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巴蔓子、巴寡妇清、甘宁、赵智凤、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卢作孚、邹容,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重庆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01 巴蔓子:
重要事件:巴蔓子是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出生于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他在战争中表现突出,曾多次率领巴国军队打败敌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是巴渝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巴蜀文化的象征。
影响:在重庆的许多大型景观雕塑中,凡是涉及到巴渝文化主题的作品,都将巴蔓子的形象摆在重要的位置。此外,他也在朝天门的“重庆历史名人馆"里被安置在《第一乐章:千古英雄谱》显眼位置。
评价和争议:巴蔓子被广泛认为是重庆历史和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宣传中。然而,一些人也对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提出了质疑和争议。
02 巴寡妇清:
重要事件:巴寡妇清是战国时期大工商业主,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之一。她在丈夫死后,守着家族企业,凭借雄厚的财力保卫了一方。秦始皇表彰她的守贞之节,封她为贞妇,并为她修建了女怀清台。她也是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银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与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乌氏倮一起被国家当作上宾礼遇。
影响:巴寡妇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企业家,她的事迹也被广泛传颂。她在商业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以及秦始皇对她的崇敬和礼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贞节观念的认可和重视。
评价和争议:巴寡妇清的事迹在历史上备受赞誉,但也有一些人对她的历史地位和事迹提出了质疑和争议。例如,有人认为她的成功和地位是建立在丈夫和家族的基础之上,而非完全靠个人能力和努力获得。
03 甘宁:
重要事件:甘宁是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出生于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他虽然粗野凶狠,暴躁嗜杀,但开朗豪爽,有勇有谋,轻视钱财,敬重士人,厚待士卒,并深得士卒拥戴。他曾经多次参加战争,立下了许多功勋,被陈寿列为“江表之虎臣”。
影响:甘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和事迹。他的勇武和忠诚也被广泛传颂,并且成为了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评价和争议:尽管甘宁在历史上备受赞誉,但他的粗野和暴躁性格,以及违反承诺和命令等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批评。有些人认为,他的行为不够正义和道德,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对孙吴的利益造成损害。
04 赵智凤:
重要事件:赵智凤是大足宝顶石刻创刻者,出生于南宋昌州(今重庆大足)。他是宝顶山刻选像的总设计者和实施者,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在宝顶山建立的规模巨大的“密宗”道场,使大足石刻成为中国晚期摩崖适像中的优秀艺术代表作。
影响:赵智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家和密宗大师,他的作品和成就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他在石刻艺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密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评价和争议:赵智凤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巨匠之一,但也有一些人对他的作品和风格提出了批评和质疑。例如,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过于华丽和庄重,缺乏生动和活泼之处。
05 秦良玉:
重要事件:秦良玉是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出生于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她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文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她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影响: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军之一,她的战功和贡献被广泛认可和传颂。她的事迹也成为了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展现出了中国女性的勇气和智慧。
评价和争议:尽管秦良玉在历史上被广泛赞誉,但也有一些人对她的历史地位和事迹提出了质疑和争议。例如,有人认为她的事迹被夸大和夸张,而她的成功和地位也是建立在男性社会结构和家族势力的基础之上。
06 刘伯承:
重要事件:刘伯承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八 -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众多战争。
影响:在这些战争中,刘伯承建立了不朽功勋,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杰出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评价和争议:由于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因此在党内和党外受到不同意见的评价和争议。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中国革命的先驱和杰出的军事家。
07 聂荣臻:
重要事件:聂荣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
影响:聂荣臻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评价和争议:聂荣臻在党内外受到广泛的尊敬和爱戴,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08 杨尚昆:
重要事件:杨尚昆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入上海大学学习。
影响: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杨尚昆献身革命70余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评价和争议:杨尚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党内外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
09 卢作孚:
重要事件: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
影响:卢作孚是近代中国的名友国头业近代菜夕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评价和争议:卢作孚在中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敬。
10 邹容:
重要事件:邹容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
影响:邹容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人,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邹容的思想和行动在当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批评,但是他的贡献和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可,并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二、重庆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先秦时期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两汉三国时期
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江关都尉于鱼复(今奉节),管辖巴郡军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宁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巴郡治阆中。建安六年(201年)复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巴东郡白帝城(今奉节)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西晋巴郡改属梁州。东晋十六国时,巴郡为成汉所辖,今重庆东部则为东晋巴东郡管辖。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经由江州入益州。
刘宋时,将巴郡归属益州,巴东郡仍属荆州辖制。泰始五年(469年),分益州之巴郡,荆州之巴东郡等五郡置三巴校尉(今奉节)。萧齐时,以益州巴郡、荆州巴东郡等四郡置巴州(今奉节,480年-483年)。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为楚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
隋唐时期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时仍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代延续渝州之称,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先隶属于夔州总管府(今奉节),后改隶夔州都督府(今奉节),为山南西道辖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乾元二年(759年),渝州改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
两宋时期
宋代,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川峡四路之一,治奉节)管辖。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庆知府。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经营巴蜀。余玠将四川制置司治所迁至重庆,并在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构筑了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农历七月,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主力南征攻入四川。十一月,蒙古军抵重庆附近地区。开庆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封锁救援重庆。同年七月,蒙哥卒于合州钓鱼城下,蒙古军遂放弃重庆撤围北还回师争夺汗位,战事告一段落。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再次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庆被攻破,元军继而征降夔州(治奉节),纳入元廷陕西四川行省(治西安)管辖。
元代
元至元十六年(1280年)分夔州路(治奉节)析置重庆路(治渝中区),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在整个元朝主要分为重庆路和夔州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陕西四川行省正式分省,四川行省统有九路(含重庆路、夔州路)、五府。四川行省重庆路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代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整个明朝,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依旧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重庆府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6月,张献忠攻占重庆。之后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重筑通远门为标志性事件,长达19年的重庆争夺战才告一段落。据《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渝中半岛)全城仅有3000人。
清代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在整个清朝仍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后又分出酉阳直隶州和忠州直隶州。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创办《渝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宣统三年(1911年),重庆成立“蜀军政府”。
民国时期
正式建市
民国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市区面积46.75平方公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庆市区正式划定,水陆总面积93.5平方千米,人口28万。
抗战陪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12日,蒋介石由汉口第一次飞抵重庆考察。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沿海地区有243家工厂迁到重庆,占全国内迁工厂的54%。10月6日,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指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迁都重庆,30日决议迁都重庆。 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国民党中央也同时迁渝办公。至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在渝相继成立了“*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同时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宜昌大撤退后,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的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川渝省市划界,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国民政府迁渝初期,称为移驻重庆。经重庆市参议会议长康心如等人提议,行政院多次审核,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明定重庆为陪都。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1日下午,重庆市各界机关团体人员3万余人在夫子池广场,参加庆祝陪都建立大会。
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抗战时期,重庆伤亡39480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对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同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临时驻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连续三次致电中共领袖毛泽东,邀请毛泽东主席“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毛主席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长达43天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桂园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以下简称《双十协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
解放前期
1949年10月11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宣布将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屠杀。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随后重庆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西南局。1950年川东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北碚市并入重庆市。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的建制。国家对其在改为省辖市后“政治、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时间为1954年到1958年。
1955年,贵州省桐梓县17个乡划归重庆市。
1959年1月,四川省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归重庆市。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1964年至1968年,4年间重庆第二次计划单列,从1964年到1966年,涉及中央15个部的58个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43488人从12个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辽宁、广东大规模内迁重庆。到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从1964年下半年到1967年,还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包括兵器工业的改造和扩建,船舶、电子、航天等新建项目,冶金、化工、机械工业项目的配套建设,交通项目的新建扩建。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区江北县归入重庆市,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
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
1983年3月3日,四川省永川地区8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至此,重庆面积23113.95平方千米,辖9区12县。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主城都市区”的范围随之宣布,由原来主城9区扩至主城都市区21区。
三、重庆简介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常住人口3213.3万人、城镇化率70.96%。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3.23%,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重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雨冬暖;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
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升恭州为重庆府。1891年,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形成的“红岩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均在重庆成立。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交织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为带动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实施百万三峡移民,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直辖之后,重庆圆满完成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党中央对重庆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6年1月视察重庆,2018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2019年4月再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强调,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庆牢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全市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在*新征程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
国家战略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务实推进,2022年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7.8万亿元、增长3%,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加速形成。对接“一带一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提速建设,重庆作为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作用日益突显,通道网络已覆盖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80个港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赋予重庆重要使命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区位优势突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满俄”国际铁路等构建起东西南北四向对外开放通道,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加快形成。
产业基础坚实。重庆是制造业重镇,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2022年工业总产值达2.58万亿元,汽车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笔记本电脑年产量全球第1,正聚力打造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为牵引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三峡柑橘”“涪陵榨菜”“石柱黄连”等县域富民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基础设施完善。重庆是兼具铁公水空四位一体多式联运条件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形成“米”字型高铁网、“4环22射60联线”高速公路网、“一干四支六线”航道网络,高铁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港口吞吐能力突破2亿吨,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达110条。
城市承载力强。重庆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主城都市区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5467平方公里,三甲医院45家,高校77所、中职学校128所,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市核心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数字重庆建设引领推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能力、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美好生活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展现出独特魅力。
生态环境优良。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地处北纬30°,是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美丽重庆建设深入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一体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城乡风貌整体大美持续提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断筑牢。
当前,重庆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91万亿元、增长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