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落户政策分为引进人才落户和普通落户,属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或者中级以上职称可以人才落户。
一、海南落户条件
落户主要分为人才引进落户和普通落户。
1.人才引进落户
引进人才,是指适应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省外引进的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的各类人才。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内引进(调入)人才落户,按现行调动落户政策执行。
政策内容较多,以下为截取的部分重点内容(政策全文):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可选择在本省任一城镇申请落户:
(一)按本省有关规定认定的高层次人才;
(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
(四)上年度工资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5万元以上的来本省就业人才。上述标准随本省人均工资水平变化适时调整;
(五)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本省所聘用企业以技术入股,入股估值不低于150万元、占股不低于注册资本10%的创新人才;
(六)在本省领办、创办企业,其产品符合本省12个重点产业支持方向,并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个人实际出资不少于15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的创业人才;
(七)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在本省领办、创办企业或与本省各类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可选择在工作地或实际居住地申请落户:
(一)近3年内获得各类省级以上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创新创业奖项的人才,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个人项目奖项(不含荣誉奖)及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以上的人才;
(二)具有全日制普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及以上技术职称、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可在本市县工作地或实际居住地申请落户:
(一)在引进市县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对当地产业发展起到一定引领作用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在引进市县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1年,且继续与该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符合引进市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急需、特殊才能的人才。
第八条 引进人才落户,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随迁。、
2.普通落户
主要是在海南居住或就业,可以在实际居住地办理落户手续!
一、基本取消本省(除三沙外,下同)落户限制。
省内居民,可在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下同)的城区、建制镇的社区(以下统称城镇社区)落户。
省外居民,取得本省居住证并参加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不含临时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和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可在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城镇社区落户。
二、居民在落户地点无自有产权住房的,一律在其合法稳定住所所在的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
二、落户海南有哪些好处
第一,购房。
海南人才落户,可以直接在海南购买两套房子,普通落户者需要先购买两年的海南社保,才可以购房。以海南现有的发展来看,海南的房价还有升值的空间。
第二,全岛免税。
海南2025年封关后,有海南户口的人,是可以随时购买免税商品的。外地人购买要有离岛的机票或者船票,才可以购买。每人每年离岛免税额度有10万,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够用的了。
第三,高考优势。
这是很多家长,落户海南的原因。海南最近15年每年高考人数不到6万,对比高考大省的百万考生来说,竞争少,就是很大的一个优势。
2020年按照本科升学率统计出来的结果,全国前四名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海南,海南本科升学率达到63.78%。
而且,海南使用的是全国高考的第二套试卷,比第一套试卷难易程度要简单的多,孩子更容易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好的未来。
不过,在海南参加高考还是有门槛的,这就需要你提前来海南布局了。
第四,人才补贴。
在海南人才落户是有补贴的,本科每月补贴1500,硕士每月补贴2000,博士每月补贴3000,累计补贴不超过三年。
第五,免签。
海南将面对59个国家免签,以后来海南的人员将会是来自全世界的。当然你去这些国家旅游也是免签的。
三、海南落户办理流程
1、若落户人为新生儿,则流程是,提出申请、审查、予以登记。且一般需要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办理;
2、若落户人为户籍转移人员的,则流程是,申请落户准迁、办理户籍迁出、申请落户登记等。落户需要的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本人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
(3)如果是工作迁移,需要新公司开具工作证明或者新的劳动合同;如果是结婚迁移,需要携带结婚证以及房产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