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胡华:建造儿童理想国(一)

近期,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举行了“美食月”活动,图为胡华和孩子们一起做蛋糕。

自研幼儿教具、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是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胡华在其中感受到了内心的纯真,她一直感谢命运把她放在儿童的世界中。

53岁的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是位特别的园长。

1982年,她高分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当时的冷门专业学前教育学;后来她当了14年专科院校的教师,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又选择离开创办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她用13年时间,打造出一所人人向往的幼儿园;她既是大学的副教授,又是幼儿园的孩子王。

衣着素雅,白衣牛仔裤,初见胡华,人们很容易一眼识别她身上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学者气息、理想主义气质。然而熟悉她的人又说,她像孩童一般,对人毫无保留地信任和坦诚。也许,就是这独特的个性,让她宿命般地选择去给儿童建造一个理想国。

蒙眼的手绢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开园第一课,依然为胡华津津乐道。

那一天,新入园的孩子和背着大包小包的爸爸妈妈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走停停。年轻的老师手里端着刚从葡萄架上摘下的葡萄,弯着腰给孩子看。“老师,我想吃!”一个孩子喊道。“好,跟我来吧!”孩子们放下紧张,离开父母的视线,自愿走进教学楼。

这一幕,不大像是一所幼儿园家长趴地偷窥、孩子哭成泪人的开园日,却是该园的教育常态,也是胡华追求的教育状态。

“我和哥哥都是出生56天后就开始上幼儿园的,虽然很想念爸爸妈妈,也很想家,但快乐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忘记想念。”1964年,胡华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说起自己的幼儿园,她一脸的温暖和煦。

胡华说,那时的老师并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对孩子们特别好,“我们有什么想法,他们都会尽力满足”。胡华还记得,他们想把地毯抬到院子里玩??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地毯是非常昂贵的东西??老师不会反对,反而会和孩子们一起把地毯抬到院子,躺在上面看云朵飘动、变幻。

在她的印象中,老师不会发脾气,更不会打骂孩子。“如果有孩子不睡午觉吵闹,她们会在我们的脸上蒙一块小手绢。很快,我们就睡着了。”胡华现在仍然记得幼儿园老师的样子和名字,可以一一道出。

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总是有点脆弱。那个时候的幼儿园给了胡华很多的爱,这些爱给她的童年打上底色,让她对教育产生美好的印象。于是,18岁填报高考志愿时,她考出遥遥领先的分数,却没有选择金融、经济等热门专业,而是选择了学前教育学这一冷门专业。哥哥胡涛,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办公室的中国项目主任,至今他还时常打趣胡华:“如果读了金融学,现在怎么也是一位银行行长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还记得学生胡华。有一次,她布置撰写儿童个性鉴定报告的作业。“胡华写她观察的孩子‘羞怯地转头、快速地跑掉了’。这写出了孩子真实、生动的个性特点,体现出她是确实在用眼睛、用心观察孩子。”冯晓霞说。

事实上,为了完成这个鉴定报告,胡华足足做了一整年,其间除了在幼儿园观察,还到孩子的家中完成另一种环境下的观察。

80多岁的祝士媛教授是中国学前教育界资深专家。作为胡华的大学老师,祝士媛仍记得30多年前胡华的表现:“她为人和善、做事很泼辣、表达能力很强,在大学实习期间课讲得非常好,实习单位的校长经常跟我提起她。”

在大学里,胡华开始明白,学前教育光有信心和美好的心愿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科学理念和对儿童的足够认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