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素材

株洲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株洲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左权、李祁、刘三吾、谭钟麟、李立三、何孟雄、谭震林、宋时轮、陈明仁、杨得志,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株洲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01 左权:

重要事件:左权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抗日战争。他曾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指挥了多次战斗。他在抗日战争中有着杰出的表现,如率领部队在白崇禧部和汉奸刘和珍的联军中大获全胜等。他在抗日战争中还领导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平型关战役、太原战役等。

影响:左权在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气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被视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杰出将领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也有人认为,他曾在抗日战争中与国民党军队发生过冲突,因此他的地位在中国军事史中仍存在争议。

02 李祁:

重要事件:李祁是元代进士,他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他曾任官,但因为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他的诗作在《四库提要》中得到了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冲融和平,自合节奏”。

影响:李祁的诗作和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湖南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评价和争议:李祁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他多次被贬谪,但他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他的诗作在当时被广泛传播,但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过于平淡,缺乏创新。

03 刘三吾:

重要事件:刘三吾是明代文学家和官员,曾在洪武年间担任左赞善,并参与了编写《洪范注》等重要著作。他还刊定了三科取士法,对于明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刘三吾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参与编写的《洪范注》等著作对于明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刊定的三科取士法也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评价和争议:刘三吾在明代政治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政治立场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的思想和政治立场过于保守,缺乏创新。

04 谭钟麟:

重要事件:谭钟麟是晚清政治人物,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陕西巡抚等职务。他在任内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如兴义学、教民种桑养蚕纺织等,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和赞誉。

影响:谭钟麟在晚清政治和社会改革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任内推行各项改革,为民众谋福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被视为晚清政治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

评价和争议:谭钟麟的政治立场较为保守,他反对变法,因此在清朝政治内部存在争议。他在陕西巡抚任内的执政成就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的改革不够彻底,缺乏深远的影响。

05 李立三:

重要事件:李立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为中国工会事业和劳动保障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历任*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受害者之一。

影响: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为中国工人运动和劳动保障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领域有着广泛的赞誉,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迫害,其政治生涯也存在争议。但总的来说,他为中国工人和劳动者争取权益的精神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06 何孟雄:

重要事件:何孟雄早年在长沙求学期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交往密切,是全国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1921年底起,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中共唐山市委书记、武汉市委组织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淮安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

影响:何孟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党的早期组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被任命为多个地方的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许多工人和农民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贡献。

评价和争议:何孟雄被认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名字长期被忽视和遗忘,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才重新被重视。

07 谭震林:

重要事件:谭震林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影响:谭震林是中国共产党的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经担任过重要的政治职务。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国家建设和改革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评价和争议:谭震林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然而,他的一些政治立场和行动也引起了争议和批评。

08 宋时轮:

重要事件:宋时轮曾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影响:宋时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之一,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担任过多个军事职务,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和决策。

评价和争议:宋时轮被认为是中国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建设和战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敬仰。然而,他的一些军事决策和行动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和批评。

09 陈明仁:

重要事件:陈明仁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影响:陈明仁是中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参与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率领部队参加了长沙起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评价和争议:陈明仁被认为是中国军事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然而,他的一些政治立场和行动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和批评。

10 杨得志:

重要事件:杨得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之一,曾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影响:杨得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参与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评价和争议:杨得志被认为是中国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但是,他的一些军事决策和行动也曾引起过争议和批评。

二、株洲历史沿革

株洲,古称建宁。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南宋乾道年间朱熹《南岳游山后记略》中有“西戍至褚洲”句,明崇帧《长沙府志》已作株洲,或为“朱洲”。三国东吴(214年)在此设建宁郡。唐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今株洲市区和株洲县原为湘潭县地,与醴陵县俱属长沙郡,后属潭州;攸县、茶陵县属衡阳郡,后属衡州。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醴陵县、攸县、茶陵县和湘潭县地。北宋为潭州醴陵县、攸县和湘潭县地,以及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茶陵县为茶陵军。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康乐、云阳(一作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明为长沙府醴陵县、攸县、茶陵州和湘潭县地,以及衡州路酃县。清末一度设株洲厅。1913年茶陵州改为茶陵县,与攸县、醴陵县等俱属湘江道,酃县属衡阳道。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醴陵县和湘潭县地,以及第二行政督察区他县、茶陵县、酃县。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湘潭县下设株洲区,辖株洲乡、藕灵乡。8月19日,株洲区党政机关建立,株洲区公所、株洲乡人民政府驻大胜岭。株洲区所辖株洲集镇面积约半平方千米,人口7264人。醴陵县属长沙专区,攸县、茶陵县、酃县属衡阳专区。1950年1月,株洲区改为第一区。1950年6月中旬,湘潭下设株洲镇(区级)。株洲镇辖一至四街居委会、田心塅乡、董家塅乡、石子头乡、株洲镇公所驻殷家祠堂(今芦淞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1951年3月,株洲镇公所更名为湘潭县株洲镇人民政府。

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株洲市,属长沙专区。3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区专员公署呈文省府并中南军政委员会,拟将湘潭县株洲镇设市,请示设市的理由主要是:“株洲镇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为粤汉、浙赣、湘黔(现车通湘潭)等铁路的交叉点,湖南的工业区将来发展大有前途。全镇面积为36平方千米,人口45914人……根据发展趋势,拟将设市,并计划将该镇接近郊区划入市区,面积从36平方千米增至48平方千米,人口从45914人增至100000人,乡从3个增至25个。”1951年5月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具文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中央设立株洲市。6月11日,中南军政委函告湖北、湖南两省政府:“接政务院1951年6月6日政行齐字第一四九号批复:1951年5月8日(51)会办民字第1917号报告悉。所拟将湖北省襄阳、樊城合设为丁等市,称襄樊市;湖南省株洲镇改设为丁等市,由长沙专署领导,经核同意,准予备案……。”(注:丁等是按人口划分)6月29日,长沙区专员公署令决定宣布成立株洲市人民政府,自7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公。实际上到7月17日才对外办公。株洲市人民政府驻殷家祠堂(今芦淞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1951年8月20日,株洲市城区设街,株洲市设郊区,成立郊区区公所,辖11个乡。1952年1月14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向省府民政厅报告称,市界问题已遵照政务院令,将湘潭所辖南华、荷塘、百井、白关、龙州、大京、太平桥等7乡及与湘潭协商将荷花五个村划入株洲市。1953年株洲市改为省辖市。3月,根据湘潭区专员公署1953年2月20日通知,株洲市郊区分为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共辖32个乡。6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签发省府令,株洲市授权湘潭专署领导。1955年2月22日,经中共株洲市委批准,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合并为株洲市郊区,设立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辖22个乡。

1956年3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出通知,省委决定:株洲市委即由省委直接领导,希望各有关部门即办理交接手续。4月9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现决定将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改由我会直接领导。该会建设、房地、劳动、卫生、商业科、均改为局。希转知有关部门分别办理交接手续。”6月14日,撤销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设立株洲市郊区办事处,辖5个大乡。1958年9月5日,撤销乡级建置,株洲市郊区所辖5个大乡合并组成株洲市郊区人民公社。

1959年6月26日,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第335号文件批准,撤销株洲市城区1955年和1958年相继成立的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等5个区人民委员会;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立株洲市郊区人民委员会。1960年7月23日,经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等5个城市人民公社,分别与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等5个区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所辖居委会37个,居民小组682个,农场20个,生产队205个,总计人口186468人,总面积150平方千米。

1963年4月,撤销株洲市郊区人民委员会,由株洲市农林水办公室直接领导农村各区、社。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5次会议决定设立株洲县。以株洲市部分行政区域为株洲县行政区域。株洲县建县后,全县划分为渌口、淦田、朱亭、三门、白关、古岳峰、雷打石、龙头铺8个区和渌口镇(直属镇),共辖27个公社,4个建制镇,4个农、林、渔、茶场。共计人口367932人。株洲县由株洲市领导,驻渌口镇。1966年1月18日,国务院(66)议字3号文批准,设立株洲市郊区(县级),将株洲市农林水办公室直管的荷花、曲尺两个公社和清水塘、田心、荷塘铺、中心、董家塅五个农场,以及农科所、园艺场、果树园艺场、畜牧场、鹅颈洲渔场、水产试验场划归郊区管理。

三、株洲简介

株洲古称建宁,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强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我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在东经112.6°-114°,北纬26°-28°之间,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

株洲,位于湖南东部,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解放之初,株洲只是一个7000人的小镇,1951年为省辖市,1956年升为省辖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2007年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市内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5万。

株洲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北有郑州,南有株洲”,株洲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铁路方面,株洲是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铁路在这里交汇,衡茶吉铁路正在加紧建设。武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到北京只要4个小时,到广州2个小时。株洲火车站平均每3分钟接发一趟列车,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公路方面,106国道、107国道、320国道、京港澳高速、上瑞高速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随着正在建设的岳汝高速、长株高速的竣工通车,株洲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航运方面,穿城而过的湘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四季通航,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空运方面,去黄花国际机场经长株高速直达,仅40公里、20多分钟车程。

【地名由来】

株洲于地名“槠洲”一词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矿藏资源】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株洲地貌】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株洲山脉】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

【行政区划】

株洲由4个市辖城区、1个“两型社会示范区”以及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组成,辖134个乡镇(街道)。市区分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天元区四个行政区和云龙示范区。其中,天元区因在株洲湘江西侧,习惯性称之为河西,其余四区笼统地称之为河东。

株洲市为湖南省除省会外第一个设立的省辖市,至2011年已建市60周年。株洲市辖5个区(其中包括4个市辖区及1个两型社会示范区)、4个县,并代管1个县级市,而且管辖株洲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市人民政府驻天元区天台路。全市共有24个街道、66个镇、46个乡、1个民族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