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二侧

做好集体经济建设,带动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下面思而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17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1】

今年我们在“三解三促”活动中继续被组织安排对接掘港镇余荡村。余荡村位于县城城郊结合部,由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总人口5400人,48个村民小组,207名党员,属农业大村。2013年全村一、二、三产总值近8千万元,村营收入48万元。尽管村营收入超过县下达的30万元指标,但作为城关村,这个成果与周边其它村相比还是低的,比如港南村(150多万)、掘西村(超100万)、新光村等。近年来,该村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制度约束、思想解放、遗留矛盾等诸多因素影响,全村综合实力发展在全镇并不靠前,其中一个硬伤便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群众想办事都不能办,干部急村民更急。

该村有许多没有被利用好的诸多优势,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交通优势。通扬高速穿村而过,县镇级主干道路位于村中,每年的土地征用就可以为村集体增加许多收入,尤其是通扬高速,应补偿到村的合法费用近400万元,可惜由于县镇财政压力大,这笔款项现今都没有全部到位。

二是商业优势。该村有三个村民小组位于县城南三环公路以内,有县中、昆仑大市场等项目带动优势。由于解放思想力度不够,这一优势至今没有很好体现出来。

三是项目农业优势。该村是全镇农业大村、强村,但近年在土地规模流转、农产品营销和加工、规模设施农业项目等方面没有发挥出优势。又比如通扬高速穿村而过,新增挖土面积(淡水养殖或综合农业开发)400多亩,这块资源的利用也没有搞好。

针对余荡村综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做好文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途径。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效益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资源开发、资产管理、资本经营,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途径。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开展资本经营。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集体资产经营体制基础上,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和集体资产以多种资本形式增值的新途径,通过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产来不断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可通过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三是因地制宜,多途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采取创办集体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城镇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带动等多种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二、强化监管,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要在积极探索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的同时,加强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一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善积累机制。对多种经营专业承包,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标经营,确保集体收益稳定增长。要进一步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收缴和使用管理。对集体土地征用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等,除青苗补偿、地面附着物补偿等费用可分配到农户外,其他所得应作为集体资金,实行扎口管理,不得平分到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强化收支预决算制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发展生产;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合理制订村干部报酬标准和办公经费开支标准。二是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的制度和做法,要在增加村级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增加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要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制度,避免决策失误。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对村级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组织全面彻底清理,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要积极组织清收村级的有效债权来化解村级债务。

三、加大激励扶持,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环境。一是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中,上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制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指标,组织职能部门抓好实施,并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三是要借助外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大搞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主要干部。在村干部选配上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本领。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上级组织对村干部要松绑,少念紧箍咒,克服那种“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讲理管理逻辑,要多保护村干部,少压担子,使他们有信心放胆工作。

2017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2】

村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平江县的一个贫困村,2015年8月被财政部确定为帮扶村。一年多时间,横冲村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数倍社会资本投入,开启了“造血式”扶贫的横冲模式,由一个集体经济为零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热点村、集体经济示范村。

横冲“蝶变”,从何而来?横冲经验,能否复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平江县,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横冲村总体发展情况

横冲村隶属平江县安定镇,全村512户2136人,有53户贫困户。人均6分耕地,资源条件差,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 这是财政部选派干部高杰刚到横冲村时面临的情况。

村里总共争取财政资金300万元,看起来不少,但对于基础薄弱、修建一公里村道就需要二、三十万元投入的横冲村来说,要实现脱贫解困谈何容易。

为破除资源和资金双重“瓶颈”,带动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担任第一书记的高杰将“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机制引入村级事务管理之中,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防止村支两委大包大揽。起初,村干部希望把全部资金用来改善村内道路和农田沟渠等基础设施,但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最终确定了优先保障群众急需、兼顾产业发展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新路。

村集体利用8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股份,组织发动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电商平台,带动村民自筹、众筹创业资金1000余万元,注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余家,新增直接就业岗位120余人,帮助5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26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益接近20万元。同时,引导村民自愿投资投劳开展公益事业建设,新修和拓宽道路8770米,修建渠道9000多米,安装自来水150户、污水处理设施160户,在全村范围开展了环境整治、绿化亮化。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用,昔日的“空壳村”呈现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新景象。

目前,横冲村已通过加盟、托管等方式将“横冲模式”输出到周边的高坪、国富等5个村,发展湘村客栈、坪上书院、国富人家等多个民宿品牌,打造集群式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抱团致富。

二、横冲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依托资源,找准一条发展路子

在山水资源丰富的平江,横冲村只是一个 “山不清、水不秀”的普通村落,如何发展产业?

经调研发现,横冲村虽然没有山水优势,但拥有区位优势:位于安定镇中心地带,国道、县道、乡道穿村而过,距离亚马逊水上乐园、杜甫墓祠、自在平江等旅游景区仅有几公里,是去往福寿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寨景区、连云山漂流等的必经之路。村民家里大多是两层民居,许多村民辛苦一辈子就为了建一栋好房子。但由于本地就业机会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建好的房屋基本闲置,既浪费了资源,更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看似平凡的资质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高杰与村支两委立足比较优势,谋划出一条“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子,即:以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电商平台为营销手段,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带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激活要素,带出一支创业团队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高杰带领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先后到长沙、浙江、安徽等地先进村考察学习,回来后每个人都撰写了考察体会。“开了眼界,换了脑筋!”村支书邱确松感慨地说。

发展村级经济需要有一批思路宽、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创业者。高杰和村干部说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吴滔,发起成立安定民宿客栈旅游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发展乡村民宿、农家餐饮,由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统一管理、培训,统一配备家用床品、洗漱用品。合作社一期发动12户村民入社,采用美团、携程等网络平台吸引游客入住、就餐。合作社运营的头一个月,纯收入就达到2.8万元,单户收入最高达8000元。村民感受到了民宿经济给自身带来的收益,一下由观望变为主动。

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村里发起设立“筑梦乡土?横冲创客之家”。村委会腾出办公室,免费给创业青年办公,并提供前5个月每月800元的创业奖励,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青年人才搭建创业平台。2016、2017年春节,趁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来过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村里连续组织召开创业动员会,40多位有技术、有学识的“80后”“90后”带着资金回来了,也点燃了村民们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激情。

3、股份合作,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成立生态农业发展公司。2月,在安定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湘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以10万元资金入股,占股40%(其中10%股份收益专门用于精准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14名创业青年众筹资金15万元,占股60%。随着公司发展壮大,20余户村民增资入股,目前已扩股到300万元。公司采用公私合营模式,现金入股,独立经营,独立核算,青年创业团队负责公司管理运营,村集体选派一名干部作为副总经理,负责监督公司业务经营和重大事项决策。公司拥有乡村民宿、农家餐厅、知青酒吧、乡村马场、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门店等多个盈利项目。全村已有22家民俗客栈,5家农家餐厅,标准客房100余间,月营业额可达l万元以上,经营收益由公司与加盟农户按3:7比例分成,实现了合作共赢。

二是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财政资金30万元入股,引导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采用市场管理运作模式,建立了公司化运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成立“本土管理团队”,聘请老村长担任总经理,选聘部分村民小组长担任副总经理;成立理事会,负责决议重大管理事项;成立监事会,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和财务情况。一年来,合作社整体流转耕地600亩,同时开发废弃多年的荒山、陷田,新增有效耕地400余亩,种植了100亩无花果、200亩湘莲、300亩向日葵和4万棵黄花菜,栽种1100棵樱花、桂花、大樱桃等花果苗木。土地合作社的发展,有效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调整了种植结构,打造了一系列乡村休闲旅游景观。合作社用工岗位优先选用村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

三是成立红色民俗文化餐厅“大队食堂”。村上有一所废弃多年的老学校,改造成为红色民俗文化餐厅――大队食堂。大队食堂以传承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打造充满乡土乡情和红色记忆的主题餐厅,既满足到村游客的餐饮需求,又作为红色民俗文化展厅,将乡村影吧、乡村茶室、乡村文化艺术创作室、乡村皮影展、文化沙龙、创客营地等囊括其中。该项目由5位村民众筹90万元资金建设,村集体拿出20万元支持项目配套设施,其中10万元折合为村集体股份,占股10%。大队食堂于2017年初正式营业,可同时容纳至少300人就餐、会议、活动。项目开业一个月,营业额就突破了20万元。

四是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各农家餐厅农产品需求大增。村民邱积良放弃在外的塑胶生意,回来发动5位村民成立双峰寨种养合作社,流转800多亩土地,种蔬菜、养土鸡。村集体安排项目资金20万元,支持修建机耕道,由合作社建设管护。这20万元不是无偿投入,而是折算成合作社10万元股份,作为村集体股权,同时支持邱文安等贫困户入社。不到一年,仅邱文安一户,就出笼500多只土鸡,活鸡卖六十元每公斤。“这日子有盼头了!”邱文安说。

三、几点启示

我们认为,横冲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财政引导,股份合作,建立发展集体经济的崭新机制,激发群众创业活力,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具体有以下三点启示:

1、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关键是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好扶贫攻坚战,主战场在农村,重点是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内生动力,解决脱贫可持续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在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地方,往往能够凝聚人心,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农村社会管理也更加有序。因此,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是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一剂良方。

2、变政府主体为农民主体,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好的机制。事实证明,当农民群众认识到是为自己而奋斗时,往往都是很积极的,组织凝聚力是很强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能够让他们参与进来。在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和涉农资金整合等工作中,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防止出现政府包办、代替农民选择的倾向。一是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继续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一深受农民欢迎的制度维护好、发展好,村事民议,民办公助,并逐步把相关经验、机制、做法推广到其他涉农涉村项目中去。二是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以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集体股份合作机制,让村集体与村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紧密联结机制,确保村民参与权、决策权和收益权,激发群众创业活力。三是在充分发挥村支两委核心作用、扶贫工作队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下乡返乡创新创业,培育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

3、变大包大揽为引领撬动,关键是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在财政新常态下,增支减收压力巨大,借助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来破解资金瓶颈,由财政“大包大揽”向财政投资引导转变,十分必要。过去涉村资金偏重于硬件项目建设,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施力不够,难以增加村级财力,项目资金无偿投入,项目后续运营管护反而成为村集体负担;产业扶持资金主要对口农业企业,村集体和农民也无法广泛参与和受益。现阶段需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采取市场化的支持方式,将财政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的股份投入各类经营主体,财政投资形成的配套基础设施交由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设管护。以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要素,形成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最大效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