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平台

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青果教务系统入口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2005年03月09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销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等。思而学教育网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青果教务系统入口供大家参考选择。

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青果教务系统入口

青果软件? 青果服务网址:http://www.kingosoft.com/

公司介绍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创建于2000年03月28日,员工300余名,专门从事教育管理领域计算机应用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2010年通过ISO9001

:2008国际认证,2011年通过CMMI L3国际认证,2013年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军企业奖,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组织机构:总办(含人事部、行政部、财务部与法务部),研发中心(含设计部、技术部、研发部与质保部),客户中心(含客户部、产品部与服务部)及中南大区(含5个办事处)、华东大区(含5个办事处)、北部大区(含8个办事处)与西部大区(含9个办事处)。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聚集国防科技大学高级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团队,技术力量雄厚。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相继推出了《KINGOSOFT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KINGOSOFT教育管理综合信息平台》、《KINGOSOFT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KINGOSOFT中职学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KINGOSOFT中小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KINGOSOFT幼儿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荣获2007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产品创新奖,荣获2008年度中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突出贡献奖。特别是,《KIN

GOSOFT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涵盖高校教学管理(含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科技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 数字迎新管理(含入学、收费及宿舍安排)、 学生工作管理、团委工作管理、招生就业管理、数字离校管理、教学评估管理等系列软件产品,采用统一身份认证、通过信息门户与公共数据交换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既可通过PC终端实现桌面办公,还可通过WAP浏览器或移动智能客户端实现掌上办公,能够为高校构建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提供全线的应用支撑,已在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贵州大学、江南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等上千所高校获得成功应用、受到一致好评,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紧跟国际领先技术,潜心研制开发,积极开展合作,加大市场推广应用力度,全新创建“教育管理”事实标准,强势打造“青果软件”知名品牌。

技术服务承诺

对于购买青果软件产品的用户,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本着“全程跟踪,用心服务”的宗旨,承诺如下技术服务条款,以明确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一、应用培训:结合实际,全面培训,保障用好。

1、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派遣培训师上门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软件产品及配套技术资料,包括安装光盘一套、技术培训教程若干册等。

2、依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培训与专项指导两种方式,为用户免费培训使用与维护软件的有关技术人员,包括管理员一名、操作员若干名(指使用软件的管理人员)。

3、指导用户构建软件的运行环境,完成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4、指导用户收集、整理、录入(或导入)软件运行需要的有关基础数据。

5、依据软件功能清单、用户个性化需求(限合同约定期限内提出并经过确认的部分),协助用户完成软件验收。

二、运行维护:永久支持,快速响应,满足需要。

1、通过数字青果(KINGOONLINE)接收、确认用户反馈的问题/需求并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满足用户反馈的需求,为用户建立并维护完整、准确、详细的软件使用档案。

2、对于发现的软件自身功能问题,免费提供永久支持、及时给予圆满解决;在远程维护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派遣技术人员上门解决。

3、在合同规定的免费服务期限之内,为用户免费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在线答疑、定期回访、软件更新、版本升级与技术培训。

4、在合同规定的免费服务期限之外,对于用户提出的一些增改要求,在不影响软件整体架构的前提下,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

5、在合同规定的免费服务期限之外,对于用户提出的各种增改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对于需要版本升级(包括结构优化、功能扩展等)的用户,收取一定的版本升级费用。

中国高校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张光铎 博士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高校实行学分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教学管理变革。

本文通过回顾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分析学分制的应用现状,针对高校实行学分制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矛盾和困难,紧紧围绕实行学分制的目标,阐述中国高校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希望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学分制管理规范以资借鉴。

一、学分制的历史渊源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1779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将选课制引入威廉和玛丽学院;1825年,选课制在新建立的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随后,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也开始试行选课制;1851年,密执安大学开设工科选修课;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制度在哈弗大学开始施行。到二十世纪初,学分制在美国得到普遍推行,大多数高校还对学生选修课程采取了各种限制。

学分制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同美国的国情(市场经济、多元政治与教育地方自治等)相适应。美国人信奉通才教育思想,强调发扬个性、倡导个人本位。学校不规定固定的学习年限,教师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课程进行修读。学校仅仅关注学生毕业所需获得的最低学分。教学计划的设置具有较大弹性,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改变专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安排学习计划。学生所属年级的确定,不是依据入学年份,而是依据已经获得的学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高校实行学分制趋于成熟、完善。学分制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各国的高校中也非常流行。日本高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同日本的传统思想和高度集权政治相适应。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一些教育家从日本或欧美引进了学分制,如张伯芩在南开大学实行积点学分制和选科制。然而普遍认为,中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此后二、三十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其课程参照当时的哈佛大学,也采用学分制。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院系调整,高校普遍采用学年制代替了学分制,直到1978年,学分制又再次崭露头角,至今,全国范围内推行学分制已出现了四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于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因此,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少数重点高校率先开始实行学分制。

第二次“高潮”出现于1983年。学分制由部分重点高校扩展到非重点高校,由综合性、多科性高校扩大到单科性高校。

第三次“高潮”出现于1985年。当年5月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截止1986年,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接近20%,重点高校大多数都实行了学分制。

第四次“高潮” 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确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开始推行学分制,上海大学按学分收取学费更是轰动一时。截止1996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

但是,以往数十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制度和办法,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转变,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同样地,在高校实行同相适应的学分制也需要一个过程。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实际上是学年学分制,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学年制的色彩。

二、学分制的天然利弊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保证选修课的应有数量和质量,是学分制的精髓。学分制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因而灵活性好,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趋于多样化,也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及边缘学科的发展。学分制具有如下优点:

1、促使教师增强竞争意识,切实调动教学积极性。学生通过选课,自然地对课程和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评价,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从按要求学习到自己选择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3、有利于文理渗透,实施素质教育。比如,主修文史科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自然科学,主修理工科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社会科学。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规定学生除了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之外,还应取得一定学分的课外附加部分(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

4、为发展新兴的学科和边缘学科创造条件,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有利于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打破严格的年级和学习年限,便于在职人员的学习,也便于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

6、有利于规范收费行为,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对于缓解贫困学生学费难题具有积极意义。

实行学年制的高校,有基本统一的教学计划,各门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材,有一套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易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一定的教学质量。相比,学分制具有如下不足:

1、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受到影响,质量不容易保证。

2、有的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的不良现象。

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

4、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要求,即使同一层次学校间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也差别较大。

5、学生自由度大,容易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难。

因此,实行学分制必须扬长避短、审慎推进,防止降低学生学习质量,必须保证培养目标这一基本规格的切实实现。

三、学分制的现实矛盾

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只是学分制的初级阶段,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原因很简单,比如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所有的课程都可供学生选择;愿不愿意上哪一门课,由学生自己决定;而我们目前一半以上的课程都是必修课。

从硬件环境看,很多高校还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条件;因为学分制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校际合作等方面必须相应配套。很多高校存在如下现实矛盾:

第一,后勤保障跟不上。

连续多年大幅扩招已造成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相当紧张,实行学分制又要求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许多学校见缝插针地安排课时,这样高密度的课时给学校的后勤保障提出了难题。学生上课时间不再统一,延长食堂、浴室、开水房等场所的开放时间成为必然。同时学生对教室、实验室、校园网、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另外,延迟毕业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让学校非常头疼,许多学校没有办法提供充分的住宿和教学资源。

第二,师资力量跟不上。

许多高校一直苦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不足将会导致开课教师少,学生选择教师的自由度不大;师资不足也会导致开出的选修课较少,造成课源不足,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不多。另外,现有教师中传统学科专业比例较大,知识老化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知识结构难以应对学生的自主选课。

第三,各种配套制度没跟上。

(1) 是收费问题是学分制的软肋。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学分收费标准,学校大都各自为政。(2) 就教师本身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多开课程、学生选修人数多等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就会造成教师没有多承担教学工作量的积极性。(3) 缺乏相应的处罚、制约机制。一方面,学分制给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学生是否去上课的"自由";另一方面,学分制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学班级上课,这就加大了教师的管理难度,有的老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管自己上课,也不管学生来了多少;有的老师则采取不定期点名的方式来圈住学生,但收效也不好,如果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学分制管理反而会让他们学不到知识。

第四,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的指导。

学生一味地单凭个人兴趣进行选课,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生则把精力放在感兴趣的选修课上而忽视了本专业课的学习。

四、学分制的必由之路

第一、富裕的师资队伍,较高的管理水平。

实行学分制,要求教师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中有所建树,才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修课。学分制提倡公平竞争,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分制淡化班级,要求每个教师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心理学知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实行学分制,要有一支观念超前、意识更新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从招生和制订教学计划到经费统筹和使用,学校都要以培养通才和创新型人才为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服务意识,用好手中的权利,特别是行政领导,要改变过去一切按上级批示行事的观念,要独立作出决定。管理干部必须懂得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第二,完善的教学管理,合理的学籍规定。

其一,选课系统的管理。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是实行学分制最核心的内容。对选课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1) 开课管理:课程开设的数量与质量是学生选课的基础,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吸收有专业特长的人才;采取特殊性政策,激励和培养教师;加强电化教学或远程教学,实行校际资源共享;开辟外校选修课,实行学分互通;教师挂牌上课,鼓励学生选择教师;全部或部分课程滚动开课。

(2) 选课管理:选课是一项工作最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它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智能结构的设计和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选课的管理就是保证选择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导师指导和组织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合理安排每个学期修读的课程和学分;制定选课的有关规定,如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低年限和最高年限,可以不制定每学期最低选课量,不规定重修次数限制,不规定降级和留级标准,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学分者即可毕业;编制《学分制管理手册》,汇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专业培养计划,全校任选课目录及课程介绍等;确定选课程序,学生在前一学期末完成网上选课。

其二,导师机构。学校要成立一支兼职导师队伍,其职责是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实行学分制,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程选修和学习年限等方面有自主权,但由于学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结构还缺乏了解,一些学生盲目性选课,专挑名声好的或热门的课程选课,避重就轻凑学分,拣好拿学分的课程选修,造成学习内容杂乱无章,知识体系不完整。因此导师要切实地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学生身上,对学生选课提出必要的建设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将教学过程逐渐变为导学过程,将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

其三,规范教学管理,严格考试制度。为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就要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立一整套符合学分制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选课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都要求具有比以前更迅速的反馈功能,即建立水平较高的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实行学分制,打乱了原来的班级制,学生学习的弹性增大了,上课考勤效果减弱,这就要求严格考试纪律。为防止作弊和教师不按教学大纲要求命题的事性发生,要加强考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交叉评卷、流水作业,取消补考,首次拿不到学分者,一律交费重修或交费重考。

第三,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行学分制,就是要加强时间概念,力争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大的教育和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当今人类的知识量在短期内急剧地扩增和更新,加速了知识老化和人才老化的过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时间相对在缩短,但学习内容的急剧增长又不可能使学校教育无限延长,高等教育仅是一个专门强化的短期阶段,这一阶段必须以很高的时间效益使学生除了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更要让他们具备不断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从一个学科领域向另一个学科领域转移的能力。学习年限的长短、连续与间断,直接与这些能力有关。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所以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书本教学改为案例式教学;充分利用投影仪、大屏幕、背投、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学;进行校际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校优势等。

第四,配套的管理制度,完备的管理体系。

学分制是全面的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实行学分制必然会涉及到学校多方面的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一,分配制度。实行学分制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因此,在人事分配制度上不能象学年制那样实行大锅饭,必须体现出自由灵活、多劳多得等原则。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学生与教师的比例逐步上升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聘任教师的工作量以课时计算,超工作量的进行重奖,连续超工作量的给予晋升工资等,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其二,图书馆、实验室等管理制度。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基地、计算机房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实行学分制后,这些基地要进行开放式管理,学生随时可以到这些基地进行学习。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工作服务方式的调整和适应。要用经济手段将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时间、工作质量挂钩,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其三,后勤生活服务制度。实行学分制,教师要多开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上课。这样,不少学校在教室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有些课程只好安排在晚上甚至休息时间开课。后勤服务工作不能按常规进行了,必须主动适应学分制的需要,实行后勤服务工作校内社会化,即在后勤服务中引进竞争机制,按经济规律办事,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