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最新排名2024
根据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榜单显示,202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最新排名第56名。
名次 | 学校名称 | 总分 | 星级 | 办学层次 |
56 | 西南交通大学 | 63.21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二、西南交通大学历年排名
1、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排名【软科版】
序号 | 学校名称 | 公布机构 | 公布时间 | 全国排名 |
1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23 | 55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22 | 52 |
3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21 | 51 |
4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20 | 53 |
5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19 | 66 |
6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18 | 74 |
7 | 西南交通大学 | 软科 | 2017 | 85 |
2、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排名【校友会版】
序号 | 学校名称 | 公布机构 | 公布时间 | 全国排名 |
1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23 | 52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22 | 50 |
3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21 | 47 |
4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20 | 52 |
5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19 | 41 |
6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18 | 39 |
7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17 | 41 |
8 | 西南交通大学 | 校友会 | 2016 | 51 |
三、西南交通大学最好的专业名单
序号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交通运输工程 | A+ |
2 | 土木工程 | A- |
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4 | 机械工程 | B+ |
5 | 电气工程 | B+ |
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9 | 工商管理 | B+ |
10 | 力学 | B |
1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12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B |
1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1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15 | 建筑学 | B- |
16 | 软件工程 | B- |
17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18 | 设计学 | C+ |
19 | 物理学 | C+ |
20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 |
21 | 城乡规划学 | C+ |
22 | 公共管理 | C+ |
23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24 | 数学 | C |
25 | 统计学 | C |
26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27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28 | 药学 | C- |
四、西南交通大学怎么样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
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成都东部(国际)校区四个校区。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产业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