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心得体会

关于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优秀】

发布时间:2023-12-10 13:36:16 思而思学网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推荐的,希望大家会喜欢!

【2017关于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1】

提出的“四个全面”,是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他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更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四字”特点,即抓大(抓信念、抓战略、抓根本)、抓小(抓细节、抓小节、抓苗子)、抓己(抓执政党、抓领导干部、抓公权力者)和抓长(抓长效、抓常态、抓长远)。

“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又是一个小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控制系统,这四者是环环相扣、互相嵌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需要有“战略定力”。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必须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可则因,否则革”。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做好执行者,也要做好参谋者,更要做好创新者,在工作中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战略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理解和解决好制约高校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瓶颈问题上,统筹兼顾制约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和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也要积极稳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做表面文章,不求轰动效应,扎扎实实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务求实效。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高校教育的发展在于深化改革与依法治校,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共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滚滚向前。改革创新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动力源,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依法治校要切实实现从行政思维方式向法治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只有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行稳致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年轻的一代代人在法治、创新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和熏陶,必将能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注重师生参与,凝聚改革共识、汇集发展力量,提高认识,让法治精神渗透在高校各项具体改革领域,化成制度轨道,确保改革稳健前行,让高校真正成为汇聚人才、培养人才的基地。

“其身正,不令而行”,高校改革成果要取得瓜熟蒂落,依法治校是途径,而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坚强保证。因此,必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和干部要在改革发展的潮流中找准定位,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力量;领导干部更要有理想、有主心骨,要心存敬畏,敬畏党纪国法、敬畏人民群众,要守规矩,听招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落实,要做到绝对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高等教育的平台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的精髓。“四个全面”与每一名中国人息息相关。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百花齐放,齐头并进,必将开启中华儿女追梦的*。

【2017关于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2】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论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制度改弦易辙”;论目标,要“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梳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比如,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讲如何做大“蛋糕”。归根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中国。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回望改革历程,话音犹在耳畔。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我们将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激情和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不断拓展,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