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分数线

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1-07 15:38:00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上海大学招生网和河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7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4528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上海大学,不过每年上海大学在河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大学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大学(较高收费)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528名;

2、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800名;

3、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上海大学(较高收费)的理科最低分需要60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866名;

4、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上海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6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845名;

5、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大学(较高收费)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7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934名;

6、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9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79名;

7、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上海大学(较高收费)的文科最低分需要6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13名;

8、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上海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62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56名;

二、上海大学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上海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85 24528 市政府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89 21800 市政府
2022 河南 文科 本一 572 4934 市政府
2022 河南 文科 本一 591 1979 市政府

2、2021年上海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606 21866 市政府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621 13845 市政府
2021 河南 文科 本一 623 2519 市政府
2021 河南 文科 本一 626 2133 市政府

3、2020年上海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628 21581 市政府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643 12897 市政府
2020 河南 文科 本一 617 2213 市政府
2020 河南 文科 本一 620 1856 市政府

铁路包分配的专科学校有哪些

目前没有包分配的专科学校,小编整理了一些铁路就业好的专科学校。对于一些高考分数不高的学子来说,要在铁路局工作,可以考虑以下铁路类专科院校,认真学进入铁路系统就业,不是很难的事情。

1、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子,进入铁路局工作的概率是很大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受铁路系统欢迎的程度很高。

而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也有较好的表现。如武汉铁路局2021年校招拟录用人员中,就有不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2、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有很多进入到了铁路局就业,并且薪资待遇不低。

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样,除了在省内有一定的“统治力”外,在省外同样吃香,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在泛珠三角洲地区的铁路局就业。

高考后做近视手术能不能报军校

做了近视手术后是可以报考军校的,但注意必须是在手术后半年且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才可以报考,如果是高考后去做完近视手术,接着报考军校的话是不可以的。

通过激光类手术进行视力矫正,只要矫正达标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9,术后半年以上无并发症,眼底正常,则为军校检查合格。

每年高考是6月7号左右,填报志愿一般在6月下旬,高考志愿提交后,军校招生放在提前批,所以军校的体检工作也会在6月底或者7月初也将展开。

三、上海大学学校介绍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学校克服种种困难,艰难办学,吸引四方热血青年影从云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汇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美誉。 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关心学校建设,或担任校董,或举贤任能,或指导工作。于右任、瞿秋白、邓中夏、邵力子、陈望道等领导学校发展,或延揽人才,或规划学科,或执掌教务。以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施存统、萧楚女、沈雁冰、田汉、蒋光慈等为代表的“红色教授”则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上海大学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东南革命最高学府”。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践行“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成就瞩目,英才济济。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王步文、刘华、何秉彝、阳翰笙、丁玲、戴望舒、匡亚明、杨之华、张琴秋、钟复光、施蛰存、王一知等都从这里走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有为国捐躯的烈士,有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有一流的学者、作家、剧作家、诗人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市美术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 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现设有30个学院和1个校管系。设有94个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科技部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共建);国家教育部3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及1个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国际禁毒政策中心等67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 学校现有研究生18021人,全日制本科生19921人(含预科生63人),成人教育学生19912人。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宣传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高校之一。钱伟长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单位。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扎实,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8-2019年、2020-2021年分别获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基地。近年来,本科生平均境内外深造比例超过四成,毕业生主动服务国家重点行业领域、西部、基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8月31日,我校2021届毕业生总计9322人(其中含608名定向就业研究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94.05%。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19人,其中教授769人、副教授106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62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13人,中科院外籍院士1人,海外院士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3人;国家级中青年领军人才8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3人,艺术类人才10人,省部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21人,省部级青年人才121人。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CPCI-S)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46、43、31位。2021年,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4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获上海市**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78项(其中一等奖共计38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6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41项。202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1项(其中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2项。 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已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42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2603人,其中学历生2268人;港澳台学历生64名,交换生8名。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拥有4个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宝山区人民政府、嘉定区人民政府、静安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嘉善县人民政府、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在内的全面合作。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 图书馆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10.6万余册;订购纸质报刊1431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81种,含电子刊5.1万余种,电子书749.1万余种。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完成了四校区环状光缆互联,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物联网、四中心融合和5G校园建设,上海大学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实施工作,逐步推进AI+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分步实施学科智能计算服务共享平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师生服务提供了较完善的一流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4月,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11月,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上海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复查合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