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郭声琨、姜异康等大批杰出校友,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汇聚和培养造就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党政企等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陈国达、陈新民、黄培云等工学先辈泰斗;张孝骞、汤飞凡、李振翩、谢少文等现代医学宗师;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等在校的当代学术大师;梁稳根、王传福两位中国首富。以下是思而学教育网 分享的中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中南大学教务系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中南大学教务系统
中南大学教务系统登录:http://csujwc.its.csu.edu.cn/
(点击下图可直接进行访问)
中南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中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期刊2.5万余种。收藏文献的学科重点包括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地质、选矿、采矿、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数学、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管理、外语、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神经病学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连续性的、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已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共90余个。
学术期刊
据学校官网8月显示,该校有多种著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化学文摘》等国际和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主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和中国铁道学会共同主办的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还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EiPage数据库核心期刊。
中南大学学校概况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坚持自身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团结奋进,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工、理、医、文、法、经、管、哲、教、史、艺等11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设有31个二级学院,103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10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海口医院、株洲医院。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家“*”入选者47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6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9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优先,努力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3万余名,其中本科生3.3万余人、研究生1.9万余人、留学生近千人。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在国内率先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实验班,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军官指技合一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成为我国百强企业最欢迎的10所大学之一。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学校目前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另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2000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8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特等奖)12项,9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先后与美、英、澳、加、日、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众多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现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全面提升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单位。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近年来,等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20余位党和国家*相继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今天的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责任,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加快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