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征文一】爱与责任并肩,心系职教事业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本人一直以来,热爱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于党的领导,崇尚科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以来,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为职业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理念,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担任什么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付出心血,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同文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该同志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多次得到学院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本人系统的认真的学习了《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三、奉献职教,挥洒青春,爱心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就把职业教育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默默无闻的在教学第一线努力工作,毕业后便坚定了一个为教育工作奋斗终生的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大好青春年华献给了职业教育工作,矢志不渝的扎根在基层职业教育工作中,从来不被灯红酒绿所迷惑,从来不羡慕“挣大钱,做大官”,努力的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工作,十余年来,寒来暑往,十余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离开过学生,十余年来,从来没有动摇过为职业教育奋斗一生的心,周末和寒暑假期间,积极深入到各实习点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努力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来不怕辛苦,从来不计报酬,每到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生都为远道而来的老师深深感动,每一次从实习单位走,都能看到学生依依不舍,眼含泪花,曾记得,有一回离开实习点,学生把他的包里头放了个苹果,留下一张纸条:老师,路上注意安全,一定平平安安。学生有时病了第一个求助的就是自己,从来没有以任何理由推辞过一次,总是以最快的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总是为学生垫钱看病,接送学生,十余年来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在病中委屈过,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病中有过意外和危险,有时学生心里有事或者想家了或者遇到困难了,总是耐心的开导,让孩子们感觉到家长离他们远,可老师离他们近啊,多年来得到众多家长的好评,不少家长常常联系,家长们不管走到哪,都说自己的孩子有个好老师,家长多了个好朋友,家长们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戴也是对我们职业教育人工作的肯定和赞誉。
在教育事业中,重视人文素质和品德教育,他觉得为人师表尤显重要。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作风自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自己一直严于律己,思想积极,不断进取,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深得学生的喜爱、尊重。在全校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在每一次学生评议活动中能名利前茅。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有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该同志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多次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他经常主持教学活动,积极主动的向老师们传授先进的教学模式,经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并加以实践,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并以此为指导带动身边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为学院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师德师风征文二】落叶知秋
又是一年秋,我回到故里。秋风簌簌地吹过,卷起一片片落叶从枯树飘落,那些枯黄的叶子毫无规律地躺在地上,路砖和柏油马路铁青着脸,无情地将它们挡在泥土的外面。落叶就像无家可归的孩子,任凭风将它们从东街吹到西街。最后的一片黄叶终于定格于我眼角深处,渐渐散去,慢慢变小最终消逝了。眼前又浮现昔日的那一幕幕。
我的小学座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村里除了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唯独只剩下狗和圈养的牲口。大多数孩童都随打工的父母去了城里,留下上学的孩子也就二十来个,学校的老师只有两个,校长李园林,一个六十岁已微驼的老人,和语文兼数学老师王清之。我对于王清之最初的了解并不多,幼年的记忆里,只有经常吵架的父母把我留给奶奶的模糊印象,以及奶奶带着我在村头孤独行走的身影。
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依然扎着傻丫辫,挽着裤腿,汲着拖鞋跟着奶奶在田间拔草。八岁却连名字也写不好的姑娘,一有空就偷跑去小学里,巴望着土坯堆似的破败教室里坐着上课的毛孩子们,还有带着大家读书的那个带着黑边眼镜、穿着朴素整洁的王清之老师。他看见了我,也朝我一笑,我却胆怯地溜走了。
一日,我赶了鹅回家,老远的看见院子里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男人,正和奶奶说着话。奶奶不住的用满是皱纹的手擦拭她老泪纵横的脸。我满是疑惑的走近门口,看清了来人是王老师。
“娃娃大了,该上学了。”王老师道。
“谁不想给她念书呢?话说还不是她爹妈抛下她不管了,留下俺这老奶奶种着这二亩地,只够咱奶孙两人吃的,又哪来念书的钱呢?”奶奶说着,我的鼻子也酸了。
……
后来,王老师走了,我也继续赶着鹅,过着昏天暗地的日子。
然而有一天,我回到家,看见堂屋里坐着的王老师,手拿一个军绿色背包和崭新的课本,欣喜地告诉我,丫丫,可以上学了!我疑惑地望着奶奶,她点点头:“王老师和李校长给你筹集的学费,娃好好念书啊。”
从此,我的赶鹅、拔草生活里,多了一件神圣的事:上学。
我的世界从一片懵懂无知中,撕开了一条缝,透进万丈光芒。
上学的时光里,我也渐渐了解了他,我的王清之老师。这个看起来四十出头的男人,一直是单身。听说他曾经有老婆,只是他坚持就在这个穷山洼里任教,她带着孩子离开了他。这一留,就是二十年。他穿着补丁的白色衬衫蓝布裤子,却干净整洁。每天早起,打水,扫地,敲响学校里那口苍桑的老钟。他带着我们二十几个孩子们读书、算术,引领我们打开未知的世界。寒来暑往,年复一年。
一个平常的日子,我抱着一摞作业本,小跑着送去王老师的办公室。所谓的办公室,不过是糊着报纸透着寒风的窗下放着的两张破课桌椅。进门就看见老校长抽着烟斗,吧嗒吧嗒猛吸了两口,对着王老师说:“咱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留下的孩子不多,县里拨的那点钱也维持不了多久,要不咱就散了吧,把这几个孩子送到县里念书,你也回城吧。”
沉默。时间仿佛停在了那一刻。我的心,也堵住了。回城,意味着我又失学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学费是王老师从微薄的工资里省下来的。
“李校长,我不回城。我们散了,这些孩子们怎么办。送县里上学,爷爷奶奶们腿脚不便,他们就会失学的。”王老师坚定地说。
老校长沉默了许久,屋里只剩下缕缕青烟。
后来,我的小学虽然岌岌可危,却一直存在,王清之老师的身影,也一直出现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他没走,一直坚持留下来。只是老校长的背更驼了,他的日子过的更清贫了。
小学六年级那年,像往常一样,王老师站在讲台上带着我们读书。突然,他的声音停顿了,脸色惨白,书本从指间滑落,右手捂住腹部,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滴下。孩子们都吓坏了,跑过去扶住王老师,惊慌失措。在急促的120声中他消失在乡间小路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