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思政工作从问题清单改起 北京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

聚焦高校思政教育

如何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如何从高校管理体制入手,破解思政工作与教学工作“两张皮”问题?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计划中,一份列有20余条问题的清单,成为全市高校思政队伍思考的逻辑起点。

“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现供给侧精准发力,这份问题清单就是我们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的行动表,清单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突破的一个方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说,“同时,我们坚持以问题的解决和师生的获得感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久久为功,获得了高校师生越来越多的点赞。”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一盘棋”

2017年10月至12月的每个周三晚上,来自全市8所高校的300余名学生都会齐聚一堂,共上一门市级思政公选课。这门名为“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程,会聚了胡鞍钢、李稻葵、金一南、韩毓海等名家,共开设13讲内容,受到首都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听课学生表示:“能近距离听这么多名家的高论很解渴,拓展了我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们对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理解。”

像这样在首都高校创造性开设品牌课程的做法,源于2015年一项调查中列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思政课缺乏吸引力?调研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实践发展和学生需求,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要求。

需求变化了,供给怎么变?针对现实问题,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队伍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等16条硬措施,从市级层面全面统筹高校思政工作。

北京市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高校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批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11个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京津冀三地共50余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同时,市委教育工委设立了一批思政课改革示范点和改革创新重大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通过综合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通过专家说课、示范教学、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化对教学内容、方法的认识。

在市级资金、平台、项目的统筹下,各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凝练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从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入手,北京师范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北京联合大学“问题导入式”教学等,对传统教材体系进行专题再造,受到学生欢迎。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制度体系

是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指南针”。近年来,北京高校结合大学章程制定和修订工作,将融入现代大学制度。市委教育工委制定印发《北京高校培育和践行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工作体系,将24字的要求全面融入大学管理运行体系。

北京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以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培养和选拔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各高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将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课题申报等评聘考核环节,制定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

为了坚持用引领大学文化,北京还实施了校园传播计划,在高校普遍开展“青春与价值对话”“我与”等主题活动,创办“校园网络文化节”,精心构建新媒体矩阵,推出一批名栏名家名作。同时,统筹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为师生提供优质普惠的文化服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为新生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课”。

找准“真需求”提升师生获得感

“大学思政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工作是否有针对性,能不能满足师生发展的真正需求,让师生有真切的获得感。”曾担任过多年高校党委书记的张雪以大学新生教育举例说,多年来北京市坚持实施“新生引航工程”,按照生均100元的标准支持高校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针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北京市高标准建立起一支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提出“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最新的校园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北京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对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教师群体。

针对学校不同学业需求群体,一些高校还构建了特别的专项辅导计划。北京工业大学推出了“学困生”辅导计划、“基础课”辅导计划、“杰出学子”培育计划三位一体的学业辅导体系,在参与“学困生”辅导计划的学生中,29.2%的学生取消了试读警告,66.7%的学生学分通过率显著提高。

面向教师群体,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实施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评聘思政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支持不同层次教师成长发展。

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铸魂工程”。在全国建立200个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每年组织1500名青年教师开展学习考察,组织青年教师、博士生等到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挂职锻炼。实施“青年英才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已经形成体系,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面向青年教师推出的“驼峰计划”,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师生的心坎里。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郑登文表示,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提出的高等教育“四个服务”定位和“四个坚持不懈”要求,以首善标准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进一步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