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广两会特别节目央广辩论会推出第三期??《公务员该不该拿高薪?》。辩题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热议。
2017公务员工资该不该调整
公务员应不应拿高薪?或者公务员是否已经拿到了高薪?辩论的最终导向也是公务员工资该不该调整。一直以来,有关公务员工资调整的议题一经提出,便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一方面,有网友认为,公务员的工资已经很高了,超过了全国普通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公务员内部却在吐槽,工资非常可怜,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和工作风险也极大。
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到底公务员工资该不该调整呢?
首先,公务员的工资和自身所处的地域、部门以及所担任的职务有关,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公务员工资是高是低,公务员工资的调整,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加工资。就像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万安培所认为的,给公务员加薪不一定意味着给全体公务员都加薪,应该根据公务员的不同类别来进行考量。那些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人民群众服务、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比如顶尖人才、专家教授,或者是那些坚守在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甚至常常面临生命危险的岗位,比如武警官兵、边防战士等等,应该说,为这些公务员群体调薪无可厚非。而对于那些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无需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岗位来说,这类公务员工资起点低些也是可以的。
此外,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水平也应该随之增长。在公务员内部和学界都有“高薪养廉”的建议,虽说清廉指数不是简单地和工资水平成正比或反比关系,但两者的确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假若公务员的薪水与其所任职位、所担职责和对社会的贡献相适应,能够为其提供尊严有体面的生活,使其感受到自身付出和价值得到认可,那么必然会减少公务员们因羡慕社会高收入者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也就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了。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四条原则一向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什么部分人民群众特别反感公务员调薪?为什么一旦提出公务员工资上涨,部分人民群众立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这值得公务员们认真地思考。难道仅仅是因为人民群众不了解?恐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资水平高低问题,还与部分公务员平时不作为、乱作为的工作作风有关。有的公务员“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是一天,或者对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民群众对这些拿着国家工资却出工不出力、不为群众服务的人还想提高工资待遇,自然产生不满和反对了。所以,公务员们自身的合理诉求想要表达的有底气,想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成,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只有整个公务员队伍真正做到时时刻刻想人民所想,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在争取自身合理需求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相关新闻
财政部长:政府举债筹钱不是为了给公务员发工资
关于今年的财政政策,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就是要更加积极有效。在充分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前提下,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合理调整政策的着力点,要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全国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我认为这个赤字率是积极的。所谓积极,主要体现在,虽然今年的赤字率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或者基本持平,但是赤字规模随着GDP的增长相应增加。我们测算,今年的赤字规模与去年相比,增加2000亿元,能够满足实施减税政策和保障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个赤字率也是比较稳妥的。您作为彭博社的记者,我想您也会观察到,中国政府的债务率和其他国家相比,属于比较低的,现有的赤字规模也是留了余地的。
关于财政赤字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恐怕我们还要做一些探索性的分析,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看需要,也就是说我们扩大的赤字用在哪里?去年和今年增加的赤字,在座的记者朋友们都很清楚,主要是用于减税降费和保障重点领域的支出,既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适度扩大总需求。今后是否再继续扩大赤字?我认为也应当根据需要来确定。
其次,我认为,还要看赤字形成的债务是否有能力偿还。这里我想告诉各位记者朋友,我们政府举债筹集的资金不是用于给公务员发工资、搞福利,而是形成了有效投资,这些投资又相应形成了优质资产,也就是说,债务是有资产对应的。
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我相信,中国经济的蛋糕会越做越大,财政收入的蛋糕也会随之增大,这是偿还债务的根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