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古老,堪称与中国历史同步,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而到了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我国大部分传统节日此时已经形成,与之相关的习俗也已经产生。
纵观我国传统节日的发展线索,不难看出节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来,千古不变,尽管伴随着王朝的更迭、时代的转换,但是节日的时间始终不变。由于起源久远,很多节日起源的具体时间和原因都很难说清楚,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点。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传统岁时节日在民众的时间分类中,被区分为人、鬼、神三类。人节有春节、端午、中秋,重在人伦活动。鬼节有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为追怀亡灵。神节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重在祭祀天神。我国的传统节日根据节日的类型又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庆贺节日、娱乐节日等。
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体现在节日的时间上,每月的朔望日多为节日,像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十月十五日下元节等。月日数字重复的日子常被确定为节日,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二的春龙节,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六月六的姑姑节,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等。
传统节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体现在: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有“庆丰收”、“人团圆”之意,并以赏月吃月饼的形式,把中华传统民族的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元宵节和重阳节则充分体现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3、重伦理观念礼节仪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民族成员如果有对伦理性礼节的共同人文精神,有对民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有自我约束品格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就能够保证行为选择的正确性和进步性,也就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强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
我国是一个重人伦、贵亲情的国度。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春节祭祖是一年里规模最大的祭祖活动。节前要把宗祠里全部祖先画像或牌位整理好。春节前,或初一,摆上祭品,集体祭祀全体祖先。回家还要分别祭祀自家的直系祖先。祭祖的目的是感谢祖先功德(所谓“慎终追远”),并祈求祖先的灵魂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幸福。
也有团结家族力量、加强家庭关系的作用。在辞旧迎新的时刻,重申人和神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春节各种民俗仪式中经常看到祭神的内容。腊日祭祀百神,二十四祭祀灶神。新年燃放爆竹,民间解释为迎接灶神、财神等等。生活中总有个人无法应付的困难,他们需要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所以,人们希望在新年到来时拜祭诸神,以获得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