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怀化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怀化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怀化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1、清明送麻糍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
2、阳戏
阳戏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宽广的农村大地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个少数民族,残留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末韵。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以踩堂戏、傩堂戏为代表的其他地方剧种都给阳戏以特别的艺术滋养。
3、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4、踩芦笙
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5、打鼓锄茶
打鼓锄茶又叫“锄茶鼓”,是流传于湖南会同林区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生产文化习俗。相传苗族祖先在身居大山丛中时,人们围着打到的猎物,又敲又打,聚众而乐,表达共同的欢欣。
二、怀化的简介
怀化市,别称“鹤城”,古称“鹤州”“五溪”,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地处北纬25°52′22″~29°01′25″,东经108°47′13″~111°06′30″之间,总面积27564平方千米。怀化市地处中亚热带川鄂湘黔气候区和江南气候区的过渡部位,境内四季分明,严寒酷暑期短。截至2021年10月,怀化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另辖1个管理区,市政府驻鹤城区。截至2021年末,怀化市常住人口455.95万人,下降0.5%。
春秋之时,属楚巫中地。战国之世,属楚黔中郡地。秦朝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黔中郡,开始了国家的行政治理。民国,属第九、十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化分设会同、沅陵两个专区。1952年,撤销沅陵专区,以会同专区为基础成立芷江专区,将原沅陵专区的沅陵、辰溪、溆浦、麻阳等4县划归芷江专区,形成今怀化市的雏形。1953年,改名黔阳专区。1981年,改称怀化地区。1998年,撤销怀化地区,改设地级怀化市。怀化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中国中东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
2021年,怀化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8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8.4%(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62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550.64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55亿元,增长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