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黄帝、仓颉、姜子牙、老子、庄子、韩非子、张良、张仲景、张衡、玄奘、李斯、吕不韦、苏秦、韩愈、陈胜,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河南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1、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2、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3、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4、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是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5、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6、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7、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8、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9、张衡
张衡,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10、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二、河南历史沿革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以后,商代的首都西亳、和殷均在河南境内。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文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南阳、颍川、河内、东郡、陈郡。以后的两汉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处于全国前列。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更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是四战之地。在三国以及两晋、南北朝时代,战乱连年,农业、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直到7世纪初重建了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唐朝以后,中原才摆脱了长期战乱的局面。
从唐朝建立到北宋灭亡,河南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隋朝末年,在洛阳建立了东都,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时代,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唐一代,河南仍是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因为河南地位重要,经济又比较发达,所以五代都在河南地区建都立国。但在后来一段时期中,长江以北战争不断,中原人民深受其害。到赵匡胤重建起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北宋王朝后,中原人民才重新得过和平岁月。北宋建都开封,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开封人口达100多万,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各方面都极一时之盛,可说是中世纪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南宋以后,是河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衰时期。代宋而兴的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被明、清两朝沿袭下来,其河南的疆域大体上与今天的河南省相近。在此期间,河南经济和文化都越来越落后于江南和北方其他一些省区。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河南的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河南北遍地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烈火,汇成声势浩大的捻军大起义,加上太平军多次进出河南,形成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反封建高潮,河南成为黄淮流域农民起义的一个中心地区。起义失败以后,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压迫、剥削下,河南农业愈益衰退,社会经济江河日下。当时,河南的文化思想界基本上仍然是程朱理学的天下。直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才破土而出,但十分幼弱。此时,河南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迅速激化,各种形式的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联袂而起。同时,一些资产阶级分子或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开明士绅,也登上了政治舞台,先后在河南城镇发动了抑制美货运动、以收回焦作煤矿和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河南铁路建筑权为中心的收回利权运动,并要求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利用日趋高涨的革命形势,积极开展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联络各地的会党和农民武装,进行武装起义的尝试。在武昌起义胜利的鼓舞下,河南革命党人迅即在省城开封策动新军反正,又在外府县组织武装起义,但均未成功,河南成了极少数几个未曾获得“独立”的省份之一。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促进了河南人民的新觉醒。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建立组织准备了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发动了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河南新的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接着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再一次显示了年轻的河南工人阶级的力量。党领导的河南农民运动也蓬勃开展,使河南成为北方农民运动最活跃的省份之一。1927年,确山、信阳、杞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地举行了暴动,先后建立起工农革命政权。在河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打垮了盘踞河南的奉系军阀。从此,河南全省都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河南经历了多次的新军阀战争,特别是1930年的蒋冯阎混战,其主要战场即在河南,给河南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旗帜,与鄂东北、皖西革命人民一起,在斗争中建立和壮大了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以豫南新集(今新县县城)为首府的鄂豫皖苏区,还建立了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边及鄂豫陕等游击根据地,走上了以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豫北重镇安阳失守,不几日整个豫北全部沦陷。次年,商丘、开封和豫东大片国土也先后沦于敌手。在此寇深祸急之际,实行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反于1938年6月间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给河南人民带来空前的浩劫。不甘屈服的河南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热烈响应中共河南省委“武装保卫河南”的号召,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组建起“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和“豫东抗日人民第三支队”等人民抗日武装。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出师华北,进入太行;1938年9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竹沟出发,东征睢杞,转战豫东,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8年11月9日,*决定成立以胡服(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驻确山竹沟。竹沟遂成为中原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和邻省军民先后创建了晋冀鲁豫、鄂豫皖边、豫皖苏、豫西等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将内战强加在全国人民头上,于1946年6月猖狂进犯中原解放区。解放区军民经过艰苦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围歼”,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从鲁西南千里跃进中原,直插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序幕。接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华东野战军也突进豫东地区,并相继取得了洛阳、开封、郑州、南阳等战役的胜利。1948年中州大地捷报频传。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人民最后摆脱了国民党政府20余年的反动统治,获得全部解放。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河南人民永远结束了苦难的岁月,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三、河南简介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中华文明之源,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发展稳健、态势良好,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首位;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正处于蓄势崛起、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自然地理
河南南北纵跨530公里,东西横越580公里,界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为全省最低处,海拔仅23.2米。
资源环境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5.1℃—15.9℃,年平均降水量为512.6毫米—1129.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4.5小时—2024.1小时。
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流域面积分别为2.72、8.83、3.62、1.53万平方公里,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5000—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个。
河南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3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6种。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发现矿产144种,探明资源储量的110种,已开发利用的93种,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12种,居全国前三位的33种,优势矿产主要为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萤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石墨等“七大非金属矿产”。
历史渊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今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4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记载着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有“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大相国寺,等等。洛阳、开封、商丘、安阳、南阳、郑州、浚县、濮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颢、程颐,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科学家张衡、僧一行,医学家张仲景,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吴焕先、许世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河南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山水胜景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犹如一座浩瀚如烟的历史长廊、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共有云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河南嵩山、郑州黄河等国家地质公园15个,永城芒砀山等省级地质公园14个,南阳独山玉、新乡凤凰山、焦作缝山等国家矿山公园3个,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全省共有A级景区681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15家。星级酒店361个,旅行社1229家。云台山景区、尧山大佛景区、嵖岈山景区、淇河生态旅游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龙门石窟是首批国家旅游示范单位,被评为“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700余公里,郑州至开封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3—5米,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可谓“河从屋顶过,船在空中行”。“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国家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河南省15家5A级景区: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焦作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河南安阳殷墟景区,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河南洛阳白云山景区,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河南省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洛阳市龙潭大峽谷景区,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河南省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河南省新乡市八里沟景区,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景区。
红色基因
河南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土地革命时期,河南各级党组织发动工农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中原儿女浴血奋战,在河南境内及其周边建立了晋冀豫(太行区)、晋豫边(后并入太岳区)、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河南(豫西)等抗日根据地,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河南境内,党*民先后创建了河南(桐柏)、豫鄂陕、豫皖苏、鄂豫、桐柏、豫陕鄂、豫西等解放区,河南人民掀起多次支前高潮,最终迎来了全省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孕育出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于2021年经党中央批准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人口民族
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07%。河南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56万,其中占比较高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全省有3个城市民族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21个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10万人以上的设区的市4个(南阳市、商丘市、周口市、郑州市),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55个。
行政区划
河南省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设区的市,1个省辖县级行政单位(济源市),21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180个镇,586个乡,692个街道办事处。
综合实力
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
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1345.05亿元、增长3.1%,增速在全国的位次比2021年前移十二位,挑大梁、稳大盘的地位更加凸显。工业增加值19592.76亿元,进出口总值8524.1亿元、居全国第九位,财政总收入6188.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07.41亿元,支撑经济增长的韧性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工业投资增长25.4%,是全国的两倍多。市场主体突破1000万户、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2 元、增长5.3%。
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
河南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生猪家禽主产省份、大宗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是全国五大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2022年粮食总产量1357.87亿斤、居全国第二位,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和制种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油料、蔬菜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农机总动力居全国第二位。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实现了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的蝶变。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河南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五个通道途经河南,贯通水陆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速构建。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速发展,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工程建成投用,跻身全国货运机场40强。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航空港站建成投用,郑州南站启动建设,铁路“四主多辅”客运枢纽格局加快形成,郑州北站作业量居亚洲编组站前列,货运枢纽布局日益完善。高速公路“13445工程”全面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联”、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持续推进。2022年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6331.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9.38公里,普通干线公路3.1万公里,农村公路23.9万公里,内河航道1825公里。全省运输总量25.87亿吨、增长1.6%,货物周转量1.14万亿吨公里、增长9.2%;旅客运输量2.6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97亿人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郑州地铁运营里程232.4公里;洛阳地铁运营里程43.5公里。
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
河南公用电信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光缆骨干网“八纵八横”有“三纵三横”途经河南。2022年,全省新开通5G基站5.6万个、总数达15.32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不断增强,全省100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99%、居全国第一位,1000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21.2%、居全国第二位,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千兆光网全覆盖。全省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61.21亿件,增长3.67%。全省电话用户11291.5万户、互联网用户13335.7万户,分别居全国第五位、第四位。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能源基地,是全国重要的能源消费大省。2022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908亿千瓦时,发电量3329亿千瓦时;原煤产量0.97亿吨,原油产量185万吨,天然气产量1.95亿立方米;成品油销售量1323.5万吨,管道天然气供应量114亿立方米。年末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1947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49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