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

专家失业保险取消又何妨

新修订的《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与旧条例相比,新条例有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比如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劳动者享受同等失业保障、部分失业人员可以不接受指定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不必每月办理领取手续,直接领取失业保险金。

作为《社会保险法》规定的险种,用人单位与职工均有义务缴纳失业保险,各地失业保险的缴纳基数与费率均有不同。总的来看,失业保险收远大于支,基金闲置严重。从全国来看,失业保险基金支出532亿元,占收入的41%。广东省的情况更不乐观,根据广东社保部门的统计,基金支出20.7亿元,仅占收入(91.17亿元)的22.7%。

仔细分析一下数据,末广东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9.58万人,仅为参保人数(2015.25万)的0.48%,200人缴费,不到1人领取。而失业保险金的支出为10.86亿,刚超过基金总支出的一半,而另一半则花在医疗救助金、就业培训等非失业保险金项目上了。

来看看上海社保部门公布的数据,虽然基金总支出为69.47亿元,占总收入的76%,但失业保险金覆盖到的人数同样很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0.88万人,仅占参保人数的1.76%,同年上海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为4.2%。在上海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人均月领取失业保险金725元,每个人算足领12个月的钱,10.88万人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为9.5亿元,仅占基金总支出的13.6%。这意味着超过84%基金支出不是用于发放失业保险金。据媒体此前报道,基金支出的一个主要去向是就业培训机构,以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为什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这么少?有人认为是失业率低,目前全国各地的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刚过4%。但登记失业率远远不能反映就业市场的情况,尤其是中年城镇职工,失业率并不低。只是因为登记失业的手续过于麻烦,很多人并没有主动去相关机构进行登记。

登记失业进而领取失业保险金到底有多麻烦?从上海的《失业登记办法》和《失业保险办法》可见一斑。抛开一些技术上的原因,首先限定了本市户籍,而缴纳失业保险的人群中有相当多是非本地户籍人口;其次,已经按月缴纳社会保险的,这意味着,哪怕失业后找机构代缴也无法获得失业保险,而医疗保险一旦断缴就无法使用。

其三,无正当理由3次拒绝就业服务机构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的,这条是多数失业人群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原因。想象一下,一个在办公室从事文员工作的职工,因为公司倒闭而失业,迟迟找不到工作,必须接受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些机会包含了各种低端劳动岗位,往往是坐惯办公室的人所无法接受的。

《失业保险办法》如此规范当然有其道理,可以有效防止骗取失业保险金的行为,但由于中国不同行业、劳动熟练程度的工资差异极大,一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力要是肯退一步总是可以找到有薪酬的岗位,这使得失业保险办法的限制手段可以屏蔽掉绝大多数申领失业保险的请求。这是失业保险金支出占比偏低的重要原因。由此形成了目前失业保险的困境:既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也没有改善失业者的境况。

广东、上海等地也曾下调失业保险金的缴纳基数或缴费比率,以此应对失业保险基金闲置的问题。例如,广州去年就开始实行浮动费率制度,员工就业稳定、年平均申领失业金人数少的企业,缴费比例可下调到0.9%或1.2%,个人缴费比例从1%下调至0.5%。上海去年也下调0.7%的费率,其中单位缴费部分下调0.2%,个人缴费部分下调0.5%。

下调失业保险的实际缴纳金额当然是好事,可以立竿见影地缓解基金闲置的问题。但既然失业保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无用途,为何不直接取消?如此可一劳永逸地解决资金闲置问题,也绝了少数想占失业保险金便宜的懒汉。对于少数一退再退也找不到工作的弱势群体,可以直接从财政中拨付补贴,哪怕多算,在上海和广东,也不过10亿元(现有失业保险金的支出规模)。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大家都在看