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是一所省属本科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等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思而学教育网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赣南师范大学教务系统 赣南师范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赣南师院教务系统入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赣南师范大学教务系统 赣南师范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赣南师院教务系统入口
赣南师范大学教务处:http://jwc.gnnu.cn/
教务处职能
教务处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对全校本、专科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务处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法规,根据大学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职能为:
1.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与整体性管理。负责制定学校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全校素质教育工作;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负责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2.负责专业建设工作。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专业建设规划,负责专业设置、专业调整及专业申报工作;负责审批辅修专业的设置和双学士学位专业的开办。
3.负责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开展课程建设、评估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校性的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负责多媒体课件研究与开发和网络课程建设的组织工作,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4.负责教学秩序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负责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负责教学运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负责组织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师的调度与使用、课表的编制、教学工作量的核算等工作;组织开展教学考核、教学奖励、质量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负责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负责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
5.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制定实践(实验)教学计划,监控实践教学质量,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落实实习总体计划安排;组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
6.负责考试管理工作。组织校内课程的考试、考查工作及国家英语四、六级、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工作;负责组织专升本的推荐、考试、录取工作。
7.负责学籍和学业管理。负责学生电子注册工作;审批和处理休(复)学、转学、转专业、留级、退学等学籍异动工作;管理学生证和学生校徽;负责毕业生资格审查、学士学位资格审查和学历、学位证书发放工作;负责进修生计划审批和证书发放工作。
8.负责教材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教材建设计划;负责教材研究和评介工作,评选优秀教材;负责组织教材的选购、印刷和供应发行工作;负责书库及教材帐目管理工作。
9.负责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组织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推动全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加快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10.负责教学经费管理。制定学校教学经费年度预算,管理有关教学专项经费。
11.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教学督导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语言文字工作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工作。
12.参与全日制学生招生计划的制定;参与师资培训和教学人员补充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13.负责学校教学仪器采购计划编制工作。做好本科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审核和制定,参加教学仪器设备招标工作等。
14.负责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及时收集、发布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信息,做好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推荐、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推广等工作。
15.负责教研室(实验室)设置、业务培训、评估工作,做好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副主任)聘任、考核等工作。
16.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赣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赣南师范大学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享有“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脐橙之乡”等美誉的赣州市,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的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获准改为赣南师范学院,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办学58年来,学校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合格毕业生,赢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美誉,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优秀人才。
学校设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脐橙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93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1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中国史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和工程硕士(农业工程)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艺术硕士涵盖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广播电视、戏曲等6个领域,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建有黄金校区、章贡校区、白塔校区(大学科技园)3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余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建有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功能完备的教学场馆,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校园信息化水平较高。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0余人,近四分之一的专任教师为博士。近年来,学校培育、引进了一批在国内相关学科领域取得较大贡献、享有较高声誉的学术领军人才,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14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0余人,有一批教师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殊荣,形成了一支师德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历史学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产学合作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师专业发展、中央苏区史2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有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培养扎根基层人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学生融合教育实践》2个项目分别荣获度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于地域优势文化和双主体协同的扎根基层教育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5年首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近两届江西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6项一等奖。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教育体制改革示范项目1个、特色专业7个、品牌专业14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教学团队5个、优质课程17门、精品课程9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以及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研究生创新基地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研究生优质课程4门。建有一所附属中学(省重点)和210余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学校坚持以质取胜,致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07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被专家组评价为“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本科师范院校,在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方面处于同类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前列”。近五年,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5000余人次获奖。其中,荣获伦敦残奥会金牌、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田径大奖赛女子短跑一百米项目冠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级竞赛特等奖、一等奖190余人次;连续6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师、公务员、“村官”、应征入伍、出国留学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毕业生就业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多年保持较好水平,学校多次获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建有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包括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8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立项总数与经费总额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名列前茅,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6项。曾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2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次以江西省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美国《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先后制订1项《脐橙》国家标准、13项《赣南脐橙》系列地方标准。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学校《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紧密结合江西特别是赣州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培育了以满足地方基层教育事业为主导的教育学科集群、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化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科集群、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为主导的历史人文学科集群,在此基础上凝练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办学特色:一是高举师范大旗,全力打造服务基础教育“三个中心”,即赣南及周边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中心。二是紧扣地域资源和社会需求,打造了以“五个一”为代表的学科科研特色(一面旗??中央苏区研究,一棵树??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一家人??客家文化研究,一?土??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研究,一条虫??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研究)。三是以为引领,挖掘苏区精神和客家文化两种育人资源,培育形成了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泰国、塞拉利昂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来华留学教育,接收了来自13个国家的留学生,举办了我国在西非设立的首个孔子学院??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以及“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优秀高校”“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深入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四大战略,大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领先、省内前列、全国同类院校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为赣南苏区振兴、江西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