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篇一: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我们要吃月饼,赏月,要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和经历呢?一起来看看!
篇一: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今年,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台湾的中秋节礼物――一个手工制作的漂亮的同心结。
那是我的表妹语嫣寄来的。
半年前,语嫣跟她的爸爸妈妈回故乡漳州寻根问祖,我和语嫣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不过,我们在一块只玩了几天,她就跟爸爸妈妈回去了。送他们去机场那天,我和语嫣都有些依依不舍。我们约定,等中秋节到来时,互相给对方赠送礼物。
中秋节前一天,我收到了语嫣的礼物。我迫不及待地给她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顺便问她喜不喜欢我送的礼物。
我给她寄的是一个精致的木偶。爸爸说,这是我们漳州非常著名的手工艺品,相信语嫣一定会喜欢。
可是,语嫣却在电话中告诉我:她没有收到礼物。
放下电话后,我失望地问爸爸,是不是把东西寄丢了。爸爸说,别着急,等明天看看。第二天就是中秋节,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但我却没有心情欣赏。爸爸猜出我的心思,就帮我挂通了语嫣家的电话。
电话中,语嫣的声音闷闷的。她说:“我还是没收到礼物。”
我知道礼物可能真的寄丢了,只好安慰她说:“没关系,我再给你补寄,你今晚就安心赏月吧。”
电话那头的语嫣忽然不说话了。停了一会儿,她才低声地说:“今晚我们这里下雨……”
我一听,心情跟语嫣一样糟透了。
结束通话后,我无精打采地看着天上的月亮,看着看着,心里忽然想到了什么。我飞快地抢过爸爸的手机,一溜烟跑到阳台上,迅速调到摄像功能,对着天上的月亮咔嚓一下,然后给语嫣爸爸的手机发了条彩信,让他转告语嫣,这是我送给她的“特别的礼物”。最后,我还在短信里写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我在《唐诗三百首》中背过的。我觉得,这句诗最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
很快,语嫣就回了一条短信。她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中秋节礼物。
我开心地笑了。
篇二:
记忆中,无论农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这天,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换上干净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赶集,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同时,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望与需求。
赶集归来,母亲空空的篮子里便多了一些让我们垂涎的东西。割上斤把肉那是少不了的,手头宽泛的话还会捎回条鱼。因为是中秋节,自然少不了月饼、苹果和柿 子,但苹果、柿子多是三五个,一般也就是刚好够我们姐弟三人的,月饼更是只买五块,一个人一块,用母亲的话说,这些都不能当饭吃的。但为了圆孩子们中秋美 梦,母亲的便是制作手工月饼来给我们解馋。
赶集回来,母亲便把“糟头”用温水泡在瓷盆里,午饭后便开始和面。在醒面的间隙,母亲把家中的芝麻拿出来选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冷却了以后便用家里的石臼把它捣碎然后拌上糖,这样月饼馅便做好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村里只有我们家才有那个石臼,听父亲说那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因此,每年中秋节的下午,故乡的老屋便始终弥散着芝麻的香味。这时面已发好母亲便开始揉面, 并把它们做成盘子那么大小的饼,里面包上准备好的芝麻糖,用簸箕盛着端到锅灶上,一块块地放到锅里面烤。当然,一锅最多只能放四块,而且火候也要适中,大了就被烤糊了,小了有可能不熟,所以烤饼是一个细致活,当然,这对于母亲而言自然不是什么难题。
晚上,皎洁的月亮早早地就挂在了空中,好像她 也知道今天要受人们祭拜似的。母亲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里,放上早已用盘子装好的苹果、柿子、月饼和母亲做的月饼,然后还要认真祈祷一番,无非是祈求平 安、丰收之类的话语,具体说得是什么听不明白也听不清楚更不想听,因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给勾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起床为我准备回校的东西,自然少不了要在我的书包里装些月饼,有时,姐姐还把她没吃的苹果悄悄地塞到我的手里。这些生活的细节与往事让我记忆犹新,令我珍藏永远。感受到母亲的不容易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