的公主,出生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家庭。她因为得到家人的宠爱和支持,成为了一位权倾一时的女性。在神龙元年,因为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被加号为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五千户。
影响:太平公主在唐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独特身份和权势为她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她的生平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唐代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评价和争议:太平公主被视为唐代女性的楷模,但也有人对她的权势和贵族生活提出了批评和质疑。有人认为她的权势建立在家族和政治势力的支持之上,而她自身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贡献。此外,她的婚姻生活也备受争议,因为她的婚姻多是为了政治和家族利益。
05 刘协:
重要事件:刘协是东汉末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他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在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刘协被迫禅让于曹丕。
影响:刘协在东汉末期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政治经历和社会背景成为了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他在位期间,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于东汉末期的历史和文化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刘协在历史上被视为东汉末期的重要人物,但也有人对他的治理能力和政治手段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例如,他在位期间未能有效地控制政治局面,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此外,他的被迫禅让也被认为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败和屈辱。
06 司马炎:
重要事件: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生于洛阳,初以门荫进入仕途,后迎立魏元帝曹奂为帝,并在曹奂禅位后自立为晋朝的皇帝。他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影响:司马炎在晋朝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开国事迹和治国思想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他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令和政策,包括《晋律》、《晋令》等,对晋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司马炎被视为晋朝开国的功臣,但也有人对他的政治手段和个人品德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例如,他通过禅让的方式夺取了帝位,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此外,他在位期间也存在一些政治和军事失策,如在南方战争中的失败等。
07 刘炟:
重要事件:刘炟是东汉时期的皇帝,他出生于河南洛阳,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刘炟个性宽容,热爱儒术,在永平三年成为阜太子,永平十八年正式即位,成为东汉第三位阜帝。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对于东汉末期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刘炟在东汉末期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文化和教育政策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他还以书法家的身份闻名,草书作品《章草》被后人称为篆隶楷草四体之一。
评价和争议:刘炟被视为东汉末期的文化皇帝,但也有人对他的政治手段和治国能力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例如,他在位期间未能有效地控制政治局面,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此外,他的被迫禅让也备受争议。
08 独孤伽罗:
重要事件:独孤伽罗是隋朝的第一任皇后,她出生于河南洛阳,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的嫡长子杨坚,辅助杨坚建功立业,隋朝开国后册封为皇后。她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参预朝政,对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与杨坚并称“二圣”。晚年主导罢黜宰相高颎、废黜太子杨勇,支持晋王杨广,引发后世争议。
影响:独孤伽罗在隋朝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政治贡献和女性地位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她以“雅好读书、识达今古”自居,积极参与朝政,对于“开皇之治”做出了贡献。此外,她对于隋朝的宫廷文化和女性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独孤伽罗被视为隋朝的开国皇后和贤后,但也有人对她的政治手段和个人品德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例如,她在晚年主导罢黜宰相高颎、废黜太子杨勇,这些政治手段备受争议。此外,她与杨坚并称“二圣”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09 长孙无忌:
重要事件:长孙无忌是唐朝初期的宰相,他出生于河南洛阳,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等职务,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的律法根本。
影响:长孙无忌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政治贡献和律法制定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他主持修定《唐律疏议》的事迹,使唐朝的律法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化。
评价和争议:长孙无忌被视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和重要宰相,但也有人对他的政治手段和治国能力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例如,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这引发了一些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此外,他在位期间也存在一些政治和军事失策,如在与吐蕃的战争中的失败等。
10 苏秦:
重要事件: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出生于雒阳(今河南洛阳市),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他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的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影响:苏秦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外交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政治思想和外交策略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他提出的“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为战国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建立奠定了基础。
评价和争议:苏秦被视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和外交家,但也有人对他的政治手段和个人品德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二、洛阳历史沿革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师二里头)为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黄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洛共计330余年。
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在今汝州)内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以上计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以洛为都,洛阳成为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此外,新莽末年更始帝、隋末王世充、唐中叶安禄山都曾在洛阳立国。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司马光在洛阳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民国9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12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民国21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适洛办公。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民国28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亦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辖8个乡镇,1个办事处。至今,洛阳市现辖7县7区,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
三、洛阳简介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现辖7县7区,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48%。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5.2亿元、同比增长3%。
洛阳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行走洛阳,读懂历史。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世所罕见。现有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1处(54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6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各类特色博物馆、纪念馆102家,馆藏文物60多万件(套)。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诞生于此,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测量仪器——地动仪发明于此。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农业科技专著《齐民要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均著作于此。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洛阳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洛阳成功获得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举办权,将成为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
洛阳是一座山水交融、古今辉映的优秀旅游名城。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南望伏牛,伊、洛、瀍、涧、黄五水穿城而过,自古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现有A级景区66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30家。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面提升“河洛之源、礼乐之根、丝路起点”等文化品牌,持续擦亮“牡丹文化之都、文创艺术之都、剧本娱乐之都”等城市名片。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交互式传播”,着力打好“盛世隋唐”“黄河文化”“伏牛山水”“国花牡丹”“工业遗产”五张牌,加快建设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省文旅集团、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落户洛阳。率先在全国打造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应天门再现盛唐恢弘气象,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全国唯一的牡丹专题博物馆精彩开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风起洛阳》等形成洛阳“IP宇宙”。“洛阳三彩”“牡丹瓷”“平乐牡丹画”工艺文创声名远扬。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山岳经典·十里画屏”老君山、“北国水乡”重渡沟等风景名胜奇峻秀丽,兼具南北风光之神韵。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自1983年以来成功举办了40届,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国四大节会之一。中国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农耕为主题的博物馆,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洛阳形成了春有牡丹文化节、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节会品牌。
洛阳是一座科技实力突出、优质资源汇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全市创新平台总数达2956个,其中国家级103个、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拥有央(省)属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工程实验室7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伊滨科技城蓄势崛起,洛阳高新区重塑重振,龙门实验室揭牌运营,一大批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科技产业社区加快建设或投入使用。创新主体提质倍增。13家企业入围省“瞪羚”企业,25家企业成为创新龙头企业、占全省的21.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39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至117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1.8%、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创新人才加快汇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构建“以用为本、市场导向”的人才引育机制,把政府“普惠+激励”政策和企业“高薪+股权”措施结合起来,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加强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培育引进省中原学者工作站5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3个,拥有两院院士、中原学者等领军人才54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50名。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和科技创新券,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先后荣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等称号。
洛阳是一座产业基础雄厚、加速换道领跑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落户洛阳,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等众多“中国第一”在洛阳诞生,奠定了洛阳在中国工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以抢抓风口产业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规模超万亿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高水平“三大改造”,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20个领先型高端装备,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57家,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到79个、居全省第一,上云企业突破万家;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37家,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十三五”初下降40.5%,成功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一批国家试点,连续四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坚持“五链耦合”,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中州时代、百万吨乙烯、华为技术、凯盛科技、海澜集团、东旭氢能、360数字创新总部等一批重大风口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培育了农机装备、高端轴承、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400亿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储能与氢能、生物疫苗、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普莱柯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P3实验室,华为洛阳人工智能先进实验室、百度智能网联示范区等项目落地实施,全力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赢得发展主动。
洛阳是一座资源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的希望之城。区位优势明显。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陇海、焦柳、郑西高铁等铁路干线穿境而过;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将开工建设,“十字型”高铁枢纽呼之欲出。连霍、二广、宁洛、盐洛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三纵三横三环”的高速路网加快形成。洛阳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民用机场之一,通航城市已达30个。能源资源富集。境内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等矿产资源106种(含亚矿种),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钼精粉基地;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有药材1400多种、珍稀动物近200种。电力总装机容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管道天然气已延伸至县域和产业聚集区。开放平台叠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稳定开行。洛阳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现有一类航空口岸、二类铁路和公路口岸,是豫西地区出入境旅客集散中心和集装箱进出口集散中心。城市魅力独具。青年友好型城市“五大工程”全面推进,21处青年驿站、7200多套青年人才公寓建成投用,洛邑古城、天心文创园等成为青年集聚新地标。“两建设、三改造”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阳台、城市文化客厅加快建设,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走进社区,三级邻里中心体系不断完善,靓丽“颜值”和独特“气质”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营商环境一流。“放管服效”改革深入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压缩超过87%,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全省领先,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全省第二,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常态化府院联动模式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创新圆梦的“强大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