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用爱与科学解读孩子的性

在近日于长沙举办的首届儿童性健康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围绕“儿童性健康教育的美学”这一主题各抒己见??“性与儿童的生命成长密切相关,性健康教育是关乎一生的全人教育。”“要科学地开展儿童性健康教育,在尊重中国民俗与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在性健康教育中融入美育。”“性健康教育不能只讲生理知识,一定要有人文关怀,要有精神领域的更高的追求。”“要警惕性健康教育窄化为性知识教育、性技术教育,要在爱情教育里告诉孩子性的圣洁、美好和目的。”“停留在生物利己主义的性教育不能把孩子带到神圣、美好的境界,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过一种有爱、懂得爱、能够去爱的人生。”

研讨会的主办者之一是深圳市善解童贞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善解童贞”的创办者是从儿科医生走向儿童性健康教育领域,并在研究和实践中坚持了16年的胡萍。“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希望这个筹备了16年的研讨会成为中国性健康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她深有感触地说:“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我们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从基础开始做起,全部案例、研究、数据都来源于本土。希望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本土化、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

“听了这堂课我不自卑了!”

“听了这堂课我不自卑了!”当大屏幕上出现贵州毕节的一个留守儿童稚嫩的字迹时,会场一片安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一筠,年近八旬,精神矍铄,退休17年仍坚持做青春期教育。她建议淡化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单一功能,改成青春健康家园,用青春期教育来整合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德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

“性发展不好的个体,不能积极应对自身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成年后易患精神与心理疾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单志艳用大量数据证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发展影响很大,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尤其要善加引导,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占郡认为,要站在家庭生态的高度上开展儿童性健康教育。“真正对孩子产生有效影响的教育,不在于父母的唠叨,而是父母每天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表现。父母呈现给孩子的是真善美,就对孩子产生真善美的浸染,孩子就会自动抵制假恶丑。孩子的择偶标准首先受到父母的影响。养育男孩的家庭,妈妈非常重要。养育女孩的家庭,爸爸更重要。”

王占郡还特别强调家庭中男女成员的平衡和补位对儿童性别认同和发展的重要性。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渴望从强健、粗犷、大气而又温和、仁爱的父亲那里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缺乏男性教育,男孩往往多愁善感,阳刚不足,阴柔有加,严重的还会性别角色混乱;女孩缺少父教,则可能懦弱、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日后在恋爱和婚姻方面可能会遇到困扰,后果相当严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冉乃彦认为,性健康教育要符合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要有一定的隐秘性,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有“对人性深切的尊重”。冉乃彦提到中国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点灯说话,熄灯作伴”,突出的是夫妻之间的陪伴,所以“生理方面的内容不应该是性健康教育的主体内容,性健康教育一定要融入素质教育,要引导孩子走向高尚和美”。

“支教带着性教育”

“乡村的孩子更需要性健康教育,需要有人愿意送去全面、综合的爱的教育,促进他们的亲子关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蔡文芳介绍了他们从2009年开始在农村做性健康教育的感受。

“我们目前提出的口号是‘支教带着性教育’,给支教团队配备动画片《丁丁豆豆成长记》等课程资料,到村子里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蔡文芳说,今年5月到现在,已经有近20万孩子看过了。“看一次动画片,也许就挽救了一个孩子,也许就让孩子生命中多了很多亮光。”

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胡霞介绍,日本的性教育并不出现在孩子的课程表中,而是整合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中,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指导体系。按照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要求,学校性教育的三个目标是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基于男女平等的精神建立良好的男女人际关系,作为家庭或者社会成员具有能够妥善判断和处理性问题的能力。

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实施性教育的四点注意事项:按照孩子的发育阶段开展;得到全校的共同理解;加强家庭、社区的合作,得到家长和当地自治组织、青少年教育团体和医疗保健部门的理解;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根据这个指导框架,各地编制幼儿园版、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养护学校版的性教育手册,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每年在各地轮流开全国大会。

李跃儿芭学园小学校长刘江艳对胡萍的苛刻要求印象深刻。“胡萍老师要求所有讲师不论是讲课还是平时跟孩子交流,都要用美的语言,要随时流露出人文关怀。包括服装也有苛刻的要求,不可以穿很暴露、很透的衣服,夏天绝对不可以露出腋毛。”

刘江艳介绍说,作为“善解童贞”的三所试点学校之一,李跃儿芭学园小学在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深度的性健康教育课程。一年级开设的是“保护身体的隐私”,三年级是“男孩女孩不一样”“我从哪里来”,五年级是“男孩女孩不一样2”“我从哪里来2”“防范性侵害”“悦纳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刘江艳说,上完课之后,孩子们感觉特别骄傲,特别自豪,说“原来我是这样来的,我是这样优秀,我一定要珍惜我的生命,我一定要感恩父母”。当孩子们把一张张贺卡送到父母手中,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时,每一位父母眼中都有泪光。

刘江艳认为,“善解童贞”课程带给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是生命的高贵、生命的传承、生命的珍贵。课程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课程的主线是爱,引领孩子思考生命的意义,帮助孩子建构价值观,让每个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并且让这种爱在人与人之间流淌和传递。

“可以很美很好玩”

“毕加索为什么不断换情人,达利为什么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德尔沃笔下的女人为什么总是冷冰冰的。”北京大学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林通过三位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和人生故事,引导听众通过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家的人生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受侵害的孩子通常会因为被威胁或者觉得很羞耻,对侵害事件保持沉默。有时候他们无法用语言来清楚地表达侵害事件的背景,艺术活动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替代治疗方式。”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讲师洪达分享了用艺术治疗帮助遭受过性侵的青少年的经验。让孩子通过铅笔、水彩、陶土等材料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的作品可能会有性和暴力的内容,让人不安、震惊甚至震撼,而治疗师不能流露出情绪,否则孩子就不愿意继续交流了。”

洪达认为父母和老师要善于从孩子的日常绘画中看出“危险信号”,比如经常画一些与生殖器相关的图画,过于强调或回避;人物没有手或手指,只有头部或头部表现非常复杂;人物被密封起来,大大的牙齿、大大的鼻子或者张得大大的嘴,都是遭受过性侵的孩子绘画中常见的内容。

“审美要同时调动感官、情感和智力,优秀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是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保护孩子的美感、心智和感受力,而不是赤裸裸地展现生理知识。”奶与蜜教育出版公司创始人叶赫那拉??孛以《妈妈生了个蛋》《小小恋人》《呀,屁股》《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毛长在了奇怪的地方》等儿童性教育绘本为例,建议父母可以借助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艺术方式,用美滋养童心,培养儿童以美和健康的方式交流并理解有关性话题的能力。

“防性侵教育如果变成了恐怖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凤凰网公益频道主编孙雪梅是公益组织“女童保护”的发起人。她说在边远落后的地区开展防性侵教育尤其困难,有的校长甚至担心她们把孩子教坏了。但一旦开始推行,很快就发现需求蜂拥而至。孩子们一开始很害羞,用红领巾遮着脸,后来基本上全程举着手参与互动,特别积极。

据孙雪梅介绍,最近“女童保护”正在发起“向全国百万家庭发放防性侵手册”活动,还研发了一种好玩的教具“勇敢的娃娃”,当用手碰到她身体不同部位时,娃娃会发出不同的警告声,力求让孩子快乐地学会自我保护。“性教育可以很美很好玩。”她说。(本报记者 杨咏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