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贾谷丰:演绎石笋学校“变形记”

贾谷丰(中)在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 学校供图

■乡村校长系列?湖南益阳篇②

从最低谷只剩300多名学生,攀升到约900名学生,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石笋学校,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三年间,这所从1992年开始就再无大型建设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点点地改变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标准化食堂、实验室、乡村少年宫、200米田径运动场、7人制天然草足球场等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曾经的薄弱校,摇身一变,成为硬件设施全区一流的农村校。

校长贾谷丰带着全校50余名教师“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将曾经举步维艰的石笋学校带入了良性循环。

严治校:“制度规矩挺在前面”

8月,贾谷丰就任石笋学校校长。初上任,现实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七年级招录范围内学生应有150多名,报到时只来了不到90名;六年级成绩排名前10名的学生,流失到只剩下3名;区里新聘教师,宁愿去更远的农村学校,也不愿去石笋。问题出在哪儿?在石笋学校工作了13年的贾谷丰心中有一本账。

学校陈老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经验丰富,对学校管理模式有不同想法,但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与学校管理层沟通,他甚至对学校的任何事项都投了“反对票”。和陈老师情况相似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有教学经验,对学校管理也有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对学校有感情。”贾谷丰觉得,要设立一种让行政管理层与一线教师互相了解、沟通的机制。

于是,他将部分对学校管理有想法的教师,组织起来定期开会。绩效工资发放不合理,低年级实行“平均主义”,无法突出班主任的绩效,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学部和初中部的后勤管理,要顺应年龄特点,不能“一刀切”……这些意见,全是贾谷丰在会上征集到的。

“最多一个学期,要将学校各项日常管理全部规范到位。”湖南人贾谷丰“霸了蛮”,要求每个部门先拿草案,再发给本部门的每一个员工审核、提意见。的最后一个月,每周五下午学校都在开讨论会,“尽量做到求同存异”。

20页的《益阳市石笋学校制度汇编》终于在2015年成功推出,内容涵盖教学、后勤、财务、学习培训等21项。岗位职责、各项分工,一目了然。同时,贾谷丰下了“死命令”:每个部门必须在开学初制订好具体到每周每人每班的工作计划,学校的学期工作,则具体到周和月。

财务公开、管理规范、程序完备、人性化执行,“把制度规矩挺在前面”的贾谷丰,赢得了全校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稳队伍:“校长首先是一名教师”

,益阳市赫山区公开招考教师。当音乐专业第一名的张添骄和英语专业第一名的龚雪冶都填下了“石笋学校”的志愿,区里的同仁们才惊觉:两年前没人愿意去的薄弱校,如今已成了新教师眼中的“香饽饽”。

实现这一逆转,与贾谷丰“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校长”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

就任校长时,贾谷丰接手的教师队伍,由刚并入的石新小学20余名教师和石笋学校30余名教师构成,年龄在50岁以上者有四成,未来三年要退休的教师多达16人,而且还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英教师。

人心如何统一?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怎样改善?一桩桩一件件,都等着他去解决。

“我必须带头上课。”按规定,校长每周兼3节课即可,但贾谷丰却兼任了八年级地理、九年级思想品德和艺术等3个学科共8节课。跨学科、跨年级教学,贾谷丰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所教学科这几年都是区里毕业会考的第一名。

上课之外,他又发起成立了教研部,设立每期不少于3万元的教研教改奖励基金。教师写论文、做课题、外出赛课都可申请这项奖励。“少的有200元,多的有2000元,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肯定。”学校教导主任兼教研部长潘剑说。

石笋学校教师团队的工作热情被调动了起来。从下学期至今,赫山区教育局组织的每一次学科质量调研检测,石笋学校全都名列前三。

安家长:教育也是一种口碑

因为生源流失严重,刚当校长那会儿,贾谷丰和学校部分教师没少上门“劝学”:劝学生留在学校。

工作并不好做:石笋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没有陪在身边,而且学校的口碑在家长那里并不太好。“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情况,问这个不知道,问那个不回答。”有家长抱怨。

教育也是一种口碑。贾谷丰和管理班子商讨后,推出了“首问责任制”:家长到学校,无论他来的目的是什么、找的是哪位教师,在校园里遇到的第一个人都必须负责接待。

接着,他借助社交软件、校讯通等渠道,及时向家长传递教育新政策、学校新消息。有时,他还会发教育叙事,与家长共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得益于此,原本“既不知道政策,也不知道怎么报名”的九年级学生曹俊的爸爸,顺利为儿子报名了面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设立的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就读“免费师范生”。

不仅如此,贾谷丰还积极推动石笋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组建,并从校外聘请了德高望重、有专业素养、热心教育的辅导员,建立起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三年下来,老百姓“送娃入读”的热情高涨,石笋学校学生总数扬起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