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
课前互动:诵读关于天鹅的诗
天鹅,不仅仅是美丽、纯洁、高贵的象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的斯杰潘老人曾经是一位猎人,他在文章最后说的一段话,耐人寻味。
(教师深情范读,设疑)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脑海里会闪现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小结板书:端??挂?)
二、精读细品,感悟精神
1、自主学习 在天鹅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使得老猎人永远地收起了猎枪?请同学们浏览课文5?7自然段,对你们的预习卡进行补充完善。
2、同伴助学 和你们的学习伙伴一起分享自学成果吧!请组长做好汇报预演的分工。教师巡视指导两个组。
3、品读勇士破冰,感受老天鹅的勇敢、顽强
(一)汇报展学
小组展示,学生抓住“腾空而起”、“石头似的” “重重的” “胸脯和翅膀”等词语,谈感受
①师相机点拨
②师评价小组合作情况,梳理学法,相机板书 ③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理解、体会,用自己的双手代表天鹅,扑打桌面表示扑打冰面,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学生带着动作齐读)
(二)教师点拨??
1)拓学:老师从资料上得知贝加尔湖冬天冰层一般有1米厚,上面可以开坦克,现在即便是早春,冰层也起码有30-40厘米厚,老天鹅要破冰何等不易啊!
2)指导朗读
①同桌之间相互自由练习朗读。
②男女生合作诵读
③全班齐读
3)、小结提升 梳理学法 评价小组合作
4、抓住群鹅破冰的场面,感悟团结就是力量
(一)小组汇报
抓关键词??想画面??谈体会
(二)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1)同学们,破冰勇士这个称号仅仅属于老天鹅吗?(还属于整群天鹅)你听,湖面上不时传来了??(生读)(出示:湖面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2)从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①分组读
②齐读
③师生加上动作朗读
5、悟读??与群鹅同欢呼,感受胜利后的喜悦
1)生齐读
2)指名读。面对这样的变化,天鹅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谁能把高兴、自豪、激动读出来?
3)齐读
6、拓展?? 透过这阵阵欢呼声,你似乎听到了天鹅们在说些什么?
三、回归问题,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1、通过学习,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天鹅?生自主交流。
2、你知道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讨论交流 (教师擦去问号)
3、共同完成小诗??《猎枪为谁而挂》 齐诵
4、总结:让我们铭记这感人的故事,做一个爱护动物,保护生命,维持生态平衡的“勇士”吧!
四、课外阅读延伸
1、课外阅读推荐: 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
2、完成《练习与测试》第三题;
课堂亮点:
诗歌导入,充满语文味,与课题对接。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重视朗读,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
“提出主问题------解决主问题------总结主问题”,线条清晰,前后呼应 以诗开头,以诗结尾,首尾呼应。
延伸阅读,让语文课堂走人课下。 李老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智慧的课堂!
《天鹅的故事》评课稿
《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而又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文章情节感人,令人深思,同时又能给人以启迪。文章语言优美,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可爱的鸟儿顿生喜爱之情,是一篇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今天听茅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觉得课堂上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了课文的一条主线。
本文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这节课教师从天鹅的三次叫声切入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天鹅叫声的语句,朗读揣摩:这三次叫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叫声表达了天鹅怎样的内心世界。并将天鹅的三次叫声作为一条主线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受。最后说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说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二、注重指导学生的读:
这节课的读,教师作了多处精心的安排:
1、例如,在找到天鹅的三次叫声后,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次叫声,感受天鹅的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叫声;
2、还安排了学生进行默读,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段落;
3、读老天鹅破冰一段中的重点词句(齐读);分别让喜欢其中一次叫声的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一次天鹅的叫声,注意读书不同的语气。从上述读的频率和质量来看,读得还稍微欠缺一点。
三、注重了字词训练:
语文既具有人文性,也具有工具性,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字词的教学,
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应该属于第二课时,基本不涉及字词教学,但教学中的有字词句的积累,除了让学生说,还让学生在书上写一些相关的词句,进行了适量的训练,注意了字词句的积累与应用,同时对一些重点词语如“腾空而起”“砸”等,还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进行理解。其实在字词的训练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腾空而起的理解,更加理解了老天鹅为了群体,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所以说字词的教学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和感受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摒弃琐碎的分析,机械的练习,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理解情感,感受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这节课教学中也有一些小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有些值得学生感悟的内容,教师直接给出了结论,在有些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显得比较乱。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天鹅的故事》观课报告
古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而对于老师而言真正的会“教”,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也是我所感悟的“教”而优,则为“师”。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节语文,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不仅仅是几个重点字词,不仅仅是朗读的技巧,不仅仅是对于读者情感的领悟,而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一种格局!
本次研修的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天鹅的故事》,《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王老师的准备地非常充分,而且也蕴含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的智慧!
一、大胆取舍,凸显重点
王老师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凸现了文章的重点,抓住了故事的核心画面??老天鹅身先士卒带头破冰、百十来只天鹅集体破冰,这样,由于去掉了枝枝蔓蔓,一道精神大餐便呈现在学生眼前了。做到了便教利学,简洁明了而又做到了集中。这是智慧的选择。抓住了重点的词句,巧加引导和点拨。如:抓住“石头似的”引导学生体会老天鹅的精神(勇敢,顽强)。再如:抓住天鹅的两次叫声,体会天鹅群的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历经奋斗最终胜利的喜悦之情。创新性则在于老师能巧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的刻画的主角儿对话,让学生能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敞亮的精神境界。如:王老师引导学生与老天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就是一个可圈的亮点。
二、朗读感悟,突破难点
语文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语文课堂上最不可缺的。本节课,教师选择课文朗读的难点作为指导朗读的对象,在读的过程中一一突破。
王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方面做得到位。王老师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天鹅们的伟大壮举。例如:“老天鹅啊,你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扑打在冰面上呀”,“你痛吗?受伤了吗?”“你的身体变成什么样子啦?”你就真的不怕那刺骨的寒冷和钻心的疼痛吗?“如果你是一只小天鹅,请问你为什么要加入破冰工作呢”......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层层深入,让天鹅们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地伟大形象逐渐在学生们的心中丰满起来。
三、展开想象,升华情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可亲”。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入境入情,缩小学生和教材中天鹅的距离,在“真实”的情境中与文中的天鹅进行心灵乃至情感的沟通。从学生的笔端流淌的,口中倾吐的就不仅是对天鹅的喜爱之情,更是学生自我情感的流露。
总之,无论是王老师温文尔雅的教态还是她得体的课堂语言,无论是恰当的文本处理还是还是她以学定教的方法都令人佩服,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被王老师的“朴素中流淌着美丽,简单中演绎出精彩”艺术魅力所折服。
研修,让我们不断成长!优课,让我们撷英咀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漫漫的教学之路上,前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学会如何去“教”,成为真正的“师”者,永远不辜负“老师”这一光辉的称谓!
《天鹅的故事》实录
执教班级:五年级 执教时间:2006年4月10日
执教教师:扬州市江都仙女镇小学 任志刚 听课、评课教师:徐俊
课堂实录:
师: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斯杰潘的老人……(教师深情讲述)天鹅也面临着生和死的考验.
生:那只老天鹅非常勇敢,自己去破冰.
生:老天鹅不顾危险去破冰,这种精神非常勇敢.
师:老天鹅的形象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次想起它破冰的情景,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眼前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看到了破冰时的情景,它很勇敢.
师:一边读一边想象,很好.
生:先让自己腾空而起,然后又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生:先让自己腾空而起,然后又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指名读老天鹅破冰的段落.
生:我感受到虽然冰面很硬,可是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在冰面上,把冰面弄碎了.
师:这个同学读了,而且感受得很好,老师想问问,这段话中,哪些词打动了你?
生:重重地.
师:可以再读一遍吗?
生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重重的这个词,他读得很好,感受得很好.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了哪个词,拨动着你的心弦.
生:我从“石头似的”和“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感受到.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这只老天鹅很勇敢.
师:勇敢这个词,很神圣的.
生:所以我觉得这只老天鹅很好.
生:我是被老天鹅“重重地扑打冰面”感动,我感受到了,既然是一只老的天鹅,它一定很衰弱,可是他没有退缩,而是让自己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生:我从“石头似的”看出老天鹅他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扑打冰面.我们知道石头是很坚硬的,而衰弱的老天鹅像石头似的,一定花了很大的力气.
师:你真会读书.这里“石头似的”是谁?
生:老天鹅.
师:还记得课前说的吗?天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生:美丽善良而温柔的.
生:天真的动物.
生:很优美.
师:是的,他的姿态多高雅.
生:可爱.
师:是的,高雅,可爱,美丽,看来天鹅的高雅和美丽是说不尽的,但这里却说像石头一样,这样写,你认为恰当吗?理由是什么?
【评】
这次全国阅读课大赛中,有两位教师都执教了这一课,也都在同样在课前对天鹅的美丽、优雅进行了感知,但是可惜的是,第一位执教者没有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只是让学生谈谈感受,浮光掠影地进行了阅读指导;而任志刚老师则紧紧抓住了“像石头似的”,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前对天鹅“美丽”、“优雅”的认知,与此时天鹅的“像石头似的”进行对比,接着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进行了争论:把天鹅比作“石头”恰当吗?有说恰当的,有说不恰当的,学生真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最后,大家都为老天鹅那种义无反顾的重重撞击所震撼,为老天鹅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所感动,学生们体会到了“像石头似的”中所包含的壮烈,并将这种感受融入到个性化的朗读之中.同样的教学环节――感知天鹅的美丽优雅,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观念,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这也正是我们对课堂资源合理运用的思考.
生:我认为不怎么恰当,因为天鹅是非常天真的,怎么可能像石头一样.
生:我认为很恰当,因为石头是很厚,很坚固的,如果不是石头,感觉冰面上根本没办法弄破.
师:冰面很厚,老天鹅也非常明白.
生:我觉得不恰当,作为天鹅,非常可爱,非常美丽,这里比喻成石头,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可是这里却把天鹅比作了石头.
师:这是你的理解,可是,请你再读读.
生:我觉得恰当,因为要让镜子般的冰面弄破,必须很重地扑打,所以必须要像石头似的.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同学的话,她连连说了两个必须,看来老天鹅的决心很大.
师:刚才同学们紧紧抓住了这些词,用心感受了老天鹅的美,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