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孙中山、梁启超、张九龄、崔与之、洪秀全、冼夫人、康有为、黄飞鸿、梁储、袁崇焕,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广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一)孙中山 (中华民国)
孙中山(1866—1925),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二)梁启超(清朝)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三)张九龄 (唐朝)
张九龄 (678~740),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开元年间尚书丞相。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崔与之(宋朝)
崔与之(1158—1239),广州增城人。字正子,号菊坡。端平元年(1234年),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端平二年(1235年),任参知政事。端平三年(1236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是南宋的名相,南粤先贤之一。
(五)洪秀全(清朝)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小名伙秀,族名仁坤,后因避讳天父爷火华而改名秀全。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六)冼夫人(隋朝)
冼夫人(522—602年),广东南部俚族(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当地少数民族诸部落共同拥护的领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当时广南各族人民爱戴的领袖。被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七)康有为(晚清)
康有为(1858~1927),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八)黄飞鸿(晚清)
黄飞鸿(1847—1924),是南海西樵禄舟村(今属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九)梁储 (明朝)
梁储(1451-1527),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字叔厚,号厚斋,别号郁洲居士。是明朝时期首辅大臣、文学家。梁储刚正不阿,在奸臣得道的局势下,力抗邪风,敢于进谏,关心国家社稷,巧妙辅政,减少朝政危机。
(十)袁崇焕(明朝)
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石碣人。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抗清名将。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二、广东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置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海南及今广东西南部属象郡,今广东西部一部分属桂林郡。岭南地区始有行政建制,是广东归入全国统一政区之始。
公元前204年,秦亡,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建都番禺。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叛乱,在岭南先后设交趾刺史部、交州,辖岭南各郡县。
三国时,岭南为吴辖地。226年,从交州划置广州,地域占今广东、广西大半,州治番禺。广州之名由此始。
唐代设岭南道,唐末分设岭南东、西道。东道辖今广东大部,道治广州。岭南地区东西分治自此始。
917年,刘龑在岭南称帝,建南汉国。971年,南汉国被北宋所灭。
北宋初在岭南设置广南路。997年,广南路分置广南东、西路,简称广东、广西。广东由此得名。
元代,今广东省境分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和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
明初,设广东行中书省,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省辖境基本定型。不久,改称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明代广东辖广州、肇庆、韶州、南雄、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10府和罗定直隶州。
清初,布政使司改称省,辖境与明代相同。“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民国时期,1914年废府、州、厅,广东境内设6道辖94县。1920年撤道,省县之间设督察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自古以来,广东还管辖广阔的南海海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专员区(行政区)领导市县制度。1959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实行大政区制度,大量合并市县。1966—1976年期间,政区变动不大,主要是1970年“专区”更名为“地区”。至1978年底,全省设置汕头、惠阳、佛山、韶关、肇庆、湛江、梅县7个地区,广州、汕头、湛江、海口、韶关、佛山、江门、茂名8个省辖市,海南1个行政区;1个自治州,94个县(含3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1979年11月,深圳市、珠海市改为地级市。1983年7月,撤销韶关、佛山、汕头、湛江4个地区,在广州、深圳、珠海、韶关、佛山、江门、汕头、湛江、茂名等市实行市管县体制。1988年,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肇庆地区、惠阳地区,将肇庆市、惠州市升格为地级市;撤销梅县地区和梅县市,设立梅州地级市;新设立河源、汕尾、清远、阳江4个地级市。同时,东莞、中山2个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揭阳县,设置揭阳市(地级)。1994年4月,云浮市(县级)升格为地级市。同年,中央赋予广州市、深圳市副省级城市待遇。至此,广东省辖21个地级以上市。20世纪90年代,一批县改设县级市。2000年以后,城市扩容增质,一批县级市和县改设市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东、广西之间辖属多次调整,1952年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1965年广东北海市和合浦地区划归广西,此后两省区境域稳定下来。1988年,海南行政区从广东分出,单独设省,今日广东的辖境范围形成。
三、广东简介
位置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
地貌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建置沿革
广东,《吕氏春秋》称“百越”,《史记》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先秦以前时期 据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考古发现,岭南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秦至南北朝时期建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随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岭南,秦始皇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1年),自称“南越武王”。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南越国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9郡。东汉时地方官员开始对南海海域进行巡视。
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合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期,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北方战乱,南方人口大量增加。南朝统治者对俚人(越族)实行“羁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导致州、郡数猛增。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粤西有著名的“湘桂走廊”与中原相通。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建置 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高宗永徽六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朝(公元917年至971年)统治,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
宋、元、明、清时期建置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与调整。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宋朝开始以“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来规范南海诸岛,并划归广南西路管辖。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明朝,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广东布政使司相同。清设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称“两广总督”,初驻肇庆,1746年(乾隆十一年)移广州。清代广东省最南的辖境是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南海诸岛属于广东省琼州府的万州管辖。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香港(时属新安县)遭受英国殖民式统治。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侵占澳门(时属香山县)。
民国时期建置 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民国初年,市建置开始设置。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成立广州市政厅。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每区设一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处理本区事务。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广州,广东省府撤退到粤北(今连州市);为适应战时需要,全省设4个行署。1940年全省改设为9个区(包括沦陷区),到1941年,复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把行政督察区分为省府直接督察区和专署行政督察区两种。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专署行政督察区则分为11个区,共辖88个县。1946年,民国政府接收被日本侵占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政区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变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8年。1949年全省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2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98个县,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951年,将北海市划归广西。1952年,将钦州4县划归广西,广西的怀集县划入广东。1954年,广东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原由中央直辖的广州市划归广东省管辖。1955年,钦州专区所属5县划归广东省。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82年,其间全省政区不断调整。1959年,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工委和西沙办事处。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广西。1979年,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原属佛山地区的珠海县改设珠海市,均由省直辖。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县、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第三阶段是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语言
广东省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有瑶、壮、畲语及粤北土语外,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
粤方言 又称广州话、白话。省内可分:一、粤海片(广府片),分布在广州、佛山、肇庆、深圳、南海、顺德、三水、高明、鹤山、怀集、广宁、四会、高要、云浮、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山、清远、佛冈、增城、从化、连州、连山、惠州、韶关、博罗、惠阳、惠东、海丰、仁化、乐昌、英德,以广州为代表,影响最大。二、四邑片,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江门及鹤山部分地区,以台山为代表。三、高雷片,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阳春、高州、信宜、化州、吴川、电白、遂溪、廉江、雷州、徐闻,未形成权威代表。四、莞宝片,通行于东莞及宝安,以莞城为代表。五、香山片,通行于中山、珠海(斗门除外),以石岐为代表。各片小有差别,四邑片与粤海片差异最大。全省使用的人口近4000万人,但上述区域也掺杂小片客家话和闽语。广东粤方言还是海外华人社区流行最广的汉语方言,世界五大洲很多国家的华人社区都有她的踪影,如亚洲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市;美洲美国的三藩市、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休斯敦,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拿马的巴拿马城;欧洲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非洲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法属留尼汪的圣丹尼;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悉尼、新西兰的奥克兰、惠灵顿,等等。
客家方言 广东省是客家话最重要的流行地。省内可分:一、粤东片,分布在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揭西、紫金、惠阳、惠东、宝安,以及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潮阳、陆丰、陆河、海丰、深圳、东莞、增城、博罗、中山的一些地区。二、粤中片,分布在和平、连平、龙川、河源、新丰、龙门、佛冈,以及广州、顺德、南海、中山、珠海、斗门、三水、四会、清远、高明、鹤山、开平、新会、台山、恩平的部分地区。三、粤北片,分布于始兴、乐昌、曲江、连州、连南、乳源、阳山、翁源、英德,以及韶关、南雄、仁化、连山、怀集、广宁、郁南、德庆、云浮、罗定、新兴的部分地区。四、粤西片,分散在信宜、阳春、阳江、高州、茂名、电白、化州、吴川、廉江、遂溪、雷州、徐闻。省内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如广州三元里、沙河。全省使用的人口约1500万人。客家方言以梅州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广东客家方言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马的沙巴、砂拉越,美洲巴拿马的巴拿马城,非洲的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都很流行,欧洲如英国也有使用客家方言的华人。
闽方言 广东闽语属闽方言闽南一支。大致可分:一、潮汕片,以汕头、潮州为代表,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澄海、南澳、饶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汕尾、陆丰、海丰。二、雷州片,流行于雷州、徐闻、遂溪,以及湛江、廉江、吴川、电白、茂名、高州、阳西的部分地区,以雷州为代表。全省使用闽语的人口约1700万人。广东闽方言也在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老挝,欧洲法国巴黎等地的华人社区流行。
水资源
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部分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废污水排放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9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倍,个别地区甚至达2.8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40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361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广东省分布有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粤西成矿带等3条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禀赋居全国中等水平。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至2020年底,发现矿产151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4种,查明资源储量排名位居国内前10名的矿种56种,主要有铌钽、锆、油页岩、建筑石料、高岭土、稀土、玻璃用砂、锡、银、硫铁矿、铅、锌、钨、海砂等,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广东省陆域发现矿产地2988处;海域矿产比较丰富,富含海砂、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
野生动物资源情况。根据《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名录》,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4纲、36目、143科、928种,其中两栖纲3目、11科、75种,爬行纲2目、22科、156种,鸟纲21目、80科、553种,兽纲10目、30科、144种。根据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广东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保护野生动物25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9种(兽类12种,鸟类26种,蜥蜴2种,蛇类1种,水生17种,昆虫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5种(兽类14种,鸟类109种,蜥蜴6种,蛇类8种,蛙类3种,水生49种,昆虫6种)。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188种,一级有华南虎、云豹、小灵猫、大灵猫、穿山甲、梅花鹿、麝、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蟒蛇等42种;二级有猕猴、黑熊、豹猫、藏酋猴、赤狐、黄喉貂、毛冠鹿、水鹿、白鹇、白胸翡翠、白腰杓鹬、斑头大翠鸟、斑头秋沙鸭、大壁虎、脆蛇蜥等146种。
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广东有维管束植物7700多种,隶属于2051属、289科,其中野生植物有613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57种(包括国家一级8种,国家二级49种)。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一级保护植物有广东苏铁(仙湖苏铁)、水松、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伯乐树、报春苣苔等6种;二级有七指蕨、金毛狗蕨、中华桫椤、粗齿桫椤、大叶黑桫椤、小黑桫椤、黑桫椤、桫椤、白桫椤、苏铁蕨、华南五针松等39种。
海洋资源
广东海域辽阔,滩涂广布,陆架宽广,港湾优良,岛礁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是陆地国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个,岛岸线长2378千米,其中90%以上的海岛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占50%以上。沿海港湾众多,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