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大讨论心得体会二篇

 领导带头,是带动广大干部深入转变作风的无声力量,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大讨论心得体会1】

翻看中纪委官网发布的领导干部“落马”信息,不难发现,不少人履新没多久就被纪委请去“喝茶”,后来的讯息也往往会进一步验证,“出事”干部的问题多爆发在原来的岗位上。“人都‘病’了,为啥提拔?”这样的发问,没少听闻。带病提拔,已成顽症。

带病提拔或者带病上岗,一般是指干部在走上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职务前就有问题,且“病灶”未“治愈”而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现象。近年来,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成为选人用人中屡遭各方诟病的一个突出问题。检视一些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案例,半数以上属于带病提拔,有些人甚至带病在岗一二十年竟屡获提拔。这样的“病人”多了,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伤害极大。

平心而论,造成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成因比较复杂,完全杜绝,非一日之功。但是有病就得治,通过严格把关使带病现象得到遏制,不仅是当下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十八大以来的大量事实证明,这也是可以做得到的事。

“上医治未病”,如何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把好“三关”是当务之急。

第一关,动议提名关。这是选人用人的第一关,初始提名若把关不严、提得不准,很容易疏漏瑕疵,让“病人”上岗。把好了头一关,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把带病干部先挡在提名名单之外,减少“治病”的困扰。

第二关,考察考核关。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考核干部时,习惯搞个“突击式”考察,或是来个“验证式”考察。这样的考察查得出“病”来吗?某种意义上说,考察考核就是给干部做“体检”,主要不是看干部有多壮实,而是看他有啥毛病。眼下,各地正分级分批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同时,每年一度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也呈愈细愈严走势。倘若档案都敢造假,或是个人事项故意隐瞒、不如实报告,这样的干部怎堪提拔重用?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就得从这样的基础性工作抓起。

第三关,程序步骤关。现实中,很多“问题干部”之所以“一路绿灯”、扶摇直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严格落实选拔任用的组织程序,一些关键程序随意变通,甚至程序空转。选人用人,兹事体大,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带病”干部涉险过关。把住程序步骤,就得守住组织纪律、按“规矩”来。

现实中,出现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真正追究用人者失察失误责任的不多。客观看,实行“带病提拔”责任追究确有不少现实困难。人们常能看到,对“带病提拔”者的处理比较到位,但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的追责少,这也是造成用人上不正之风乃至少数干部“带病提拔”后长期得不到查处的一个重要因素。

前不久,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同省委调整后首批选拔的16名省管干部进行任前集体谈话时谈道:“提拔后生病”,我们就要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如果上岗后又出了问题,当事人要严肃查处,我们组织上将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也要追究责任。中纪委官网的信息亦显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实施一年多来,贵州对带病提拔倒查,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足见,真要下气力倒查问责,并非没有办法。

选人用人的底线是选好人、用好人。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就要严格选人用人。须知,选错人、用错人,一切将无从谈起。

【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大讨论心得体会2】

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转作风才能逐步向纵深推进;对那些敷衍了事、浮光掠影的做法提出严肃批评、督促整改,各级干部转作风就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百年前,一位知名作家为“差不多先生”立传,讽刺那些做事不认真、笃信“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人。今天体现在转作风上,“差不多先生”就是那种认为教育实践活动随便搞一搞就行、不良风气多少改一点就好的人。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差不多先生”并不鲜见;深入改进作风,“差不多”的想法并非少数。

应当看到,无论是听取意见,还是查摆问题,都面临“人情困境”。在“差不多先生”看来,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上下级关系、朋友同事,彼此碍面子、顾人情,因而对真问题不愿触碰,提意见避重就轻,说建议隔靴搔痒。在他们看来,真的“当面锣对面鼓”,搞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大家就会伤了和气,影响班子团结;真给领导提意见、提真意见,既可能让人下不来台,又担心日后被“穿小鞋”,因而不可过于“较真”“用劲”,差不多就行。这种“差不多思维”,极易让转作风流于形式、走过场,使得教育实践活动浮在表面、不能深入下去。

“四风”之症,其来也久,其疾也深。转作风的实质,就是要破除那些积弊顽疾。然而,上级光打雷不下雨,下级也便不推不动。上级装模作样不下实功,下级也便虚与委蛇虚应一番。“正人先正己”,如果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却在做,这样的要求就没有号召力。但坚持领导带头,最终是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产生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的良好效果,这是转作风的内在要求。从方法论上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是抓落实的最好方法。从管理学角度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是破除“科层制”弊端的最有效手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扎实深入,一个重要方面就看我们能不能形成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的好态势。

2007年发生在云南腾冲致29人遇难的“7?19”泥石流灾害中,面对灾害前的种种征兆,预警机制却完全失灵。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主要是各种“文件、会议记录、领导讲话、领导批示、监督检查记录等”,此前数月这样的“纸上预警”竟多达120余项。这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空对空”预警,根本无法产生实际效力。如果主要领导干部一竿子插到底,一级一级把责任落实到人,一层一层把压力传导到最底层,又怎么会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的悲剧?

层层落实不等于层层安排,那种“安排下去了事,效果无人问津”的做派,那种一批了之、一讲了之、一开会了之、一发文了之的做法,同样是官僚主义表现。明确各个环节和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转作风才能逐步向纵深推进。多找左右同事和基层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无形中就起到传导压力的作用。对那些敷衍了事、浮光掠影的做法提出严肃批评、督促整改,各级干部转作风就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现在,从带头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到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中央领导同志转作风立改立行,在全党全军全国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警醒起来、投入进去,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使自己精神上来一次深刻洗礼,在作风上有一个新的转变,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